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蜀汉有一人最适合北伐,此人德才兼备,可惜没有受到重用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段大乱世,在这样的乱世中,出现了很多人才。比如说司马懿、关羽、张飞、庞统、法正等等,这些人都是能征善战,同时具有谋略的。不可否认的是,在三国时期,这些人甚至是左右了历史的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

    赤壁之战后,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那么在这时候,刘备的好日子到了。年过半百的刘备在这时候建立了蜀汉。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蜀汉建立之后,刘备更是兢兢业业,想要一统天下。当初刘备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旗号很管用,为刘备吸引了很多人才,那么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夷陵之战的出现,让蜀汉的国力走向了衰亡,夷陵之战也让刘备病逝。在白帝城中,刘备托孤诸葛亮,想要诸葛亮帮助刘禅一统天下。后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开始主持北伐事宜。不可否认的是,在蜀汉的政治上,北伐是完全正确的,可是在当时来说,北伐确实也让蜀汉国力下降。常年的征战导致了民不聊生,同时也让蜀汉的人口减少。这样一来,蜀汉就成为了国力最弱的。

    那么现如今看来,诸葛亮的北伐无疑是错误的,在政治上,北伐是正确的。可是北伐出现后,蜀汉根本是不堪重负。导致了蜀汉成为了第一个被灭亡的诸侯国。现如今看来,蜀汉的所有大将中,有一人比诸葛亮更适合北伐。此人并不知名。

    蜀汉阵营中,出现的有名气的大将和谋士无数,这些人都为蜀汉建功立业。人们肯定会想,诸葛亮北伐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诸葛亮北伐过程中,连曹魏的长城都没有碰到,完全可以说诸葛亮的北伐是失败的。从这一点来说,曹魏是成功的。

    曹魏负责防御的就是谋士司马懿。不可否认的是,司马懿在谋略和军事方面都有过人的才能。可是诸葛亮就有缺点了。诸葛亮在正史中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神奇。话说回来,谁比诸葛亮更适合北伐呢?此人就是黄权。说到此人名气并不大。

    蜀汉阵营中,既懂得带兵又有谋略的人才并不多。举个例子来说,赵云、魏延能带兵但欠谋略,法正、马谡有谋略却不太会带兵。由此看来,黄忠加上法正才是最合适的,但是黄权是两者都具备。从这一点来说,黄权就是最适合北伐的人。

    黄权谋略和眼光非常独到,当年就明确反对刘璋迎刘备入川。夷陵之战时,黄权是为数不多的清醒的人。黄权建议刘备不要用兵操之过急,这样会导致蜀汉大败而归。事实证明黄权说得没错。黄权提议自己作为先锋部队,可是刘备没有听从。

    早在建安十七年的时候,刘备与刘璋反目成仇。这时候的黄权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刘备的不断进攻,大部分人纷纷投靠了刘璋,只有黄权没有选择刘璋,反而是坚守城池不出。等到刘璋投降后,黄权才向刘备归顺,由此说来,黄权的远见要比其他人强很多。

    后来汉中之战爆发,攻杀曹操帐下名将夏侯渊,占领汉中。人们只知道能够打下汉中,与谋士法正有很大的关系。可是鲜为人知的是,这些计谋都是黄权首先替刘备想出来的。这可不是口说无凭,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黄权向刘备说明了当时的情况。

    黄权说道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之地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与臂膀。史书记载为“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其后史书出现了同样的记载,就是“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这些都是黄权的计谋。由此可见,黄权是谋略和统兵能力都具有的。只可惜这样的武将被刘备一直安放到边远地区为官。后来夷陵之战失败后,黄权投降了曹魏。黄权在魏期间,经历了曹丕、曹睿、曹芳三朝,同时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单字解释: 蜀 汉 有 一 人 最 适 合 北 伐 此 人 德 才 兼 备 可 惜 没 有 受 到 重 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