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白起之死,这场奇冤告诉我们,无论如何不要得罪睚眦必报的小人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中华大地几千年来分分合合的历史上,名将辈出,将星璀璨,成为军事迷们经常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并且都还常常喜欢排出每个时期的众将的一个座次。如隋唐首推是李元霸,宋代则首推是岳飞。但今天说到的这位,却已经超越了年代的限制,如果要论战功最显赫,杀伐最果决,手上杀孽最重的常胜将军,恐怕整个中华历史没人会怀疑应该首推这位: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秦国柱石,爵封武安君,历经秦惠文王、昭襄王两代,是当年战国头号常胜将军,杀伐果决,歼灭战大师,史料称死在其手下的人超过百万,在历史上一直有战神、杀神之称,但遗憾的是,结局却最后是被秦昭襄王赐死。

    历史似乎一直有一个怪圈,似乎有功之臣大多都避免不了功高震主,被君王兔死狗烹的命运,但这个怪圈在白起身上也许并不完全适用。他的死其实并不是因为秦昭襄王过河拆桥,而完全是因为得罪了一个小人。这个小人就是范雎。

    范雎,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也一定不陌生,被誉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看看这些头衔就知道他有多牛,这老哥后来凭借自己的才能当上了秦国宰相,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让秦国在诸侯中更加强大。确实其能力是不用说了,但恐怕很多人却不知道其的另一面,那就是此人心胸狭窄,有仇必报、难以容人。史记中司马迁就是这样描述范雎性格的:一饭之恩必偿,一瑕之疵必报。

    范雎这个睚眦必报的性格似乎是带有贬义的,但不过它也还有个好听的说法就是:恩怨分明,这个性格在今天似乎非常符合很多人的口味,一样米养百样人,对错我们就不去评论。我们这里的先聊聊范雎,看看他这个性格的形成过程,这其中的很多典籍多数出自战国策与史记,可以看到范雎也不是先天就是这个性格的。

    其实最初的范雎一直是一个性格随和、比较重情重义的人,早年的范雎的境遇与上一代的秦国名相张仪非常相似,都是出身平民,在那个贵族至上的年代,没有什么机会入仕,于是都跑去给当官的当门客寻找机会。不过,范雎的境遇和身世要悲惨得多!

    不仅主人的级别却不如张仪,张仪当年是给楚国的令尹(相当于丞相)昭阳当门客。而范雎只是魏国中大夫須賈门下的一个门客。两人还有个相似的经历,那就是都被人冤屈,张仪是被人冤枉偷东西。而范雎被冤枉的罪名就比张仪大了去了::卖国。

    可是,一个基层小吏的门客能卖什么国哪? 起因是这样的。

    魏王派須賈去齐国出使,做为门客范雎自然就跟着須賈一起去了齐国,办完事后。也不知齐王安的什么心,派人专门给范雎送来食物与黄金,却对須賈没什么表示。不知道是齐王欣赏出使过程中范雎展现的才学,还是根本没安好心,想挑拨两人关系。不过范雎什么人,当然也不傻,随后就将此事报告了須賈,并按照須賈的吩咐,感谢了齐王的赐饭,并把黄金退了回去。

    可人的一生总会碰到小人,而碰上了小人,那是谁都没法的事。就算这样了,范雎还是没能抚平須賈的怨气。回国后,小心眼的須賈越想越气,居然这么不给我面子?齐王当然整治不了,那就拿这个始作俑者出出气。于是他就把这件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了魏国丞相魏齐。长期在忠君爱国精神熏陶下成长的魏齐于是立即认定,一定是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卖给了齐国。

    这下范雎就惨了,被抓起来百般拷打,打得奄奄一息的时候,打手才停手去报告说范雎恐怕不行了。魏齐出身魏国世家,对这种卖国的行为特别痛恨,当时他正在举办宴会,于是就当场下令把范雎用席子卷起来扔进厕所,不但派人看守,还让所有如厕的人小便都撒在范雎身上以示羞辱。

    范雎这哥们虽然已经全身是伤,但你确实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也难怪他后来能成那么大的事。任百般羞辱,他一直忍着不动装死,连一声呻吟都没发出。直到后半夜宴会散了,才请求看守他的人救他,表示如能活下来,家中还有5两黄金作为馈赠,并且将来一定报答。

    看守本就很同情他,加上还有这好事,就跑去请示魏齐:说厕所里还有个死人,是不是该扔出去了,魏齐当时已经大醉,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不过等到第二天醒来又后悔了,准备把这个该死的“卖国贼”典型挫骨扬灰。但此时范雎已经逃出生天,被好友郑安平藏了起来并化名张禄。

    日子一天天过去,范雎伤也渐渐好了。恰逢此时,秦昭襄王派遣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承接了侍奉秦使的任务,一次闲聊中,王稽向郑安平询问是否有贤能的人愿意跟他一起去秦国,于是郑安平借机推荐了范雎。王稽和范雎秘密会谈后,被范雎的才能折服,决定带范雎和郑安平一起返回秦国。

    几经周折,其中的危险过程就不说了。总之,范雎来到秦国见到了秦昭襄王,其才能让秦王极为赏识,最后当上了秦国宰相,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国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飞越,辅佐着秦国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没有人知道的是,这起事件造成的另一个深远影响就是导致了范雎从此性格大变,从此开始变得睚眦必报。人生常常如此,苦难和羞辱的经历常常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范雎也没有例外,正是这段惨痛的经历,让此后的范雎内心开始阴暗,容不得一切与他有潜在利害关系的人,而战神白起,最终也成为他这个性格下的一个牺牲品......

    范雎初当秦国宰相的时候,正在意气风发之际,正欲大展一番人生抱负的时候,白起这帮老军头却似乎很不给面子,不过这也难怪,秦国本就是军功立国,军人在朝堂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加上范雎又是外来户,还曾有着被扔进厕所身上淋尿的糗事,自然让这帮高居庙堂之上的贵族看不起。

    所以军人世家出身的白起,不但对范雎不大尊敬,还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拂范雎的面子,常常让范雎下不来台、尴尬不已。有史料称,范雎数次拜会白起,白起都“诈病不见”,让范雎恼怒不已。不过范雎也明白,这位目前可得罪不起,人在屋檐下,该低头的还是得低头。所以每次都尽力给足这位老将军面子,但心底的怨恨却在不断的示弱中悄悄滋长起来,生根发芽,逐渐壮大。范雎只是悄悄在等待着机会!

    著名的长平之战,没有人会陌生,白起一生最被后人诟病最多的也是此战。坑杀降卒规模为几千年历史之最。但恐怕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起惨剧不全是白起太残忍,背后是有原因的,白起其实也是实出无奈。在赵括的纸上谈兵导致赵军大败后,45万赵军战场上被杀20多万,投降了20万。秦军是取得了大胜,但这20万人的口粮问题也成为了秦军的一个大负担。

    白起此时粮草已经快尽,一直苦苦等待着粮草和秦昭襄王对待俘虏的指令的到来,眼看着自己的士兵与俘虏都快没饭吃了,粮草还没运到,却等到了一纸空白诏书。这.....!!!这20十万赵国降卒,秦军如果养着自己都要饿死,但放回去,一扭头就又是20万赵国大军,再说这一战,秦国也战死近20多万,放了他们秦军上下也不服。瞧瞧,这一张空白诏书,即不说放也不说杀,你白起看着办,这秦昭襄王甩锅的本事你不得不服吧。

    白起明知道这是让他背这口大黑锅,但端着人家的碗,没有别的选择,无奈之下,于是除了释放2百多个10来岁的赵兵,剩下的20万,趁着晚上全部活埋。这就是著名的长平惨剧。结果等白起杀完了这些降卒,秦国的粮食也运到了,你说巧不巧。反正这口锅已经背上了,白起随后就打算一鼓作气,趁着赵国实力大损,国内惊魂未定,准备一口气就灭了赵国。

    赵国眼看岌岌可危,赶紧派了个使者私下会晤行贿了范雎,这赵使看来功课做得很足,行前全面了解了范雎的为人秉性,两人坐定,便开始舌灿莲花:你说你们白起这么牛,一下子就灭我们赵国45万男丁,现在又要灭赵国,这下他的功劳可就大了去了,他凯旋后,那秦王得如何封赏他啊?

    范雎沉吟不语,其实小心思早已如马达一般高速开动,这赵使见状继续说道:您想想您今天的地位,你就容他爬到你头上去吗?再有,长平大战,我们是败了,不过你们也死了很多人吧,就算你们灭了赵国,离得那么远你们也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吧,上党的惨败还记得吧,就是当地人不愿加入秦国才出现的教训,如果再惹得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攻打你们,你们刚刚元气大伤,还有力量与他们抗衡吗?

    这些话还真说进了范雎的心坎里,深以为然。于是范雎就把这番意思转达了秦昭襄王,当然过程中不能说害怕白起爬到自己头上,而是不断阐明秦国的利害关系,总之目前应该做的是穷寇莫追、见好就收之类的云云,把极度信任范雎的秦昭襄王忽悠得连连点头称是。

    就这样,就在白起厉兵秣马准备一举攻下赵国的时候,秦昭襄王与赵王却手拉手走起了红地毯,签署了和平协议,接受赵国割让六城。并下诏书把白起召回函谷关。白起结果只能无奈撤兵。然而,赵王看到秦国撤兵了,赵国国内人心士气也开始恢复,心立刻又野了起来,毁约拒绝交付六城,撕毁了这个协议。这下突如其来的变故可把秦昭襄王赢稷气得快要发疯,发誓要发兵灭了赵国,把赵王这个不守信用的龟儿子碎尸万段, 狠狠出一口恶气。

    当然,最合适的领兵将领自然非白起莫属,然而此时,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白起看到灭赵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心灰意冷之下,开始称病不出。这可把秦昭襄王急坏了,准备亲自去找白起。范雎一看,这怎么行,如果白起打下赵国不是前面做的功课全部白费了,别人可以打,就你白起不行,于是赶紧站了出来,说武安君此次是有心病,对大王你之前的举动您有心结,您就别去刺激他了,不如让我去劝劝他。秦王听了虽然不快,还是同意了,为后来的君臣猜忌先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种子。

    其实,白起的反应完全是人之常情,老白听说赵国毁约后,也气得要命,但现在要他带兵去打赵国,他认为时机已过,况且白起久经战阵,深知战争的残酷,关键的是,当初那么好的战机,你俩非得把我叫回来,如今今非昔比,想出气了,又让我带这些秦国健儿去送死,耍猴玩哪?因此予以了拒绝。

    范雎于是问到:武安君是对大王有怨气吗?

    白起毕竟也是官场混迹多年,一看这厮出言不善,深知其风险的他解释:不是我有怨气,实在是已经错过了战机,如今赵国已经缓过劲来了,并且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们这仗根本赢不了。范雎听后表示,一定把武安君的话忠实地转给大王。结果一回去,范雎的汇报是:武安君还是对大王有怨气,不肯挂帅。

    赢稷一听也来气了,我就不信了,我大秦国离了你白起就不行了,立刻命大将王陵带兵攻打赵国,结果不出所料,赵国人经过半年的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众志成城,把秦军杀的片甲不留,大败而归。赢稷这下可就炸了,我秦军什么时候这么惨过!!!一边的范雎没有忘记接着黑白起,长平大战武安君不是刚杀了45万赵军吗,他们从哪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兵?

    这句话有点狠,言下之意,白起是不是把那些俘虏给放了?本就在气头上的赢稷一听,更是怒上加怒,好你个武安君,你竟然为了你自己的名声干这种事。不过白起毕竟是军中两朝老臣,对国家有过大功,也担心寒了朝中大臣和众将的心。最后赢稷强行压下这口怒气,接着派王龁去打赵国,结果又是大败。

    这脸被打得啪啪的,这时范雎又来拱火,说赵国战报早有人告诉了白起,这下赢稷彻底怒了,指着白起鼻子恶狠狠道:恐怕秦军的战报,寡人还没见到就有人先送到武安君府上了吧。白起一听,浑身是汗,这不是要我老命吗?于是赶紧战战兢兢解释道:哪有此事,我都是事后别人告诉我的,我只是关心战事,关心秦国的命运。我先前就说过已经错过战机,继续出征对秦国不利。

    看到这位两朝老臣这个样子,赢稷心中也有不忍,缓和了口气说:你就知道忠于秦国,难道就不忠于寡人吗? 寡人不就让你帮我出口气吗? 你总说这仗不好打,你白起自出道起,什么时候打过容易仗? 哪一仗不是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现在我秦军远胜于赵军,如今让你富富欲欲打个容易仗,就当给我出口气,我当君王都不怕你打败仗,你怕什么?

    在赢稷心中,打小起就知道白起是战神,只要白起出马没有打不赢的仗。所以他还是坚持认为白起是因为对他有怨气而不愿出征。在随后的争辩中,赢稷越说越来气,最后说道:今天你若同意出征就把以前的恩怨一笔勾销,你若不答应,从此咱们君臣两不相见。这句话就有点狠了,有点下最后通牒的意思了。

    哪知道白起毕竟德高望重,秦王一直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的,同时历经多年军旅生涯,脾气也是有点小倔强的,被逼得没法,最后干脆昂头说到:打仗本来就是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各种因素, 时机不对,打不赢就是打不赢,我白起也只是肉体凡胎,去了一样是送死。

    就这样,秦昭襄王与武安君彻底闹掰了。

    不过此刻的赢稷依然还没有对白起动杀心,只是带了满肚子的郁闷回去后找范雎诉苦,说武安君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尊敬自己了。范雎说,人家武安君是大英雄,当然有气节了,您也别太苛责武安君了。哪像我范雎,就是小人一个,专门给您背黑锅的。赢稷反问道:那你说我是什么人? 范雎说大王您是英雄加小人,这是只有明君才有的品质,这马屁拍的,直接把赢稷逗乐了。

    但赵国的事还得解决,如今白起死活不出征,朝堂上武将也都是白起的粉丝。于是秦王就让范雎想办法解决赵国的问题,范雎于是就想报答当初把他从魏国救回来的王稽与投奔他而来的郑安平。推举王稽做秦国河东城郡守,郑安平成了秦国将军。

    而赵国这边,一直与秦国打了三年仗,也不想总这么被秦国压着打,于是派平原君去联络楚魏两国,最后战国四公子的三位凑到了一起,得到了楚国春申君黄歇10万楚军,魏国信陵君魏无忌10万魏军相助.。

    这三位公子一看,对面秦军统帅居然是个毫无军事作战经验的雏,就是那个救范雎于茅厕的郑安平。这下信心立即爆棚,决定用计,佯攻加败退再诱敌深入然后围歼,果然没有军事经验的郑安平这个雏立即上当,大军奋勇追杀, 结果被20万联军团团包围,而秦将王龁在外围看到郑安平被包围后,表现是立即直接带部队离开。可见这种靠裙带关系爬上去的在秦军中有多不得人心。

    事情后来的发展证明,王龁的鄙视不是没有道理的。郑安平被围后,一看对方势大,联军还没进攻就准备投降了,但是副将不答应,理由是在秦国军人投降的话,家人要被株连,关键连挖祖坟都会被刨去。郑安平心想,挖你家祖坟关我啥事, 反正俺家祖坟不在秦国。

    随后趁其不备,一刀杀了副将,宣布投降。手下秦兵们从没见过这种事,一个个不知所措,举着戈呆若木鸡,最后全部当了俘虏。这可把平原君的下巴都差点惊掉了:与秦国打了一辈子仗,想当年秦国那么弱小的时候,战场上战死的秦兵都是迎面胸前中刀而死,没一个是逃跑时从背后被杀死的。秦军如此规模的集体投降还是第一次见到。

    对于这个多年的世仇,平原君没忘记使坏,为了恶心赢稷, 给范雎挖坑,平原君决定放了郑安平,并封为赵国武阳君,郑安平虽然保住了小命,但后来知道了秦律严苛,按律举荐人范雎要被灭三族的。这才知道害苦了范雎,不禁嚎啕大哭。联系到郑安平之前冒死救下范雎一事,虽然此人气节不咋的,不过不得不说,但他对好友还是比较重感情的。

    这时的范雎也知道大祸临头了,赶紧负荆请罪,当时他认定饶命是不可能了, 只求保全家人和死得体面些。不过此时70岁的赢稷也已经心力交瘁了,没心情修理范雎了,现在这么多大事发生,这时再杀了范雎就真没有可商量办事的人了。生死边缘的范雎这时也顾不上陷害白起了,为了保住性命,挽回秦国颓势,恳求赢稷紧急请白起出山。

    然而,他又一次害了白起,虽然这次是无意的,因为这个请字,深深刺激了赢稷的内心。

    随后赢稷找到白起进行了一次对话,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对话。在谈话中,白起也说出了心里话,提到了长平之战中的那件让他一直纠结至今的事,说:我白起一生杀人过百万,你若直接命令我杀掉20万降卒,我绝无二话,可你就给我一张空白诏书,完全是陷我于不义。现在不听我的建议,非要去打赵国,招致如此大败。我现在已经心彻底寒了,宁愿放弃爵位,彻底归隐。不过你放心,我会从一而终,绝不去为别国效力。白起是这片秦川土地滋养大的秦人,绝对忠于秦国,但白起不会忠于某个秦君。

    白起这番话说得两眼含泪、情真意切、完全是一个绝望了、心寒了的老人最后时刻的真情告白,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最后这句话也让对面的赢稷彻底心寒了。自古伴君如伴虎,君王真正要的是对自己绝对忠心的人,后来大清乾隆皇帝百般折辱三朝老臣张廷玉,也是认为他只对雍正忠心而和自己疏离。此刻的赢稷也是如此,虽然内心还有纠结,但自此已经开始对白起有了杀心。

    白起生命的终结,最后的致命一击依然来自范雎。

    在朝堂上,已经缓过劲来了的范雎又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白起身上。适逢有人告密,武安君离职了还在咸阳待了半年,经常与他的老部下秘密接触,莫非是想谋反? 并且武安君如果一旦离开秦国被别国聘用的话,对大秦极为不利。

    范雎立即抓住了这次机会,、声泪俱下地力请秦王诛杀白起。此刻的赢稷还是犹豫再三,最后范雎说道:如果不杀武安君,他数次违拂你的旨令,不给你面子,恐怕会有人效从,影响大王的威信。这番话一出,终于让赢稷下了决心,赐秦王剑让白起自尽。

    从整件事的发展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秦昭襄王一直对白起对国家的忠诚还是比较信任的,对白起也是有感情的,他根本不相信白起会背叛秦国和谋反,真正杀白起的原因只是白起不愿意做他唯命是从的奴仆, 一再违拂他的决定,不杀白起不足以立威。帝王心术,着实可怕!

    就这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无往而不胜,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的白起用秦王剑自尽于咸阳杜邮亭,一代战神就此陨落。那一刻,天地为之变色,咸阳绵绵阴雨数日。白起在秦人中有着崇高的威望,秦人都把他视为保护神。白起死后,史记白起列传中就记述道:白起无罪而死,秦人同情,遍地恸哭,纷纷自发纪念之。

    不过故事还没有结束。

    白起之死,也许赢稷觉得自己去了一个心结,但他不知道的是,也给秦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六国一听白起死去的消息,无不喜出望外,这个无人不胆战心惊的杀星终于死了。立刻就都象打了鸡血一样,几国联军一鼓作气,打下了秦国东大门,活捉了太守王稽。

    前面说过,王稽由于是范雎的恩人而被举荐担任了这个重要位置,不过范雎的这两位恩人似乎气节都不怎么样。被抓后王稽也立即请求投降,并且还希望跟郑安平的封爵一样,估计他寻思的是郑安平投降都能封个武阳君, 自己在秦国级别地位与他差不多,起码也应该封个武阴君什么的吧。

    王稽厚颜无耻的举止, 把对面的敌人都逗乐了, 秦国这是怎么了, 白起一死就全是这等胆小如鼠的怂包领军。这样的人养着除了浪费粮食没什么用,不过六国也没有杀他,因为老奸巨猾的平原君这老小子又想出个坏主意, 直接把他送回函谷关,再给范雎挖了一个大坑。

    消息传到咸阳,这下范雎知道自己死期到了,不过好在的是,这时焦头烂额的赢稷也没心情收拾他,现在关键是要收复失地,改变这个不利的局面。再说,杀了范雎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了,就这样,只是杀了王稽而放过了范雎,范雎又逃过一劫,直到晚年退休,辞归封地后病死。这可真应了那句老话: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

    回到当年的赢稷这里,他环顾四周,白起已死,还有谁还能担当起统帅秦军抵御敌人的重任?现在军中大将基本都是白起提拔起来的,一是出于不大信任,白起刚被杀了,难保这些人不起二心,再来个临阵投降,秦国可再经不起这样的打击。

    二是为了面子,我大秦如此强大,难道还缺少人才?再用白起的人岂不是等于啪啪抽自己的脸。于是,基于这两点,让赢稷决定开始培养新人。

    一次他在阅兵的时候一眼看中一个名叫摎的年轻小将军,小伙子英气勃勃,目光坚定而狂热,引起了赢稷的注意,停下脚步招他过来,了解到他的父兄都死于长平之战,而他则是凭借家族的荣誉和自己的才能在秦军中站稳的脚跟。

    秦王与他经过一番交谈后拍板:就是你了,我赐你赢姓,你就叫赢摎,你给本王做副将,咱们带领20万秦军,收复失地。随后在秦王的亲征下,秦国扛过了这场危机。同时,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赢稷的眼光确实十分毒辣,后来这位年轻人就是战国后期秦国大将,嬴姓,名摎。秦国宗室远支成员,后来成为继白起,王龁之后秦国又一名将。多次打败六国联军,勇夺六国10多座城池。

    而秦王一直对赢摎信任有加,曾对他推心置腹说到:以后你军事行动只管放开手脚,出了什么事寡人都做你后盾。把赢摎感动得哭天抹泪。后来他在一次闲谈中好奇地问赢稷道:秦军中那么多优秀将领,大王怎么就偏偏看中了我?

    赢稷沉默半晌,才缓缓说道:因为你身上有白起的影子,武安君刚刚为将时也就你这么大,我从你当时的眼睛中一眼就看到了当年的白起!!!

    单字解释: 白 起 之 死 这 场 奇 冤 告 诉 我 们 无 论 如 何 不 要 得 罪 睚 眦 必 报 的 小 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