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安史之乱后,唐朝还有三位明君,帮助其苦苦支撑!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不过,唐朝没有在安史之乱后立即走向灭亡,而是苦苦支撑到公元907年,这距离安史之乱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究其原因,显然和唐朝中后期的明君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就以下三位皇帝,无疑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淳,后改名纯,史称“中兴之主”,唐顺宗李诵长子,唐德宗李适的孙子。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李纯幼时经历了“泾师之变”,促使其过早成熟,少年时期胸怀大志,常翻阅历朝实录。贞元四年(788年),李纯被封为广陵郡王、开府仪同三司。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李纯被册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即位。

    即位后,李纯利用唐德宗以来积蓄的财力,重用主张裁抑藩镇的大臣杜黄裳、武元衡、李吉甫与裴度等人,坚决用兵,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在治理朝政上,李纯规定观察使须先征用所治州之税,不足时方可征所属其余州之税,减轻了纳税者的负担。下诏蠲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止南方掠卖奴婢。

    不过,李纯晚年好神仙,求天下方士为他合长生药,而多服金丹性转躁急,左右宦官往往获罪。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纯被宦官陈弘志等人谋杀。总的来说,唐宪宗基本上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实现了唐朝的中兴,史称“元和中兴”。

    二、唐武宗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2日-846年4月22日),曾名李瀍。唐文宗之弟,唐穆宗与宣懿皇后韦氏之子,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李炎于长庆元年(821年)被封为颖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唐文宗疾重,李炎被诏立为皇太弟,废太子。唐文宗去世后,李炎即位。次年,改元会昌。

    李炎即位后,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剥夺,有力打击了宦官势力,收复昭义镇,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这对安定社会、巩固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平昭义之乱”是唐王朝干涉地方藩镇割据的最后一次胜利,对于提高唐朝的威望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藩镇,李炎还派兵击败了回鹘,稳定了漠北,谋划了西域,稳定了边疆。但是,唐武宗晚年因服用方士所炼的金丹,性格急躁,疾久未平。会昌六年(846年),李炎去世,葬于端陵(今陕西三原东北徐木乡桃沟村)。

    三、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28日-859年9月7日/10日),初名李怡,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7日/10日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李忱于长庆元年(821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去世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

    李忱即位后,勤于朝政,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为死于甘露之变中的大部分官吏平反。在对外方面,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接纳归唐的张议潮,设置归义军。他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且能恭谨节俭,使局势稍安。

    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后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因李忱在位时天下相对安定,所以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他为“小太宗”。史家把这一时期称为“大中之治”。

    单字解释: 安 史 之 乱 后 唐 朝 还 有 三 位 明 君 帮 助 其 苦 苦 支 撑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