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老蒋三次下野,三颗人头落地,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38年1月24日晚,在湖北武汉的一座小楼里,“山东王”韩复榘被一阵乱枪击毙。

    韩复榘身兼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等要职,国民党陆军上将军衔,是名副其实的一方大员。

    据报道称,韩复榘犯下违抗军令擅自撤退、贩卖烟土、强索民捐、侵吞公款、收缴民枪等十大罪状。

    光看十大罪名中的第一条,韩复榘似乎就必死无疑了,在民族情绪高涨的时期,枪毙韩复榘合情民意。

    可是,也有许多人为韩复榘鸣不平。

    “山东王”韩复榘

    自从与日本开战以来,国民党中不战而退、临阵逃脱、贪污腐败者比比皆是,还没有哪一个人受到像韩复榘这样严厉的处置。

    于是,后来人对蒋、韩之间的关系作了深究,尤其是回顾、分析了蒋氏既往睚眦必报的“黑暗史”,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蒋介石睚眦必报,三次下野,三颗人头落地。

    蒋介石曾有过三次下野。但是,蒋氏的下野实质上都是以退为进的政治权谋。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继续打着北伐的幌子北上攻城略地。

    老蒋想一口“吃掉”孙传芳,不料反而钻进了孙传芳“口袋”阵,结果损兵折将。

    恰恰就在这时,后院起火,桂系李宗仁和嫡系何应钦联手逼宫,老蒋宣布下野之际,把督战不力的责任转嫁给了王天培。

    王天培是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他骁勇善战,却骄横跋扈,甚至不把蒋介石放在眼里。

    老蒋把王天培押往杭州,秘密处决,既应付了李、白和何应钦,也借机除掉了桀骜不驯的王天培,出了口恶气。

    1931年,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三军总司令职务,第二次下野。

    这次,老蒋又借机除掉了他最忌恨害怕的对手-邓演达。

    韩复榘之墓

    在国民党军队,特别是黄埔军校,邓演达威望极高,如果问谁最有可能取代蒋介石,国民党内公认:非邓演达莫属。

    最终,蒋介石宣布“下野”的同时下了道密令,邓演达被枪杀于南京麒麟门。

    三大战役期间,蒋介石被解放军打得一筹莫展,桂系再次逼宫,美国人也对蒋介石失去了兴趣,蒋介石第三次宣布“下野”。

    这次,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撞在了蒋介石的枪口上。

    原因很简单,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有道是“树倒猴孙散”,此时的陈仪已经不买老蒋的帐了。

    恰恰在此时,汤恩伯为求自保,出卖了他的“恩师”陈仪。

    于是,蒋介石让汤恩伯将陈仪押送到台湾,不久即秘密处死,罪名是:“勾结共党”。

    纵观蒋介石的“黑暗史”,但凡得罪他的,最终都没有好下场,除了上述三位之外,还有张学良、杨虎城、韩复渠,还有孙立人、吴国帧,无一例外。

    那么,韩复榘又是怎么得罪蒋介石的呢?韩复榘之死是巧合,还是睚眦必报,或者是另有隐情呢?

    韩复榘被枪决的时间距西安事变仅一年,韩复榘的死与西安事变不无联系。

    据分析认为,韩复榘至少有五个“不可饶恕”,这才是他不得不死的关键原因。

    蒋介石 张学良

    第一,张、杨捉蒋,韩复榘是什么态度?

    西安事变爆发的消息传到山东后,韩复榘表现得非常兴奋,当时,在报道西安事变相关消息时,山东官方报纸使用了“张逆”和“杨逆”这样的字眼。

    韩复榘立即下令,要求报社必须改称“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不得无礼!

    这件事后来传到了南京,韩复榘如此态度,老蒋岂能饶恕?

    第二,一封密电惹了祸。

    韩复榘是支持张、杨兵谏的,尽管其动机与张、杨并不一致。

    蒋介石被抓后,韩复榘主政的山东最先致电张学良,盛赞其“英明壮举”。

    同时,韩复榘向张学良发去密电:如果有用的着的地方,他将“奉命西开”。

    可是,这份加密电报被军统特工截获了,这让南京方面十分震惊,指责韩复榘“节外生枝、别有用心”。

    如此明目张胆的“叛逆之举”,老蒋岂能饶恕?

    第三,一句话暴露心迹。

    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消息传到山东时,韩复榘正在打麻将,他随口说了句:“虎头蛇尾!张汉卿怎么可以这么做事?”

    这句话最终也传到了老蒋的耳朵里。

    如此“幸灾乐祸”,老蒋岂能不耿耿于怀,又怎能饶恕?

    蒋介石 张学良

    第四,谁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不过,凡事皆有例外。

    1937年10月开始,日军开始对山东实施入侵。

    在是打是撤的问题上,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与韩复榘态度不一,有了分歧。

    当韩复榘接到李宗仁要求其死守泰安的电报时,韩复榘勃然大怒,便顺手在来电上写道:“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没想到,参谋处把这八个字当作回电内容,直接发给了李宗仁。

    李宗仁怒不可遏,一气之下,将电文原封不动转发给了蒋介石。

    李宗仁给韩复榘定性为“违抗军令擅自撤退”,这是韩复榘十大罪名中最致命的一条!

    谁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李宗仁是条“强龙”,借助蒋介石的“官威”,又掐准了“地头蛇”的七寸,韩复榘有口难辩,永世不得翻身。

    于是,老蒋“顺水推舟”,让韩复榘死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李宗仁 韩复榘

    第五,“哪壶不开提哪壶”。

    开封会议期间,蒋介石与韩复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情绪失控状态下,韩复榘说了一句话:“山东丢失是我的责任,南京丢失又是谁的责任!”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可想而知,以老蒋的心胸,岂能容忍得了。

    韩复榘如此“不识时务”,死不足惜!

    韩复榘就这样被处决了。

    电视剧截图

    按理说,韩复榘死得也算不得冤,毕竟他违抗了军令,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至于其他的罪名,则有凑数之嫌,不过是为了杀个“冠冕堂皇”罢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韩复榘抗命在先,蒋介石要“取”他的脑袋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就是老蒋惯用的手段。

    单字解释: 老 蒋 三 次 下 野 三 颗 人 头 落 地 是 巧 合 还 是 另 有 隐 情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