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战将吴忠执意一战,部队损失重大,5名干部受处分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作者:武陟东旭

    1948年1月8日晚上10时许,河南信阳张陶集,忙碌了一天的乡亲们休息了,在这里宿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20旅的战士们也进入梦乡。

    20旅的首长却没有入睡,围绕部队的行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我不能看着你拿战士的生命冒险。”刘振国政委说。

    “我不报仇,对不起牺牲的弟兄。”吴忠提高了嗓门。

    这时,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副旅长李觉说话了:“旅长,政委说得对,我们跟11师相比兵力悬殊,硬打的话凶多吉少。”

    吴忠不以为然:“11师又不是兔子,他们没有来到,我们就将他的先头部队包饺子了。”

    “事关重大,不能冒险!”刘政委的声音低沉有力。

    吴忠不让步:“今天这个仗,我非打不可!”

    “旅长,请你再考虑一下。”副旅长李觉说。

    “我们到底谁听谁的?”眼看争论了几个小时,还无法达成意见,吴旅长却急了,把茶水缸子往桌上重重一摔。

    闻听此言,李觉不再说话。

    他们为何发生争执,后来情况怎样?

    这一切,还要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说起。

    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在刘邓的指挥下挺进大别山,创建根据地。

    刘邓大军势如破竹,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消灭了蒋军4个整编师和9个半旅,歼敌6万。

    如此一来,蒋军在西南战线的部署彻底被打乱。

    蒋氏慌了手脚,急令蒋军整编第9师、整编第10师、整编第11师三个师向河南漯河地区集结,企图对刘邓大军造成重创。

    当时,正在该地区开创根据地的1纵司令员杨勇闻讯皱起了眉头。

    敌人一个整编师兵力两三万,3个师将近10万人。

    而且这3个师,都是抗日战场的劲旅,装备精良,清一色的美械。

    那么,我军一个纵队多少人?

    不同的部队纵队人数不同,具体到刘邓大军,1947年“鲁西南战役”后,其4个纵队总兵力12万,每个纵队在3万人左右。

    杨勇

    其中杨勇的1纵有4个旅外加1个骑兵团、炮兵团,所以人数稍微多点,在3.5万人上下。

    不管怎么说,敌人的兵力是1纵的将近三倍,一虎难都群狼,杨勇不能不有所忌惮。

    敌强我弱,好汉不吃眼前亏,杨勇决定避其锋芒,实施战略转移。

    既然实行转移,就要有部队担任掩护。

    担任掩护任务的,必须是一支劲旅。

    【1946年重伤初愈后吴忠和战友合影】

    经过反复思考,他把掩护任务交给了吴忠的20旅。

    吴忠12岁就参加红军,身经百战,敢打敢拼;而且他又在抗大学习过,打仗能力突出。

    交给吴忠来担任掩护任务,再合适不过。

    但是杨勇也有点不放心,因为在几个月前的章缝集战斗中,1纵(当时是7纵)跟胡琏的11师较量过。

    那场战斗虽然我军歼敌人数多,但是也付出惨痛代价,其中7纵19旅旅长、名将吴大明在战斗牺牲;3纵7旅旅长赵兰田、7旅19团副政委燕登甲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我军损失很大。

    此战看法不同,有人说是大胜仗,有人说是失利。

    刘帅倾向于后者,此战结束后,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像这种‘牛顶角’的战役是最后一次,下不为例。”

    时任7纵20旅58团团长的吴忠认为是吃了亏,憋着一肚子气。

    这次吴忠担任掩护任务,跟胡琏的11师仇人相见,年轻气盛的吴忠很可能杀红了眼,忘乎所以,影响大局。

    因此,杨勇再三交代:“吴忠啊,你这次任务不是复仇,将敌人引开就是胜利,希望你冷静、再冷静,不要带着情绪打.”

    政委苏振华也拍着吴忠的肩膀说:“引开胡琏,就等于完成任务,给你记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笔账我们回来跟他算。”

    苏振华

    吴忠拍着胸脯说:“放心吧首长,我记住了!”

    猛将终归是猛将,进入包信集一带后,遇到11师的先头部队,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吴忠决定猛揍一下胡琏,为战友报仇。

    吴忠这样做,也是有底气的。

    主要是20旅经历了汝南、明港两次作战胜利,风头正劲。尤其是在明港战斗中,吴忠夺了敌人一个铁路中转站,获得大量枪支弹药。

    前段时间,不少老兵归队,还有很多青年当兵,也俘虏了不少蒋军士兵,20旅的兵员也得到补充,可谓是兵强马壮。

    并且,胡琏的大部队距离此地还远,一会半会不可能赶到,完全可以在敌主力到来之前结束战斗。

    这叫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既能掩护纵队主力,还能报一箭之仇,何乐不为?

    可是,20旅副旅长的李觉则不赞成。

    他说:“我们别忘了,11师是王牌机械化部队,他们行动迅速;再加上师长胡琏是老狐狸,之前我们吃过他的亏。”

    政委刘振国也不同意跟敌人纠缠,不无担忧地说:“敌强我弱,胡琏一旦发觉,定会紧追不舍。所以我们应该急速向西,避免一战。”

    刘振国

    吴忠急了:“听你们还是听我的?”

    政委和李觉副旅长一听,没法再争了。

    我军在这一时期,军事指挥上的事由军事首长分工负责,并不像过去那样实行“政委最后决定”。

    那么,后来结果如何?

    正如二人担心的那样,敌整编11师在发现20旅踪迹之后,立即致电敌10师,向驻扎在包信集的吴忠所部包抄过来。

    这时候,在项城以北率领纵队主力休整的杨勇获得了敌人调动的情报,立即下令吴忠迅速向西转移。

    吴忠虽然决定转移,但并没有全部向西,而是让配属的纵队骑兵团向西行动,以吸引敌军主力;自己则率旅主力向东行进,和纵队主力会合。正是这一决定,酿成了后面的结果。

    1月10日,20旅在吴忠率领下经过行军,到达包信集南边的小回庄一带宿营。

    部队刚刚停住脚,正打算开饭,村外响起激烈的枪声。

    胡琏

    胡琏老奸巨猾,他判断出西去的骑兵团是幌子,20旅才是肥肉。

    于是,他决定对20旅进行合围。进行一阵火力试探之后,胡琏了解到了对方的实力,也明白对手孤立无援。

    于是11师和后来到来的第10师完成包围之后,并不急于进攻,而是用大炮轰击,消耗20旅有生力量。

    胡琏这样做,还有一个险恶用心,那就是打算“围点打援”,希望引诱援兵,聚而歼之,扩大战果。

    吴忠看出敌人的险恶用心,下令战士卧倒不动,等待夜幕降临。

    漫长的等待中,夜幕终于降临,吴忠下令58团和59团利用夜色掩护,向西突围。

    而狡猾的胡琏早就熟悉了我军的套路,有所防备。

    20旅刚刚开始撤退,整编11师主力就迅速攻进去,对负责掩护的20旅3个营进行猛攻。

    吴忠得知后心急如焚,令59团独自向西突围,让58团回援。

    58团团长郄晋武率部杀入村内,与负责掩护的3个营会合,然后决定留下一部掩护,大部丢掉重武器,全力向外突围。

    58团和担负后卫的3个营大部杀出重围,但留下掩护的战士全部牺牲。

    58团和3个后卫营脱离险境,但先行突围的59团两个营却没能脱险。

    胡琏早就做了精心部署,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设下埋伏。

    59团先头部队2营慌不择路,一头扎进了11师的伏击圈,经过战士的血战,部分突围。

    59团1营对此一无所知,按照计划去跟2营会合,也遭遇敌人伏击。

    1营副教导员李应正这时候却不顾大家的安危,独自警卫排突围,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伏笔。

    1营部和3连却被敌人堵住,遭遇重大损失。

    59团1营虽然在营长郅福田率领下杀了出去,但是跟随之而来的敌第10师遭遇。

    一番恶战之后,全营400余官兵不是牺牲就是被俘,1营营长郅福田英勇牺牲。

    这场战役,20旅59团损失很大。

    20旅包信集之战震动了杨勇,刘邓首长深为惊讶。

    杨勇来到20旅驻地,质问一脸疲惫的吴忠:“之前我怎么交代的?”

    吴忠低下了头,小声说:“是我大意轻敌,愿意接受上级处分。”

    “处分?说得轻巧,那是战士的鲜血啊,我看你够得上杀头了!”杨勇怒吼道。

    吴忠听了一言不发,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吴忠将军

    纵队的处分决定很快下来了,20旅旅长吴忠等5名干部受警告、记过等处分。

    经过这场挫折,吴忠渐渐成熟,成长为著名战将,1970年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单字解释: 战 将 吴 忠 执 意 一 战 部 队 损 失 重 大 名 干 部 受 处 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