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我军撤离延安后,在山上苦等2天,收到32门炮和20万发子弹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47年3月19日,国民党军经过连续7天7夜苦战,终于进入了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尽管这里此时已经空无一人,仅剩数千孔窑洞,还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但消息传到南京后,国民党当局上下依然欣喜若狂,记者团、慰问团一波接着一波前往延安采访、慰问‘’担任进攻总指挥的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更是大受嘉奖,并授予云麾勋章。

    敌主力离开延安继续北上

    但胡宗南表面狂喜的同时,心中却隐隐担忧,因为他在攻占延安的战斗中虽然损兵5000余,其对手、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却并没有多大损失,仍有2万余精锐,目前还不知所踪。但胡宗南判断,西北野战军要么在延河以北,掩护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各机关撤离;要么潜伏在绥德至延安公路两侧,“乘机窥复延安”。

    为此,胡宗南决定“以一部佯攻共军正面,牵制共军主力,而以主力由延川、清涧地区先切断黄河各渡口,尔后向左旋回,包围共军于瓦窑堡附近而歼灭之”。3月21日,胡宗南派出了其麾下的两大大将,由整编第1军军长董钊率5个旅由延安沿延河向安塞方向前进,而后向右迂回;由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所部一路向北进攻,与第1军实施夹击。

    西北野战军选定青化砭设伏

    为保障刘戡第29军右侧翼的安全,胡宗南特意安排整编27师31旅旅长李纪云率旅部及1个团,共3000人左右,由驻地临真镇出发,向延安东北30余公里处的青化砭前进。这里位于咸(阳)榆(林)公路中段,战略位置重要,但其南北是15公里长的蟠龙川,两面都是连绵起伏的高山。

    因此,西北野战军早早选定这里,准备好好打一次伏击。因为此前为了给延安军民争取撤离时间,他们在外围连续打了7天7夜的阻击战,虽然消灭了5000余敌人,击毙敌旅长何奇。但自身弹药损耗也很大,最后阶段不得不靠手榴弹和肉搏才能击退敌人。

    整整4天未见到敌人踪影

    3月21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集中1纵、2纵即教导旅、新4旅共6个旅的兵力,在青化砭一带构筑伏击阵地,但大家在山上一等就是整整4天。按理说,该旅早在3月23日就已进至延安以东的李家渠地区,次日就已占领了青化砭南面的拐峁镇,距离伏击圈已不足半日路程。

    但直到25日清晨,依然不见第31旅前来,伏击部队中开始出现焦虑情绪,有不少同志担心:敌人究竟会不会来。直到中午11点,姗姗来迟的敌人终于来了。原来,第31旅进驻拐峁镇后,其旅长李纪云立即发现“青化砭附近有不少解放军”,他立即下令停止沿咸榆公路北上的计划,并发电报向胡宗南报告。

    全歼第31旅缴获颇丰

    好在胡宗南并不相信李纪云的报告,反而斥责他“贪生怕死,畏缩不前,非军人气概,绝对要按规定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否则以畏缩不前论罪”。面对如此严厉的命令,李纪云只得服从,于3月25日上午6点下令部队开拔北上。由于始终担心遭遇伏击,第31旅行军非常缓慢,还特意派了4个排沿公路左右两侧山地搜索。

    走走停停,临近中午才终于走进了青化砭伏击圈,早已急不可耐的西北野战军指战员立即出击,仅仅1小时47分钟就将敌人全歼,俘虏李纪云及该旅副旅长周贵昌、参谋长熊宗继等3000人。更令大家欣喜的是,缴获了32门迫击炮、轻重机枪162挺、步枪1210余支,还有足足20万发子弹。

    战后,彭德怀司令员高兴的说:“这是胡宗南进攻延安的第一批礼物。虽然不多,但当时我军弹药奇缺,人员补充也甚困难,实在是太需要了。此役虽小,对我军帮助不少。”

    单字解释: 我 军 撤 离 延 安 后 在 山 上 苦 等 天 收 到 门 炮 和 万 发 子 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