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志愿军副司令员中,韩先楚最能打,为何没接替彭总扶正?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作者:相忘于江湖

    韩先楚是最能打的开国上将之一,素有“好战分子”之称。

    尽管资历稍浅、出身偏师且大器晚成,但韩先楚打仗的能力赢得一致的认可。廖耀湘称赞他是黑土地的“旋风将军”,军迷认为他是解放海南岛的一号功臣,就连三八线的美军也赞叹他是最优秀的一线指挥官。

    韩先楚军事生涯如此传奇,却也留下了两大遗憾:一是解放战争期间始终没有担任四野的兵团司令员,二是抗美援朝期间始终没有担任志愿军司令员,这是什么原因呢?

    开国上将韩先楚

    1949年1月,五大野战部队组建为16个兵团。

    这个时候的兵团编制,大致相当于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集团军”,下辖3到4个军。其中,第四野战军的百万大军整编为4个兵团,军政主官分别是:

    第12兵团萧劲光,下辖40、45、46军;

    第13兵团程子华、萧华,下辖38、47、49军;

    第14兵团刘亚楼、莫文骅,下辖39、41军、42军;

    第15兵团邓华、赖传珠,下辖43、44、48军。

    作为40军军长的韩先楚,没有成为兵团司令员,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的资历和四大兵团司令员相差甚远。萧劲光和程子华是开国大将级别,早在东野时期就是仅有2个纵队的司令员;刘亚楼是从四野参谋长下到部队当的兵团司令员。

    至于邓华,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职位一直高于韩先楚:

    土地革命时期,邓华是师政委,韩先楚仅是营长;长征到达陕北后,韩先楚是新编的红78师师长,而邓华是老部队红1师和2师的政委。

    抗战时期,邓华是八路军4纵政委、晋察冀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教2旅政委;韩先楚是八路军副团长、团长,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分区司令员,1941年3月回了延安。

    邓华主持渡海作战会议

    解放战争时期,邓华的职位也高了韩先楚一头。

    抗战胜利后,邓华任辽吉军区司令员,后来军区部队组建为7纵,邓华把这支偏师带成了东野王牌主力纵队之一。全军整编以后,邓华被林总委任为15兵团司令员。

    和邓华相比,韩先楚有些大器晚成:红军时期并不算知名,抗战时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初到东北,老首长黄克诚担心打破洪学智、刘震的既有平衡,没有接纳他到新四军3师。

    不能回老部队,林总只好安排韩先楚到鲁中老八路4纵担任副司令,给胡奇才当助手。之后到3纵任副司令员,给罗舜初当助手。直到1947年,韩先楚才担任3纵司令员。

    正因为韩先楚的资历太浅,所以既没有担任四野的兵团司令员,就连第一副司令员也没有担任。作为12兵团40军军长,韩先楚仅仅担任第二副司令员。

    在配备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时,为什么选择陈伯钧,而不是韩先楚?

    红军时期,陈伯钧曾任军长和红四参谋长,资历和职位都远高于韩先楚;抗战时期,陈伯钧是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职位也高于688团副团长的韩先楚;解放战争后期,东野组建了2个兵团,陈伯钧还是1兵团的副司令员。

    所以组建12兵团时,45军军长陈伯钧担任第一副司令员,显然更加合适。

    开国上将陈伯钧

    归纳起来,韩先楚没有担任兵团司令员,原因有四:

    第一,资历比较浅。韩先楚和刘震都是红25军出来的开国上将,但是两个人异军突起主要还是在解放战争的黑土地。红军时期,韩先楚和刘震分别是营长、营政委,这在团级干部占多数的开国上将里并没有优势。

    第二,前期战绩并不耀眼。韩先楚的战功,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并不耀眼,最著名的战役是25军长征路上的独树镇突围战、长乐村追歼战的马庄争夺战,名气不太大。

    第三,性格耿直。抗战时期,由于344旅687团团长张绍东的叛逃,旅政委黄克诚对红15军团旧部采取了矫枉过正的做法,韩先楚脾气耿直,愤而调离,离开了一线。

    第四,有所偏科。兵团司令员要求军政双优、能力全面,但韩先楚是典型的“好战分子”和打仗专业型人才,在战场一线打仗非常合适,但主持兵团的全面工作相对来说不是他的长处。

    从四野四大兵团的司令员来看,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和邓华,既担任过军事主官,也在政工岗位工作过,属于能力全面的“帅才”。四大兵团的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李天佑、黄永胜和洪学智,也都是东野最早的纵队司令员之一。

    这也就不难理解,韩先楚为什么只担任兵团的第二副司令员了。

    邓华(前排左三)和韩先楚(前排右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韩先楚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

    担任司令员的是“横刀跃马”的彭总,而副司令员的排名也有讲究:

    第一副司令员是主席和彭总都非常认可的邓华,第二副司令员是彭总“赶鸭子上架”的后勤官洪学智,第三副司令员是专职打仗的韩先楚。

    从3位副司令员的作战指挥能力来看,韩先楚的军事才华无可挑剔。

    第一次战役38军放跑了美军,军长梁兴初被彭总怒批要“挥泪斩马谡”。第二次战役,韩先楚到38军“蹲点”,113师星夜穿插和112师血战松骨峰,打出了“万岁军”。

    第三次战役,韩先楚的“韩指”指挥38、39、40和50军,以及人民军1军团,13分钟突破临津江,又趁热打铁占领汉城,把联军总司令李奇微打得狼狈不堪。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两位副司令员邓华和韩先楚,就先打横城还是砥平里发生分歧。彭总也有些犹豫,最终采纳了邓华的主张,此战有胜有败,至今争议不断。

    从抗美援朝的实战情况来看,韩先楚无疑是最能打仗的副司令员。

    但是,彭总回国后,继任的几位司令员中,都没有韩先楚的名字。

    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彭总之后有4位继任者。

    第一位,是代司令员陈赓。陈赓指导过援越抗美,一到三八线又提出千里坑道战,保证了志愿军和优势联军在三八线上的平衡。

    第二位,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邓华的长处在于“全面”和“稳健”,战略眼光和战术布置都很出色,最典型的就是和洪学智力劝彭总取消了第六次战役。

    第三位,是华北军区第一猛将、志愿军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杨得志是“三杨”之首,先后战斗在林总、刘帅、聂帅、彭总麾下,是一位能力全面的指挥员。

    第四位,是冀鲁豫根据地的代表、二野5兵团和志愿军20兵团司令员杨勇。杨勇出自彭总的红三军团,抗战时期开辟了晋鲁豫根据地,解放时期转隶南线的刘邓大军。

    韩先楚和陈赓、邓华相比,没有优势,但是和后来进入三八线的二杨相比,则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还是二杨的顶头上司,他为什么没有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呢?

    实际上,韩先楚由于长期带病征战,身体早已经吃不消了。

    1958年10月,杨勇上将在平壤车站作告别演讲

    彭总回国一年后的1953年4月,韩先楚也被迫回国治疗。这样一来,身体健康情况就拖了他的后腿。第二年邓华回国,此时已经没有了大战,志愿军司令员由19兵团杨得志接任。

    毫无疑问,如果韩先楚一直在三八线,邓华之后,他是妥妥的司令员人选。

    单字解释: 志 愿 军 副 司 令 员 中 韩 先 楚 最 能 打 为 何 没 接 替 彭 总 扶 正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