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南朝齐、梁皇室是否是同姓一家?萧衍如何称帝?为何改国号为梁?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两晋南北朝的南朝,出现了两个繁荣的大时代,一个是南朝宋时期三十年的元嘉之治,主要是政治经济上的繁荣;另一个则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全面繁荣,这就是大名鼎鼎梁武帝萧衍治下的南朝梁。

    南朝梁的兴旺,得益于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的多才多艺。

    萧衍年轻时是蜚声文坛的

    “竞陵八友”

    之一。

    “竞陵八友”

    成员的名声和地位,犹如西晋时期的文学团体“

    二十四友

    ”,都是文坛大家。

    萧衍还是富有韬略的武将,打北魏攻东魏建立赫赫武功;当了皇帝后又成了高僧,禅机高深莫测,连侯景这样来自北方的战将都莫敢仰视。

    萧衍执政时间是48年,而被他取代的南齐,整个朝代的时间才24年,因此萧衍算得上治国享久,没有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是做不到的。

    难说聪慧有才是不是好事,因为萧衍的聪慧有才,导致他的选择太多,他先信奉儒家,后来信奉道教,最后干脆痴迷佛教,这都是他精细钻研后的选择,结果就是在全国大兴寺庙建设,留下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庞大寺庙群,也因此大耗国家财力。

    关于萧衍的信佛,还有一桩公案。

    达摩祖师来到四百八十寺的梁朝见了梁武帝后,居然说他没有功德,然后头也不回地北上少林开辟禅宗。

    达摩祖师的话,道出了萧衍行为的真相。也许我们可以通过萧衍登基当皇帝的手段,来了解他的为人,或许也理解了达摩祖师的禅机。

    一、人生重要的是选择

    萧衍和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是同族,都是汉代相国萧何之后。按族谱,萧衍和萧道成是族侄叔关系,往上推是同一个七世祖,两人关系出了五服,严格说来已经不是一家人了。

    萧氏家族东晋时从山东兰陵南下,因此被东晋重新登记人口时称为“

    南兰陵人

    ”,这个家族不少人都参加了北府兵,其中就有萧衍和萧道成的先祖。

    萧道成建立南齐后,萧衍的父亲萧顺之作为族弟受到重用,先为县侯,之后成为侍中,最后成了丹阳尹,丹阳是京城建康所在,因此萧顺之就相当于首都市长。

    萧衍出生武将之家,不仅“

    博学多通”,

    而且

    “好筹略

    ”,“

    博学多通”和“好筹略

    ”相结合,几乎就是天生经世济民之才,因此萧衍被当时的社会名流一致看好。

    萧衍的出身条件和自身才华都不错,可是20岁才进入仕途,说明萧衍一开始并不喜欢做官,他还是喜欢在家学习,只是到了20岁年龄实在太大,不能在家啃老了,于是出来做官。

    萧衍做官的起点不低,一出仕就是齐武帝萧赜第十三儿子巴陵王萧子伦手下的参军,后来转到齐武帝第二个儿子竞陵王萧子良手下做祭酒,后又在齐武帝第八个儿子随王萧子隆手下做参军。

    年轻的萧衍都是在做幕僚工作,并没有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

    竞陵王萧子良“

    礼才好士

    ”,尤其喜欢结交天下文人,后来组织文学社,萧衍和一些文学大家积极加入,组成了著名的

    “竞陵八友”。

    这时的萧衍,是个典型的文人,他学识广泛,文采很好,尤其做得一手好诗,受到当时文人们的广泛赞誉。

    而南朝齐在齐武帝萧赜的治理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被誉为“

    永明之治

    ”,若就此安定下去,萧衍将以文学为主题活跃于齐朝,安安静静做他的文学青年和文学老年,可是环境很快就变了。

    因为齐武帝萧赜在位的时间很短。

    萧赜去世前,他皇长子已经死了,他就立了孙子萧昭业为太孙,并安排了两位萧氏子弟辅佐,他的二儿子竞陵王萧子良担任太傅,行使主要辅佐职责,他的堂弟西昌侯萧鸾担任尚书令,为萧子良的副手。

    可是,萧昭业不成器。

    在萧赜病危期间,萧子良的手下们打算拥立萧子良登基,而萧鸾依然要立萧昭业。

    萧鸾要立萧昭业,并非看不出萧昭业不成器,而是存心和萧子良唱对台戏,因为他也想做皇帝。

    这时,朝廷发生了分裂,形成萧子良和萧鸾两派。

    萧衍是萧子良手下的“

    竞陵八友

    ”之一,也是萧子良的幕僚之一,而且齐武帝萧赜让萧子良为皇太孙的辅政大臣,也正是看中了萧子良幕下的能人才子,因此无论如何,萧衍都应该拥护萧子良,可是,让世人完全意想不到的是,萧衍站到了萧鸾一边。

    同是“

    竞陵八友

    ”的王融就坚决要拥立萧子良,而且积极运作。“

    竞陵八友

    ”的范云向萧衍吹风,意思大家一起拥戴萧子良,没想到遭到萧衍的反对。

    萧衍认为王融不足以成事:“

    夫立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融才非负图,视其败也。

    萧衍名义上是说王融,实际上也捎带了萧子良。

    可是,范云是个典型的书呆子,他没有听出萧衍的话里有话,继续说:“

    忧国家者,惟有王中书(王融)。

    范云是把萧衍当朋友,萧衍干脆说起大道理:“王融是想做周公、召工还是竖刁?”意思是王融可不是为国,他是想做奸臣竖刁的。

    萧衍选择萧鸾,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一来因为他是萧子良的人,二来萧子良是武帝萧赜的儿子,乃是嫡亲,而且在朝廷之上又比萧鸾的风头劲。因此于公于私,萧衍都应该选择萧子良。

    可是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

    ”,萧衍选择了站队萧鸾。

    萧衍不是单纯的书呆子,而是具有敏锐政治头脑的识人之人。萧衍认为相比书生意气的萧子良,萧鸾更富有谋略,又善于抓权,两厢比较,萧子良不是对手。

    萧衍倒向萧鸾后,就忘了他对范云义正辞严的周公、竖刁之类的话了,积极帮着萧鸾出谋划策谋取帝位。

    萧鸾想谋取帝位,可是他还害怕齐武帝的第八个儿子,随王萧子隆,他认为萧子隆很有才华,就向萧衍问计。

    萧衍也曾做过萧子隆的参军,因此对萧子隆很了解,他告诉萧鸾,萧子隆只是浪得虚名,其实很“

    庸劣,既无智谋之士

    ”并向萧鸾献应对之策。

    于是,萧鸾将萧子隆召回建康赐死。

    萧衍的站队终于得到回报,最终萧鸾成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明帝。

    二、昔日文才子,今日武诸侯

    萧衍关键时刻选择萧鸾,也就成就了他将来的人生辉煌。

    萧鸾辅政期间让萧衍担任宁朔将军,这让很多人感到吃惊,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萧衍是一介文人,却被萧鸾任命为武将,说明萧鸾是个糊涂蛋。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大家惊掉了下巴。

    萧衍在和北魏的战争中屡挫强敌,他打仗虚虚实实,常常让北魏军不辩真假,每每做到以弱胜强,还常常身先士卒,亲自上阵杀敌。

    实践证明,萧衍识萧鸾,萧鸾也识萧衍,两人是英雄识英雄。

    萧鸾做了皇帝后,让萧衍担任“

    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

    ”,最终获得了荆州兵权,坐镇襄阳。

    荆州集团自东晋以来就是南朝的重兵集团所在,得荆州者得南朝天下,因此萧衍已然成为南齐最有实力的诸侯。

    三、怎么知道做皇帝的不是我?

    萧鸾也是短命皇帝,只当了四年皇帝就死了,似乎他的任务就是将萧衍从文人转变为掌握重兵集团的诸侯。

    可是萧鸾并不知道,在他死前一年即公元497年,萧衍就已经向自己的亲信表露出了他要夺萧齐天下的愿望。

    当时萧鸾已经染病,萧衍对亲信张弘策说:“明年京城会有乱,齐国的气数也尽了,梁、楚、汉当有英雄兴。”

    张弘策有些没有理解,问:“

    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

    草茅

    ”意思是英雄在哪里?

    萧衍笑着说:“就像汉光武帝刘秀说的,你怎么知道不是我?”

    张宏策立刻明白了,说:“既然如此,我们两人现在就定了君臣名分。”

    结果当年冬天,萧衍就当了雍州刺史,标志着萧衍从武将成为了诸侯。张宏策大喜说:“看来,那天说的话开始应验了。”

    萧衍的预料非常准确。

    萧鸾死后,他的二儿子萧宝卷即位。萧宝卷是个昏君,随意滥杀大臣,使得朝政一片混乱,后来居然杀了萧衍的哥哥萧懿,于是,重兵在握的萧衍乘机带兵杀向建康。

    当萧衍兵临建康城下时,萧宝卷身边的宦官就杀了萧宝卷,向萧衍献上了首级。

    于是,萧衍和他昔日“

    竞陵

    八友

    ”之一的沈约一阵谋划,立了萧鸾的八儿子,10岁的萧宝融为皇帝,之所以立啥也不懂的萧宝融,因为他只是萧衍禅代的过度。

    为了能够顺利禅代,萧衍单独找沈约和范云两人谈话,他向两人谈好了条件,表示一旦自己做了皇帝,决不会亏待两人。于是,沈约和范云分头行动。

    禅代的进阶流程分三步,先成为“

    ”,再成为“

    ”,再成为“

    皇帝

    ”,期间,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就是“

    加九锡

    ”。

    萧衍找沈约、范云单独交谈后没几天,诏书就下来了,进萧衍为“

    大司马位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

    ”并“

    备九锡之礼,置梁百司。

    之所以给萧衍定为梁公,因为划分了“

    豫州的梁郡、历阳、南徐州之义兴、扬州之淮南、宣城、吴兴、会稽、新安、东阳等十郡为梁公国

    ”,而梁郡就是传统的中原梁国。

    过了十来天,又有诏书下,给梁公萧衍增加了十郡,并“

    进爵为王

    ”,“

    梁公

    ”萧衍成了“

    梁王

    ”。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

    4个月之后,即公元502年4月,梁王萧衍就以禅代的名义正式称帝,这一年萧衍38岁。

    单字解释: 南 朝 齐 梁 皇 室 是 否 是 同 姓 一 家 ? 萧 衍 如 何 称 帝 ? 为 何 改 国 号 为 梁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