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土耳其,为何送给伊朗100平方公里土地?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国家间进行领土互换并不常见,大国间的土地交换例子则更少。而土耳其和伊朗就是有过土地交换事例的地区大国。

    ▲土耳其、伊朗历史上有过领土交换的先例

    1932年,在土耳其领导人凯末尔的主持下,土耳其和东方邻国伊朗(波斯)签署了领土交换协议。

    ▲土耳其、伊朗的领土交换

    土耳其用233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山间盆地),从伊朗手里换取了阿勒山的一支——小阿勒山东麓一小块约100平方公里土地。

    土耳其换取的土地地处山区,地势崎岖,且常年被冰雪覆盖。

    经过此次领土交换,土耳其不仅损失了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用肥沃的土地换取了相对贫瘠的山地。

    ▲土耳其、伊朗的领土交换地区

    显然,土耳其作为交换领土的提出者做了一笔”赔钱买卖“。

    那么,土耳其为什么主动以大易小呢?

    ▲土耳其从伊朗交换获得阿勒山的东麓

    一、奥斯曼、波斯瓜分库尔德

    土耳其、伊朗的领土交换地区,跟两国跨界民族——库尔德人的有着密切的关系。

    ▲库尔德人

    库尔德人总人口有3000多万,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人(4.5亿)、土耳其人(6000万)和波斯人(5400万)的第四大民族。

    然而,库尔德人并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

    ▲库尔德人分布

    库尔德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伊朗(第三大民族),土耳其(第二大民族),伊拉克(第二大民族)和叙利亚(第二大民族)四个国家。

    ▲库尔德人的分布

    根据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伊朗的人的祖先雅利安人从里海沿岸迁徙到伊朗高原,建立了波斯第一帝国。

    传说库尔德人是波斯帝国在同米底王国(约前678年-前549年伊朗高原的国家)的作战中,波斯帝国灭亡了米底帝国。部分波斯人和米底人通婚过程中形成的民族——库尔德人。

    库尔德人使用的库尔德语在古波斯语基础上产生,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

    库尔德人居住的地区(库尔德斯坦)分布在今天伊朗、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山区,长期以游牧为生。

    ▲库尔德人生活在高原山地

    但库尔德斯坦地处亚欧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就注定了库尔德人历史上被强权的轮番统治。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库尔德人居住的地区被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6-前3世纪)、马其顿希腊帝国(公元前3世纪-前1世纪)和罗马帝国(公元前1-2世纪)等强权统治。

    公元3世纪时期,波斯第二帝国建立。波斯第二帝国开启了和罗马的霸权之争。

    波斯第二帝国是一个以波斯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包括库尔德人和亚美尼亚人等。

    ▲罗马帝国和波斯第二帝国争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的土地

    亚美尼亚人为了不被波斯人同化,宣布皈依基督教(波斯信仰拜火教)。阿勒山传说是诺亚方舟停泊的地方,成为了亚美尼亚人的圣山。亚美尼亚人主要居住在阿勒山以北,库尔德人居住在阿勒山以南。

    ▲亚美尼亚的位置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库尔德人的土地被东罗马帝国和波斯第二帝国瓜分。

    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国灭亡了波斯第二帝国,并占据了东罗马帝国的东部领土。库尔德人被阿拉伯帝国统治。

    ▲东罗马帝国(红色)和阿拉伯帝国的对峙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其统治地区的居民包括波斯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突厥人。

    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库尔德人、波斯人以及中亚的突厥人皈依了伊斯兰教。阿勒山北部的亚美尼亚人依然坚持基督教信仰。

    ▲库尔德人皈依伊斯兰教

    公元630年,伊斯兰教内部因为继承人问题,分离成为逊尼派(资格继承制)和什叶派(穆罕默德血统继承)两个派别。多数阿拉伯人、库尔德人以及突厥人信仰逊尼派,波斯人却选择了什叶派。

    公元13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被日渐崛起的蒙古帝国所灭。

    经过了蒙古人统治40年后,突厥人的一支——塞尔柱突厥人(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半岛东部建立了罗姆苏丹国。该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祸患。

    ▲塞尔柱突厥人发源地,位于今天土耳其东部

    公元13世纪末,塞尔柱突厥人的奥斯曼家族在小亚细亚半岛东部建立了奥斯曼帝国(主要信仰逊尼派)。

    随后,奥斯曼帝国占领了阿勒山的西部。小亚细亚半岛东部被视为土耳其人的发源地。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被奥斯曼帝国所统治。

    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奥斯曼帝国,建立地跨三大洲的帝国

    公元16世纪,阿勒山东部的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在萨菲王朝的带领下,逐渐统一了伊朗高原。建立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第三帝国(什叶派帝国)。

    这是继阿拉伯帝国灭亡波斯帝国800年后,波斯人再次独立。

    ▲波斯萨菲王朝,统一波斯

    波斯第三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为争夺中东地区的霸权,进行了几个世纪的斗争。库尔德斯坦和亚美尼亚人聚居区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第三争夺的前沿阵地。

    16世纪时期,在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第三帝国的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夺取了两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奥斯曼和波斯之间的大致边境以阿勒山、两河作为划分。

    ▲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争夺中东

    17世纪,为了争夺两河流域,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再次爆发战争(1623年-1639年)。

    1639年,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签署了《祖哈布条约》。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的范围大致划分在阿勒山和底格里斯河之间。

    就这样,大部分库尔德人和亚美尼亚人聚居区被奥斯曼帝国所占据。小部分库尔德人和亚美尼亚人聚居在波斯帝国境内。

    ▲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瓜分库尔德人的土地(小阿勒山在斜杠左边)

    18-19世纪时期,奥斯曼和波斯之间屡屡爆发战争,但谁也无法彻底征服谁。

    阿勒山-底格里斯河-阿拉伯河一线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的大致边界线。

    库尔德人遭遇两个政权的瓜分。其中,奥斯曼帝国占据了大部分库尔德人的聚居区。

    二、困扰土耳其的库尔德问题

    库尔德人信仰伊斯兰教,波斯第三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也是伊斯兰教国家。但库尔德人在两个帝国的待遇却完全不同。

    波斯是什叶派国家,库尔德人多数信仰逊尼派。因为教派冲突,库尔德人备受波斯统治者压迫,零星起义不断。

    库尔德人的信仰和奥斯曼帝国信仰一样。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前期,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库尔德人的生活好于异教徒(包括希腊人、南斯拉夫人、亚美尼亚人等基督徒)。

    ▲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库尔德贵族

    库尔德人主要充当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兵力,征战基督教国家。

    这使得库尔德人获得了奥斯曼苏丹的赏识。奥斯曼帝国更是给予了库尔德人更多的自治地区。

    ▲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库尔德自治公国

    18-19世纪,波斯、奥斯曼两个帝国在和欧洲列强的作战中失利,逐渐走向衰落。

    两个帝国成为了英法俄等欧洲列强的肥肉。

    尤其是奥斯曼帝国,更是西欧列强竞逐的主要战场。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地处土耳其海峡,是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交通要道。

    因此,奥斯曼帝国是英法俄等大国竞逐的目标。

    ▲土耳其海峡的位置

    奥斯曼帝国占据欧亚非三大洲,统治了诸如希腊人、塞尔维亚人、亚美尼亚人等基督教民族。

    此外,奥斯曼帝国还统治着非土耳其人的穆斯林民族,包括阿拉伯人、库尔德人。

    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也给了欧洲列强干涉奥斯曼帝国提供了借口。

    1821年,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希腊率先爆发了反奥斯曼起义。英法俄等国为了在奥斯曼地区彰显自己的存在,纷纷支持希腊的独立运动。希腊于1831年独立成功。

    ▲希腊的独立

    希腊独立使得奥斯曼境内的其它民族的独立欲望愈加强烈。为了防止其它民族效仿希腊,奥斯曼帝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始趋于保守。

    自治程度最高的库尔德人等非土耳其人的自治权被收回。

    1847年,最后一个库尔德公国的自治权被取消。奥斯曼的库尔德人开启了对帝国的反抗。

    19世纪70年代,俄国打着解放斯拉夫人和基督徒的旗号,发动俄土战争。战败的奥斯曼帝国承认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基督教国家独立。

    ▲1877年之后,奥斯曼帝国的土地进一步缩水

    与此同时,波斯的日子也不好过。波斯在对外战争失利。

    俄国通过俄波战争,逼迫波斯北方的东亚美尼亚(亚美尼亚,西亚美尼亚在土耳其)、北阿塞拜疆(南阿塞拜疆仍在波斯)割让给俄国。

    此外,俄国将波斯北部视为其势力范围,英国通过侵占波斯湾地区,将波斯南部作为势力范围。波斯成为了被英俄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

    ▲波斯被英、俄瓜分

    随着奥斯曼帝国欧洲领土的流失,奥斯曼帝国和英法俄关系日渐恶化。一战时期,奥斯曼帝国则加同盟国阵营,对英法俄作战。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协约国阵营。

    一战以同盟国阵营失利而告终。作为战败国,也是异教徒(相对英法等基督教国家)的奥斯曼帝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为了肢解奥斯曼这个“异类”,协约国和奥斯曼签署了近乎严苛的《色佛尔条约》。

    希腊获得了土耳其海峡附近的领土,阿拉伯国家汉志的独立得到承认,伊拉克、叙利亚等阿拉伯人的领土交给英、法托管。

    ▲《色佛尔条约》签订,奥斯曼帝国和波斯丧失边境

    英法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许诺奥斯曼允许境内的库尔德人获得高度自治,并允许独立公投建立国家。

    库尔德人获得了独立建国的机会。

    一战不仅仅削弱了奥斯曼帝国,英国因为在一战中损耗过大,对波斯南部的控制减弱。

    1917年,俄国发动十月革命,退出了波斯北部。波斯则利用一战后的机会发生政变。1921年,波斯的军官礼萨汗发动军事政变,自称陆军大臣,掌握国家政权。

    由于奥斯曼领土大幅缩水,此时波斯和奥斯曼帝国几乎失去了边境。

    因为《色佛尔条约》的签订使得土耳其丧失了80%的领土,奥斯曼帝国苏丹(君主)遭遇前所未有的孤立。

    奥斯曼军官和土耳其民族主义分子凯末尔率领土耳其军队,对奥斯曼帝国和协约国作战,打败了希腊军队。

    ▲凯末尔

    此时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恐慌。英法决定扶持土耳其,对抗苏俄。

    库尔德人成为了交易品。

    1923年,土耳其和英法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为了不过削弱土耳其,英法答应库尔德斯坦、西亚美尼亚的独立被取消。

    随着库尔德斯坦、西亚美尼亚(东亚美尼亚是外高加索三国,后加入苏联)独立的取消,土耳其恢复了对于其东部地区的主权。

    土耳其恢复了东部地区的主权后,和波斯有了边境。当时土耳其和波斯继承了原奥斯曼和波斯北段560公里的边境线。小阿勒山成为了界山。

    ▲《洛桑条约》后的土耳其,与伊朗(波斯)有了边境

    土耳其东部与波斯接壤的地区,主要居民是库尔德人。

    库尔德人是土耳其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占9%的比重(1925年)。库尔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东南部的山区,而该地区被视为是奥斯曼的龙兴之地。

    ▲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 聚居区(绿色)

    为了保住自己的龙兴之地,土耳其加强了对境内的库尔德人的土耳其化政策。1924年,凯末尔宣布取消库尔德人的身份,将其称为“山地土耳其人”。

    就在土耳其宣布库尔德人土耳其化的次年,即1925年,礼萨汗宣布自己成为波斯的国王,波斯进入巴列维王朝时期。

    巴列维王朝初期,着力废除此前和英国(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后,退出波斯北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复了部分主权。波斯逐渐完成去殖民化。

    ▲巴列维王朝的建立者礼萨-汗

    凯末尔对库尔德人实行土耳其化的政策,激起了库尔德人的强烈反抗。1928年,库尔德人爆发了阿勒山大起义。起义虽然遭到了土耳其的镇压。但此时的波斯土耳其划界,却让土耳其政府头疼。

    ▲库尔德人亚拉拉特大起义

    因为库尔德人是一个跨境民族。库尔德人居住地在土耳其、波斯、以及英国托管的伊拉克西北部、法国托管的叙利亚东北部。

    更特别的是,小阿勒山是库尔德人的居住地之一。该地区地势崎岖,库尔德人依靠小阿勒山和土耳其打游击战。

    小阿勒山地处土耳其、波斯的边境。其东麓在波斯境内。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在骚扰完土耳其军队之后,通过小阿勒山东麓逃入波斯。

    ▲小阿勒山的地理位置,地处土耳其、伊朗边境。图片源自Google地图

    库尔德起义者通过在波斯的休整补给,重新回到土耳其境内骚扰围剿的土耳其军队。

    但是,土耳其如果跨境打击库尔德人,就是对波斯的入侵。这是波斯无论如何无法忍受的。

    当时的土耳其刚刚恢复元气,与波斯开战势必会再次元气大伤。

    ▲小阿勒山,红色圈为其东麓

    土耳其的多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小阿勒山东麓的库尔德人问题一直困扰着土耳其政府。

    三、双赢的交换

    历史上,波斯和土耳其之间为了争夺中东霸权彼此争夺不断。

    一战后的波斯和土耳其依然保持着竞技关系。因此,波斯最初的态度是希望借助库尔德人之手,削弱老对手土耳其。

    ▲库尔德人起义

    波斯国力相对强大,土耳其不希望利用武力入侵的方式解决问题。为此,土耳其的领袖凯末尔提出了跟波斯提出了领土协商,即交换领土的方式,解决土耳其的库尔德人问题。

    20世纪20至30年代,土耳其和波斯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都进行了世俗化改革。

    ▲伊朗(波斯)世俗化,让女性去头巾

    库尔德人在波斯、土耳其之间穿越,使得波斯北方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波斯、土耳其都希望有个稳固的边境环境,以便着力进行世俗化改革。

    因此,波斯接受了土耳其提出的领土交换方式解决土耳其的库尔德人问题。

    ▲凯末尔和波斯国王会面,商讨领土交换

    为了表明领土交换的诚意,1931年,土耳其凯末尔提出将南部肥沃的土地戈图尔划给波斯,换取小阿勒山的东麓。

    土耳其交换的土地面积233平方公里,其中60%的土地是中东地区难得的沃土。

    小阿勒山的东麓地区地处山区,面积只有100平方公里,地势崎岖。

    对于波斯来说,这样不仅国土面积扩大了100多平方公里,用土地利用率较低。用较小土地换取较大的肥沃土地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因此,土耳其提出的领土交换方案得到了波斯的赞同。

    ▲土耳其、伊朗(波斯)领土交换,红色为土耳其交换的地区

    1932年1月,土耳其与波斯签署协议。土耳其用面积较大的肥沃土地换取了小阿勒山的东麓。

    至此,土耳其和波斯领土交换正式达成。土耳其和波斯的边境确定。小阿勒山由边界山,正式成为了土耳其的领土。

    ▲小阿勒山

    随着波斯和土耳其土地交换的完成,土耳其加强了对小阿勒山地区的打击和封锁。

    土耳其在小阿勒山设立围栏,堵死了库尔德人通过两边跨境。这为土耳其围剿该地区的库尔德武装叛乱提供了便利。

    到1933年,土耳其基本上扑灭了本国境内的库尔德人的叛乱。

    1934年,为了进一步控制库尔德地区,土耳其颁布了《移民安置法案》,鼓励土耳其人迁移至库尔德地区,并没收库尔德地主的财产。

    通过鼓励土耳其人迁入的方式,进一步在库尔德地区“土耳其化”,稀释库尔德人在当地的比重。

    ▲土耳其化库尔德斯坦地区(东南部)

    此外,土耳其政府还在东南部设立军事禁区。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武装问题虽然偶有发生,但整体上,土耳其维持了东部相对稳定的局面。

    1935年,波斯更名伊朗。伊朗继承了此前和土耳其签订的边境协议。伊朗和土耳其的边境在1935年基本形成。

    ▲土耳其、伊朗今天的边境

    伊朗在获得了新土地之后,对于境内的库尔德人、阿塞拜疆人(第二大民族)采取了相对怀柔的举措。

    除了1946年,库尔德人在苏联的支持下曾经建立过“马哈巴德共和国”(1946年1月至12月;12月被伊朗政府镇压)之外,国内长期风平浪静。

    ▲两国的位置

    土耳其和伊朗的领土交换,土耳其用失去1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代价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宁。

    此外,该交易使得土耳其和伊朗的关系进入了长达几十年的稳定时期。可以说,这笔交易对于伊朗和土耳其来说是一笔双赢的买卖。

    ▲土耳其、伊朗的领袖会面

    长期作者|雄鹰

    直播吧体育作者|足球与历史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单字解释: 土 耳 其 为 何 送 给 伊 朗 平 方 公 里 土 地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