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抗美援朝只诞生俩“特级英雄”,他们是谁?你能说出来吗?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2023年朝鲜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曾经为抗美援朝,派出几十万壮士支援,伤亡达到了19万之巨,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英烈们,都铭记在历史的画卷上,那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只诞生两位特级英雄,他们是谁?他们就是黄继光和杨根思。

    长达2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在新中国建立后,参战的一次惨烈的战役,也是一场极为艰巨的战役,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落后火力不足,和美国为首的西方联军对阵,在武器上吃亏太多了,完全都是凭借战术和意志在杀敌。

    我国在解放战争后,百万大军中,诞生过78位特级战斗英雄,可想而知获得战争英雄称号的人是多么的了不起,他们的经历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才能从如此之多的勇士中脱颖而出呢?

    在人类所有的语言和词汇中,恐怕无法形容的就是战争,那些曾经从战场的尸山血海中幸存生还的战士们,都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很多人都久久徘徊在战争的阴影中,甚至总是会想起曾经一起战斗的战友,因为战争带给人类的残酷和残忍,无法用语言来重复和描述,每一次正视都是一种煎熬和炼狱般的折磨。

    因此能够在异常恐怖的战场上,克服生死的恐惧,奋勇杀敌,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战士了,能够在密如蝗虫倾巢而出的蚁群一样的敌人包围中,杀出血路突出重围,真是超级英雄和战神才能做到,而黄继光和杨根思就是这样两位传奇的人物。

    关于英雄黄继光的事迹,几代人都耳熟能详,黄继光原名黄积广,是四川德阳中江县山村的一个农民孩子,自小就贫苦,给地主家当小长工做活儿。

    1951年征集志愿军的新兵消息传到了黄继光的家乡,此时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为了报效国家,他选择报名参军,因为极大的参军热情,因为身高不足也没有阻挡他参军,最终被录取为一名志愿军新兵,很快在朝鲜前线十五军135团2营部6连担任通讯兵,黄继光心里非常苦闷,为了想要上前线杀敌,他忙完抽空就苦练基本功,投掷手榴弹,学习射击,使用武器等等,因为勤奋和刻苦,他进步很快。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上甘岭战役,黄继光所在的二营领命要占领597.9高地,五次全力冲锋无法攻克敌人的布防,此时志愿军心急如焚,时间非常紧迫黎明很快就要到来,必须在天亮之前攻破敌人的火力点,黄继光请命去执行任务要去炸毁火力点,同行的战士都被敌人的猛烈火力扫射牺牲了,黄继光也身负重伤,英勇无畏,迸发出超强的意志和力量。

    他为了掩护后面的战士,给大家争取一点冲锋的时间,黄继光艰难地跃起用尽最后的力气,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压住了敌人碉堡前的射击口,壮烈牺牲为国捐躯,志愿军们红了眼睛悲壮地嘶吼和呐喊着,前仆后继冲向敌人的火力,我军最终占领了597.9高地,为最终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抗美援朝胜利后,志愿军总部听取6连万福来的汇报后,撤销原授予的二级英雄称号,追授黄继光为特级战斗英雄称号,6连也从此成为英雄的黄继光连,始终继承发扬着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奋战精神。

    另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原名羊庚玺,1922年生人,是江苏泰兴的贫寒家庭长大的孩子,8岁就成为父母双亡的孤儿,给地主放牛勉强过活儿,受尽了艰辛。后来杨根思和表哥成为工厂里的工人,直到1944年成为新四军战士,报名时羊庚玺被填表的人写成了“杨根思”,从此这个名字就一直伴随杨根思,甚至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们都崇敬的名字。

    杨根思第一次上战场杀敌,就用长矛杀死了一名带枪的敌人,这股敢于拼杀的狠戾,只有在面对敌人时会爆发,逐渐成为让敌人看见就胆寒的战士。

    杨根思随着参加战斗实践经验积累后,发现在战场上仅凭勇气杀敌还不够,还需要强大的武器,他苦心钻研爆破技术,在多场战役中,用不断进步的爆破攻击技术,一步一步成为部队里的“爆破大王”,和战友们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敌人疯狂猛攻,杨根思和战友们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冰雪中埋伏了七天,把8次进攻的敌人死死牵制住……但是敌人的装备先进,我方火力和补给不足,在战场上奋战到最后一刻,杨根思把最后的炸药包绑在身上,冲进美军队伍,炸死炸伤大片的敌人,小高岭守住了,杨根思壮烈牺牲了。

    英烈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守卫并且永远瞭望着国土,先辈们用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宁生活,缅怀致敬英烈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单字解释: 抗 美 援 朝 只 诞 生 俩 特 级 英 雄 他 们 是 谁 ? 你 能 说 出 来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