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什么说吕雉没杀刘肥,是做得最好的,也是做得最坏的一件事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吕雉放了刘肥,是吕雉在处理刘邦儿子中,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同时也是做得最坏的一件事。什么意思呢?

    先说吕雉为什么要放了刘肥。为什么说这件事做得最好。

    (吕雉剧照)

    其实,吕雉是存了心要杀刘肥的。毕竟在刘邦的儿子中,刘肥是不得不杀的。

    一是刘肥是长子。虽然是“庶长子”,但这个“长”字,就让他的存在颇为敏感。“嫡长子制”的意思,虽然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也说明了长子是皇位继承中的一个重要选项。

    二是刘肥的实力最强。刘邦给了刘肥七十三座城市,把他封为齐王。凡是能说齐国话的地盘,都给刘肥。因此刘肥成为汉初地盘最大的,实力最强的,经济最发达的诸侯王。吕雉不可能不提防他。

    (刘肥剧照)

    不过,吕雉确实又放过了刘肥。她之所以放过刘肥,主要也有两个原因:

    一是刘肥很识趣。刘肥本来政治敏感性不强,去长安的时候,汉惠帝刘盈宴请他,尊他为兄长,让他坐上位。他小时候和刘盈随便惯了,也不客气就坐在上位。吕后看到了,很不高兴,给他倒了两杯毒酒要杀他。结果刘盈端起一杯要喝,吕后不得已,赶紧把酒打翻,刘肥醒悟过来,装醉没喝,才躲过这一劫。

    后来,吕后又一直把刘肥留在长安。这意思很明显,就算不杀他,也不会让他回封国去。最后,刘肥在谋士的建议下,把自己的土地拿了好大一片出来,送给了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鲁元公主。也就是这个原因,吕雉没有杀刘肥,把他放回国内。

    二是刘肥是吕雉养大的。吕雉没杀刘肥,除了刘肥很识趣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刘肥是吕雉养大的。那些年,刘邦南征北战,根本没时间照顾吕雉。同时,刘邦在征战中,还一直带着戚夫人,心中根本没有吕雉,更没有他的长子刘肥。所以,可以说,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是吕雉一手把刘肥养大的。虽然不是亲骨肉,她对刘肥还是有感情的。

    因为这一点,吕雉在对待刘邦儿子中,做出了最好的一件事:心存仁爱,善待刘肥。

    (铲除诸吕)

    那么,为什么我又说这是吕雉做的最坏的一件事呢?

    吕雉为什么要清理刘邦的儿子,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把权力转移到吕家。但是,吕雉没有料到的是,恰恰是刘肥的存在,让她的梦想破灭,而且整个吕家遭遇了灭门。

    当然了,那时候刘肥已经去世。不过,他的儿子们却还在。他的儿子中,有三个人在剿除诸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继位的齐王刘襄,二是朱虚侯刘章,三是东牟侯刘兴居">刘兴居。

    吕雉去世的时候,刘襄在封国,刘章和刘兴居">刘兴居在长安。刘章的妻子因为是吕禄的女儿,吕禄要造反,他女儿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刘章。刘章和刘兴居">刘兴居一商量,便给刘襄说,让他打到长安来,他们两兄弟在长安做内应。等铲除诸吕后,就拥立刘襄为皇帝。

    最后的结果是,刘襄并没有如愿以偿当上皇帝,朝中的一帮老臣周勃、陈平、灌婴等人,把诸吕给铲除了。并且把代王刘恒接到长安来当了皇帝,刘肥的儿子们一家,算是白忙活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刘肥的儿子们不率先起事,周勃、陈平、灌婴等人也找不到机会掌管中央军队。找不到机会掌管中央军队,就不可能反戈一击,把诸吕给扑灭。

    由此可见,留下刘肥及其后人,正是吕雉的事业彻底失败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参考资料:《史记》)

    单字解释: 为 什 么 说 吕 雉 没 杀 刘 肥 是 做 得 最 好 的 也 是 做 得 最 坏 的 一 件 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