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明朝23岁女道士王焘贞,宣布自己将羽化,近10万人围观,结局如何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道教是五大教中唯一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古往今来,多少道教中人求的是辟谷长生,羽化登仙,从此跳出红尘恶风波。这些修道之人的结局多是默默无闻,成功与否尚未可知。

    门外汉不懂,门内汉苦修,两种不同境界的互不干扰,由是道教便留给世人一份神秘。但在明朝时期,有一修道者忽然宣布:“我将于三日后羽化登仙!”

    这类夸大其词的言论向来只多不少,从来都只有遭人耻笑的份。可这句话的主人却因此引来十万人前往围观。或为悟道或为慕名,都要来一睹芳华。

    这句话来自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之口,她便是王锡爵的女儿——王焘贞。那么一个年仅23岁的女子何以有那么大影响力?她又是如何羽化呢?

    生于书香家,未嫁先丧夫

    王焘贞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和兄弟都有举人之才,祖父经商为这个家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又是名门望族——太原王氏。所以王焘贞自出生时起就拥有了许多先天的加成。

    有了这些物质条件,王焘贞本应过上闺中秀女的生活,受尽宠爱。或温婉贤淑,或恃宠而骄。都是鲜活的女子模样。

    但她自出生起,便通体生疮,肤色蜡黄。用最差的说法,简直可以说是模样可怖。

    父母最初对她的模样很是不喜,因着他们都是肉体凡胎,模样甚佳,如何能接受一朝物极必反,诞下的孩童丑陋如斯。

    在物质方面,他们倒是不会短了这缺了那,若她开口要了,从来都是予取予求的。但是在精神层面,他们给的关注少之又少,基本是采取放养模式,便是下人也可欺之。

    王家尚且算是书香世家,因着先辈是以经商为生,自知不能世代如此,所以十分注意培养下一代要读书进仕。

    王锡爵和王衡这对父子由此而出,都曾在科考中崭露头角,被誉为“榜眼父子”。

    王焘贞并没有如父兄那般熟读圣贤书,做个才女;也没有学琴棋书画女工刺绣,做个最普通不过的闺中女子。她自小厌学,多少先生来了都拿她没有办法,被气得直叹气。

    王锡爵坚持过一阵子,终究无法完全干涉女儿的意愿,想着不愿读便罢了,来日选个如意郎君相夫教子也是好的,也放任她去了。

    待到王焘贞二八年华,王锡爵经过媒人介绍,为她择了一良婿,也是个世家子弟,名叫徐景韶。倒也算是门当户对。

    王焘贞对于这段姻缘并不反驳,与人相见,相处得还算融洽。两家就此订下婚约,只待选定吉日吉时,三媒六聘备齐,二人就可完婚。

    二月繁霜,天不垂怜。王焘贞还未嫁过去徐家,徐景韶忽然意外死亡。未嫁而先亡夫,对当时的女子来说是何等不详不幸之事,这件事情对王焘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近墨不通文,好道则修仙

    王焘贞未为徐家妇,未婚夫就先离世。按理来说,礼节还未成,这桩婚事可就此作罢。王锡爵已经打算为她再另择一家婚事,却遭到了女儿的反对。

    王焘贞对父亲说:“我与徐郎虽然未成婚,但早已收下对方聘礼,订好婚约。他来迎我入门,自是理所应当;如今不幸身故,我当恪守妇道,为他守节,不可再嫁人了。”

    王锡爵对于王焘贞最常采用的就是放任的方式,想着这个时代女子为夫守节,正是那些理学大家们大力倡导的,实在不是什么坏事。便同意了。

    他一如往日,不逼不迫。如同王焘贞不喜欢所谓的四书五经,反而是喜欢飘忽不定的玄学,尤其对道教有所研究时。

    王锡爵也只是讲上几句:“若将这份心思用在正处,说不定能有些成就。”但他实在不太上心。

    直到王焘贞某日兴冲冲的跑来与他讲:“我昨日见到两位修仙真人,他们收我为徒,我要离家修行。”

    眼看着已是收拾好了行囊,还给自己取了个像模像样的道号“昙阳子”,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自是不愿的,平日里王焘贞对道教如何喜爱,他都可以听之任之。因为在他看来,那仅仅只是一个粗浅的爱好罢了。诵读经典,可修养身心,但最多也止步于此了。

    谁能愿意自家女儿有一日忽然来说:自己已经看破红尘,要出家,要修仙,简直不像话!王锡爵百般阻挠,口舌费尽,还是没能扭转王焘贞的想法。

    王焘贞修行的地方选在一处幽静小山,先是粗茶淡饭,后练辟谷,每日只静心修炼,因着此处地处颇偏,除却山林鸟兽,空谷幽明,鲜少有人来扰。

    若是偶有人来,瞧见山雾弥漫之中有一道姑在山中打坐修习,殊姿异态,忽忽转动。也要疑心是否山中仙灵,或是天上神仙。

    劝人反被劝,王世贞拜师

    王锡爵虽然就修行道法一事和王焘贞闹得不甚愉快,到底是没有彻底放弃。他想着与女儿话不投机,大抵是因为他对道教不太精通,所以怎么样都是鸡同鸭讲。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他的圈子中,有一贤才博古通今,也对道教心法颇有研究,可以作为他们的沟通桥梁——那就是王世贞。

    王世贞何许人也?自小聪慧,从秀才,举人到进士,一路畅通无阻。在朝在野都当过官,传闻《金瓶梅》的作者便是他。不过即便没有这一环,依旧掩盖不了他的光辉。

    将他请来做救兵,想来定能劝解王焘贞回心转意,王锡爵如是想。其实王世贞早就听闻王焘贞的名讳,知她在山中苦修,他也有意与她交谈一番,交流一下道法。

    于是接了王锡爵的委托,独自前往王焘贞居处。她的居处实在隐蔽,此处青烟环绕,行路不易,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来路和去处。他选定一个方向,勉强走进这层层密林。

    期间听到远处有飞鸟走兽的叫声,后来转为诡异的潺潺声,时而刺耳时而动听,根本分辨不出前方是何物。终于走出密林,眼前豁然开朗。原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泉水旁有一小屋,王焘贞正在屋外一块大石上盘腿打坐。听见有人来,依旧气定神闲纹丝不动。王世贞忙道明来意,她这才平复呼吸后才缓缓睁开眼。

    论年龄论资质,王世贞与她的父辈交好,可她一点没有身为晚辈的拘谨。只是淡淡的请王世贞进屋一坐,外面流水声音太大恐不便谈道。王世贞点头入座。

    话说这王锡爵在家中等待许久,满满的信心在看到王世贞一人回来的时候削弱了几分。他急不可耐,问道:“如何了?”王世贞好像如梦初醒,摇摇头又点点头。

    将他的不解看在眼里,这才出口解释:“令爱的道法奥妙精通,我不及,已拜为师。多谢大人引荐。”王锡爵彻底傻眼,见王世贞神色认真,才相信他不是在开玩笑。

    王世贞拜王焘贞为师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王焘贞的影响力就变得空前巨大,多少人曾经对这一小小女子修道的事情嗤之以鼻,就有数以百计倍数的人前来观摩学习。

    此时王焘贞在山中已有道观——昙阳观,许多来客甚至不是来一探真假的,而是直接来拜师学习的。而实际上,来访的人并非完全懂得道法,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他们就像是发现一项可以消遣的玩物,便趋之若鹜。不过他们没有机会消遣太久,年仅23岁的王焘贞忽然宣布:“我将在三日后羽化!”

    羽化而登仙,数万人围观

    这个消息比起王世贞拜师还要惊人,惹得更多人对此又惊又奇,那些修炼了几十年的道人也未必能够悟此佳境,王焘贞年纪尚浅如何羽化?到底是真是假?

    无数疑问环绕在他们面前,于是乎只有亲自前往一睹为快了。王焘贞预告将要羽化的地点是在徐景韶的墓前,有人疑心是她要彻底与前尘一刀两断,所以才会在未嫁亡夫的墓前。

    距离她所说的羽化时间还有两日,山头上下早已挤满了人,人数众多,将近数万人,几乎快要装不下了。大家似乎都担心如不早来,就没有了落脚的位置,无法近距离观摩神迹

    只见一天一夜过去了,他们从天晓等到日晡,又等来另一个日出,仍旧不见来人。依旧不气不馁,屏息以待。只见王焘贞一身道袍而来,端坐于徐景韶墓前。

    大家都伸长了脖子,探出脑袋,不言不语,不敢惊动,想要见证这神迹降临的一幕,又怕距离过近则不恭,被降下神罚。

    于是王焘贞不动,他们也不敢有所动作,只是干睁着眼,聚精会神注视着。

    时间飞快流逝,在众人注视下的王焘贞终于有了动作,却只是轻微的低下了头,再无生息。再观周围,未有异样。

    想象中的场景并没有出现,众人这才沸腾起来。有不解大问,有痛哭流涕。喧喧嚷嚷,平日里安静的墓地变得并不安宁。

    王焘贞羽化一事,传到朝堂之上,王锡爵和王世贞都经历了一番弹劾风波。至于她是否羽化,连当时人都说不清,只知她那日身死,却未见异象。

    若此事为虚,她又为何寻死?若要细究,那大抵与她自小经历有关,生于大家,却甚少得到关爱,婚姻大事,却止于丧夫。

    唯有潜心修道才能慰藉一番,但以此为由而入的行,真的能看破红尘吗?未可知。

    单字解释: 明 朝 岁 女 道 士 王 焘 贞 宣 布 自 己 将 羽 化 近 万 人 围 观 结 局 如 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