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彭德怀与刘伯承,都遭到错误批判,为何后来的境遇截然不同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彭德怀与刘伯承,都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长期以来都担任重要职务,位高权重。

    不过,到了50年代末期,两人都遭到了错误批判,但两人后来的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这是什么原因呢?

    先来说1958年遭到错误批判的刘伯承元帅。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号召“以俄为师”,全国各个领域都在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刘伯承主持的南京军事学院,自然也是如此。

    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过头的现象,凡事以苏联的标准为标准,没有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结果造成了很多水土不服的现象,也引起了刘伯承的注意。

    早在1956年8月,刘伯承在写给教职员工的一封信中,就谈到要反对教条主义,学习苏联的经验是为了运用到中国的实际中,要注意学用结合,不要盲目照搬。

    但是,刘伯承因为身体原因,去了上海治病,军事学院由陈伯钧代理院长,后来又换成了廖汉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没有很好地落实刘伯承的要求。

    因此,到了1958年,在“反教条主义”的运动中,军事学院就成为了重点整治的对象,毛主席还在一次会议上生气地说:“现在学校奇怪得很,中国革命战争经验不讲,专门讲‘十大打击’,而我们几十个打击也有,却不讲……不知道军事学院、训总到底有多少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本来是行动的指南,而他们当作死条条来啃,马克思、列宁的话,一定批评他们是教条主义!”

    不过,毛主席也知道刘伯承正在养病,军事学院的问题跟他关系不大,就指示说:“让刘伯承同志好好休息,可以不来参加会议作检讨,表示个态度就可以了。”

    但是,刘伯承还是拖着病体来到了大会现场,主动作了检讨,把很多问题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保护了军事学院的很多现任领导。

    所以,当刘伯承作完检讨后,现场的一千多人都非常感动,热烈鼓掌,表示了对他的敬重。

    这次会议结束后,刘伯承虽然受到了批判,但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后来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还参与指挥过对印自卫还击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动荡的年代里,经毛主席提议,刘伯承当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做很多具体的工作,但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央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病逝,活了94岁高龄,善终。这一点,无疑要比彭德怀好多了。

    在刘伯承受到错误批判的第二年,彭德怀也受到了批判,就是著名的庐山会议。

    1959年的庐山会议召开时,彭德怀本来是不打算去的,因为他刚刚从国外出访回来,身体非常疲惫,还要抓紧时间整理一下这次出访的材料,就向中央请假,不准备参加这次会议了。

    但是,毛主席还是坚持让他参加,黄克诚也劝他不要搞特殊,彭德怀只好去了庐山。

    这次会议的初衷,其实和彭德怀的想法是一致的,都是要纠正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但是,快到会议结束的时候,彭德怀认为大家都没有说到位,都在隔靴搔痒,就连夜写了一封长信,如实反映了大跃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送给了毛主席。

    没想到,就是这封信,让庐山会议一下子转变了方向,开始批判彭德怀。

    虽然大多数人都赞同彭德怀的观点,也都认为那是一封实事求是的信,但是,随着会议风向的突变,大家也都开始转而批判彭德怀,说的话越来越重。

    彭德怀的脾气大家也都知道,宁折不弯,压力越大,反抗越大,因此,面对大家的指责和批判,彭德怀始终不低头,不认罪,拒绝检讨。

    一次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想和他单独谈谈,但是,彭德怀装作没听见,扭头走了。

    彭德怀的这个态度,让很多人都对他很担心,叶剑英就特地去找他,推心置腹地和他谈话,这才让彭德怀答应了写检讨。

    不过,可想而知,彭德怀的检讨多少是有些违心的,虽然勉强过了关,但还是被撤销了职务,从此离开了政治舞台。

    1965年,彭德怀虽然有过一次短暂的复出,但随着那场运动的到来,彭德怀又被关进了监狱,最终在1974年11月29日郁郁而终,享年76岁。

    这就是彭德怀与刘伯承的不同结局,都说性格决定一切,两位元帅的人生遭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资料:《彭德怀传》《刘伯承传》《党史纵横》《庐山会议》)

    单字解释: 彭 德 怀 与 刘 伯 承 都 遭 到 错 误 批 判 为 何 后 来 的 境 遇 截 然 不 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