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清史探秘:他是皇帝的老师,一句话让国家省了上千万两白银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同治十年,十六岁的同治帝下了一条命令——重修圆明园。

    大家知道,圆明园是清代最大的皇家林苑,山水相间、空气清新,是皇帝和后妃们夏日里避暑的最佳去处。

    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座从康熙年间就开始修建,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又不断完缮的皇家林苑,却一把火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中。

    当然,这是英法联军为了掩饰自己抢夺圆明园内众多稀世珍宝的证据,而做出的一件丧心病狂、壕无人性的粗暴举动。

    从咸丰十年被大火焚烧之后,圆明园就一直处于荒废状态,清政府并没有派人前去处理。

    同治帝即位后,在之后的十年内,也很少有人去关注圆明园的事情。

    当然,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慈禧太后——毕竟这些年一直在忙于朝政,也无暇顾及此事。

    同治十年,慈禧太后开始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垂帘听政”的时间也差不多了,自己的儿子已经十六岁了,应该着手归政于儿子的事情了。

    对此,同治帝心中是非常高兴的。

    于是,他便起了重修圆明园的念头。

    其实,同治帝想要重修圆明园,不仅仅是要给自己的母亲慈禧太后找一个可以清净养老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母亲接到皇宫外面去住,尽量减少干预自己在国家大政方针方面的策略。

    所以,一旦同治帝有了这个意思,下面的某些圆滑的大臣们,自然会主动出面讨好同治帝,上书请求重新修缮圆明园。

    然而,内务府算了一笔账,仅仅是清理圆明园现在的废墟,就需要上百万两银子。

    而如果要想重修圆明园的话,没有上千万两白银,是根本完不成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重修圆明园需要时间——如果要完全重修的话,至少要连续不断的修建十多年。

    其工程规模,远远大于任何一座皇家陵寝。

    然而,就在同治帝打算一意孤行的时候,忽然有人站了出来,说了几句话,同治帝就无话可说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同治帝的老师——李鸿藻。

    李鸿藻,字兰孙,直隶高阳人。咸丰二年进士,咸丰十年被选为大阿哥(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的老师。

    一年后,咸丰帝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年仅六岁的同治帝即位。

    之后,李鸿藻就一直跟随在同治帝的身边,一边继续负责同治帝是学业,一边担任朝廷相关要职。

    同治十年,因为他刚正不阿,而被授予左都御史,并加太子少保衔。

    不久,重修圆明园的提议就在大臣之间闹得沸沸扬扬,一部分人想要趁机拍皇帝的马屁,主张重修;一部分人鉴于国家刚刚稳定,百废待兴,不适宜大兴土木,浪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当然,这一切的最终结局,还要看同治帝的意思。

    就在同治帝即将下达最终意思的时候,李鸿藻站了出来,同样表示出了自己对此事的反对意见——毕竟闹了十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才刚刚被镇压下去几年,国家根基尚不稳定,实在不宜现在大兴土木。

    最终,在李鸿藻的压力下,同治帝放弃了重修圆明园的计划。

    单字解释: 清 史 探 秘 他 是 皇 帝 的 老 师 一 句 话 让 国 家 省 了 上 千 万 两 白 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