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34人入越作战牺牲8人,54军连长陈晓成枪顶民工:我要带他们回家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34人入越作战牺牲8人,54军连长陈晓成枪顶民工:我要带他们回家

    1979年2月17日,关系中越两国领土争议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拉开序幕,称其为“自卫反击”是因为它是在我国实在无法容忍的情况下开启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越南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反观越南却全面靠拢苏联,多次在边境造成流血事件,忍无可忍后我国决定自卫反击。战争开始后仅用一个月时间,我军便成功占领越南北部二十多个重镇,最终我军以碾压式成绩获得胜利。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间不长,但却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见识了一位又一位英勇人物。54军七连连长陈晓成拼命带领战士们“回家”的故事感人至深。

    一、战前动员立下誓言,带战士们活着活着立功回来

    1979年年初,越南在边境不断挑起事端,我军忍无可忍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战争减少,人们已经近三十年没有经历过大型战斗规模,他们对战争的了解仅存于电影和文学作品中,但仗不能不打,属于我们的利益不能被别国掠夺,领土更不能随便被别国践踏!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年轻人纷纷加入队伍,积极请战。陈晓成便是年轻人中的一员,他认为和平年代面对战争,报效祖国是军人的使命,更是每个人的职责!一腔热血下,陈晓成被任命为54军七连连长。

    上前线打仗凶多吉少,未知的恐惧让士兵们纷纷提笔写下遗书,诉说自己未完成的心愿。陈晓成则不同,他不动笔,因为他觉得虽然打仗会有牺牲,但自己一定会成功归来。

    临行前,他的妻子赶往驻地留下三句话:一作为革命后代要当英雄不当孬种;二要活着回来;三缺胳膊少腿也没关系,自己会照顾他一辈子。这三句话让陈晓成更为安心,誓师大会上,27岁、从未经历过真实战火的他激情宣告自己一定会带着队友活着立功回来。

    准备上前线了了。陈晓成带领的七连成员由十六个单位抽调出来的人员组成,他们仅仅接受了近一月的短暂训练,不过他们从未退缩,为国家甘愿付出一切。

    1979年2月临近春节的一个深夜,战士们登上军列奔向了远方的战场。行军途中,军列停留在边境的一个无名小镇,当时闷罐车门一打开,来苏水和血腥味便扑鼻而来,这味道是临行列车运载受伤病人身上传来的味道,短暂停留后火车继续向前。

    抵达战场后,七连接到上级通知,他们负责向谅山后侧650高地方向执行穿插任务、突破进攻。这个任务对临时组成的班子来说并不容易,更何况他们还身处异国艰险的丛林,但上了战场没有退路,陈晓成按情况分配好任务:尖兵班用砍刀在前面开路,部队随后穿行。

    作战时期恰逢冬天,越南昼夜温差大,我军装备不充裕,常有人出现感冒拉肚子的情况,此外越南地区杂草丛生,毒蚊虫更是“必不可少”,被毒虫咬后留疤不说,还疼痛难忍,像旱蚂蟥贴到皮肤上,拍不得扯不得,只能靠烟熏,那滋味没人想体会第二遍。但越是艰险越考验战士们的意志,队伍越要奋勇向前。

    打郭蛮、开村,陈晓成带领队伍整整打了四天,3月2日,坤子山战斗损失七人,十七人受伤。当天战斗结束后,七连接到转移通知,组织要求他们前往40公里外的泊良地区预备作战。

    二、战场残酷牺牲惨重,陈晓成心痛不已

    仅用三个月的时间,陈晓成连同队员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可怕,同样也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共歼灭越军一百多人。接到转移命令的他们没有犹豫的机会,一犹豫迎来的就是迎头痛击,战士们紧急撤退,活着的尽快离开,牺牲的简单掩护。就这样战士们在战场上挖浅坑,盖雨衣,再用树叶简单铺盖,一场简单而神圣的葬礼完成,随后他们再带着伤员摸黑转移。

    “来的时候共有134名战士,离开时却少了那么多”,转移后的陈晓成不停清点人数,不停回忆战士们的情况,“牺牲的战士们尸体还安好吗?我们有没有把他们掩护好?越南天气温差大,尸体会不会腐烂?”各种各样的问题充斥陈晓成的脑海,紧接着他又回想起了上战场前自己对大家的承诺,说好了要带大家活着立功回来的。

    陈晓成越想越难过,越想越痛苦,他没法抛弃牺牲的战友们,即便他们已不在,也不能让他们身葬异国他乡,就算是尸体也要回家!于是他大胆决定要返回战场把战友们的尸体带回去。

    3日晚上,我军攻克脱浪县,七连撤退休整,陈晓成坐不住主动向团政委请求回到战场把战士们抬回来。政委当然懂陈晓成的想法,他们也不想在越南境内留下任何一个烈士,于是立马同意请求并派给陈晓成一个加强连和一个民工队伍。

    陈晓成带领队伍跋山涉水六小时重新回到了坤子山。再上战场,满目荒凉,可他们还没来得及感叹时,敌炮兵出动了,陈晓成耳边炮声响起,随之便有人倒下!情况太过紧急,根本不给人反应的机会,没办法陈晓成只能立刻组织队伍迅速抢出战友遗体立马撤退下山。敌人的炮火难躲难攻,紧紧跟随在他们身后轰炸,走出五里地才停了下来。

    丛林山路并不好走,一些地区道路狭窄,下雨过后还有些湿滑,只能单独前进,到最后担架都没法抬了只能把战士遗体固定在竹竿上,两人一组抬着前进,遇到陡坡走一步都觉得吃力。队伍不能走散,于是他们抬一会歇一会,渐渐遗体上沾满了泥土。

    三、枪指民工带回遗体,不忘战友情

    队伍单独出发前往坤子山的路都不算好走,现在带上遗体返回更是困难。夜幕降临后,民工们实在没了心劲,直接撂挑子不干,把遗体扔在地上向陈晓成哭诉自己实在干不动了。陈晓成听后生气地用枪顶着民工:“抬起来走!否则我毙了你!”。

    战士们没见过陈晓成如此生气的样子,只得乖乖就范。之后他又递给民工半包烟,对周围人说:“去两个人换下他们,跟他们一起走,抬下来遗体的,我都给你们请功。”

    就这样,陈晓成队伍一路不停走着,等到天完全黑运送队伍都走到前面,其他人也走散了,就连步话机天线也断了……好在漫长的黑夜过后,他们迎来了好消息,截止5日10点,运送队伍全部集中在波沛转运点,经统计陈晓成共找到7连以及其它兄弟部队遗体17具。

    遗体找到了接下来就该进行辨认了。相比寻找,辨认也不容易,因为烈士尸体都被雨水泡过、太阳暴晒过,虽然仅过两日就找回,但他们身体也已变得浮肿!有些伤口暴露在外面,已经长了蛆,还有的鼻子眼睛都被敌军割掉不成样子……陈晓成看着遗体更是心痛不已,几天前还一同作战的队友现在竟成了这般模样!

    人是自己带来的,必须核对好人数。民工们带好口罩用清水冲洗烈士遗体,擦干后辨别人员进行登记核对,之后再用白布包裹装进袋子抬上军用卡车。

    虽然民工们速度很快,但每个人都心如刀割。遗体整顿完毕后,军用列车开动,陈晓成挥手高喊敬礼,他心中五味杂陈,举着的手迟迟不肯放下,这样的仪式一直持续到卡车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后来陈晓成和指导员交接任务完成,一觉便睡了两天,抢回战友遗体时,他们队伍又损失3人,受伤5人……

    战争结束,7连全体134人,最后只有126人活着走出了战场。之后七连荣获集体二等功,五人荣获一等功,六人获二等功,三等功数十人。但陈晓成本人因为抢夺遗体时枪指民工受到处分,降功一等。对这个决定,他从不后悔,甚至他认为这是自己做过最正确的决定,毕竟战场上多拖延一分钟就会多一分危险,不带回遗体自己也绝不会心安。

    结束战斗后,陈晓成也常常回想和战士们在一起的日子。曾经他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坤子山胜利后拿到的那壶水。打胜仗之后,他带着士兵们转移,这时有人打来了一壶浑浊的水,这是时隔多天后战士们第一次看见水。

    这点水对他们来说来之不易,也全都期待不已,但陈晓成考虑到伤员情况还是把喝水的机会让给了伤员,要求其他人继续啃草茎和树皮。其他人也没有争抢都回到各自的位置,可谁知这壶水转了半天也没一人愿意喝,因为他们都觉得应该给受伤更严重的人。后来有人提到这可能是越军下毒的水后,大家才争抢着喝。

    1988年陈晓成回归正常生活,一天夜里他梦到曾经的战友请求他回家探望母亲,第二天梦醒后他二话没说立马前往战友家乡,此后几十年他也从未停止看望烈士家属的脚步,2009年他开通博客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陈晓成枪指民工故事结束,但他们的战友情从未结局。硝烟散去,战士们的精神永不磨灭,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我们要铭记在心!

    单字解释: 人 入 越 作 战 牺 牲 人 军 连 长 陈 晓 成 枪 顶 民 工 我 要 带 他 们 回 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