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6名苏军被东北土匪绑走,黄克诚命令营救,团长不干:谁想救谁救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6名苏军被东北土匪绑走,黄克诚命令营救,团长不干:谁想救谁救

    1946年3月,6名苏联红军被一股东北土匪绑架,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下令营救的时候,一个团长气呼呼地说:“谁想救谁救,反正我不管!”

    团长为何“见死不救”,莫非双方有什么过节?被土匪绑架的苏联红军,后来命运如何?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3师师长黄克诚眼光独到,在1945年9月14日向中共中央提出一个极其宝贵的建议:赶快派兵去东北,先下手为强。同时他还说:能派多少派多少,至少要去5万,能派10万也不多,好在那里建立大的战略根据地。

    毛主席当时就有这个意思,黄克诚的想法跟他不谋而合,伟人当即下令实行正义战略。同年9月底,黄克诚和副师长刘震率3师主力浩浩荡荡向东北出发。1946年1月初,新四军3师千里行军来到东北。

    来到东北之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剿匪。因为历史原因,东北土匪很多,多得超乎想象。

    东北土匪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万,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的时候,不少土匪如李华堂和谢文东等还加入抗联,分别担任军长,高举抗日大旗。

    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30万抗联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不到2000人,转移到了苏联。东北的土匪也在日军的打击下,要么当了伪军(如李华堂和谢文东),要么躲到深山,收敛了许多。

    可是日本投降之后,东北出现了短暂的真空,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投降日军的土匪们重操旧业,开始抢夺武器,招兵买马,占山为王,打家劫舍。

    而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控制东北,也派专员到那里去招安土匪,这更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1945年底,东北全境土匪的总数已达到惊人的16万,单单是被蒋军收编的土匪队伍,就有10多个系统,35种番号。

    被国民党委任的“司令”,就有38名;委任的“军长”,22名;委任的“师长”和“旅长”,有268名。光是一个农安县,境内共有146帮武装土匪活动。

    日本投降后,丢弃了很多武器。再加上原来在伪满政府当差的军警不少人也加入土匪队伍,东北土匪不但心狠手辣,而且装备精良,有轻重机枪,还有迫击炮,战斗力不可低估。要想在那里站稳脚跟,必须面对他们的挑战。因此,新四军3师来到东北之后,就马不停蹄开始剿匪。

    1946年3月上旬的一天,东北民主联军8旅23团(原新四军3师8旅23团)在团长胡继成(兼8旅副旅长)的率领下,追击一伙土匪。

    匪首名叫杨贵生,外号“杨豁子”,他带人刚抢劫了一个村庄,被胡继成碰上,双方爆发激战。

    杨豁子哪里是胡继成的对手?他只好带着土匪夹着尾巴逃跑,他们一路狂奔,来到吉林长春市农安境内,窜入火车站。

    胡继成大喜,心说正好来个瓮中捉鳖。

    谁知道,当他们到达车站距离200多米的时候,有人突然喊道:“站住,不许再往前走,不然有你们好看!”

    胡继成一看,面前突然出现一队荷枪实弹的苏军,他们端着波波沙冲锋枪,将乌黑的枪口对准自己和战友,一个苏军少校凶狠地喊道。

    “同志,自己人,我们是东北民主联军,来这里打土匪的……”情况危急,胡继成也不管对方能不能听懂自己的话,赶紧解释道。

    碰巧,苏军少校大概是在东北待过挺长一段时间,显然听懂了胡继成的话,但是他的态度依旧。少校不耐烦地将他的话打断,粗暴地说:“我们这里怎么可能有土匪?”

    “我明明看见他们进了车站。”

    “胡说,在这里驻扎的是伪满军,请你们马上离开这里。”苏军少校绷着脸说。

    胡继成纳闷了,苏联红军怎么这样呢?自己人不帮,帮着土匪?

    原来这匪首杨豁子不是省油的灯,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他知道新四军不好惹,日本人都被他们打怂了。但是一物降一物,新四军虽然厉害,但也不能跟苏军对垒。

    在东北,苏军人数占优势,是新四军的几十倍。论武器,苏军也比新四军厉害,有飞机、大炮和坦克,士兵们几乎全是冲锋枪。只要跟苏军搞好关系,就有了保护伞。不但性命无忧,还可以狐假虎威继续干坏事。

    因此,杨豁子派自己的喽啰李副官跟当地的苏军联系,套近乎。

    首先,他们送去了不少土特产和金银首饰,之后频繁地宴请苏军中下级军官,获得对方好感。

    宴请的时候,杨豁子好酒好肉招待,还用了“人肉”(美女)招待。

    然后,杨贵生开始介绍自己的“主张”:“我们是爱民的,从来跟老百姓过不去,而且愿意帮助贵军维护当地秩序。”

    经过不懈努力,杨豁子和苏军建立了友好关系。被他拉下水的虽然是苏联中下级军官,但是照样起很大作用,县官不如现管,大官还是听下级的。

    在遇到追击之后,杨豁子自然跑到苏军这里寻求庇护。上校波罗托夫得知后,下令少校前往,阻止住胡继成前进的步伐。胡继成一看苏军如此不分是非,气得浑身发抖,但是转念一想,苏军骄横跋扈,一会半会也说服不了他们。出于维护两党关系的角度出发,胡继成只好铁青着脸,带着部队转身离去。

    但是胡继成咽不下这口气,临走时对苏军少校撂下一句话:“别太得意了,你们把敌人当亲人,迟早会吃亏的。”

    苏军少校不以为然,回之以放肆的大笑。胡继成怒气冲冲带着部队到了城外之后,发了愁。他们在城外转了很久,却没有找到能够宿营的地方。这是因为,日军曾经把这里当做细菌武器试验区,不少老百姓深受其害,死于非命。侥幸活下来的,也不敢再在这里逮着,拖家带口逃离了村庄。郊外荒无人烟,房子破烂不堪,不能遮挡风寒。

    就在这时,一个战士指着前面,惊喜地叫着说:“团长,那里有人!”胡继成一看,可不是嘛,前面有个破庙,一个和尚在扫地。庙虽然破旧,但不透风,有几十间,足够胡继成他们容身。

    和尚听说他们是民主联军,是打土匪的,没有犹豫就答应他们暂住。

    不过和尚也说了说:“老衲这里也没有多少存粮,咱丑话说前头,我管住,可管不了你们吃。”

    “师傅放心,我们自己解决吃的。”胡继成说着,就让战士们拿下米袋,支起大锅,煮起小米粥。米粥里没放一根菜,更别说一滴油。

    次日,胡继成带队继续行军,到处发动群众,打击土匪。

    果不其然,那里的苏军不久后就自食其果,尝到土匪的苦头。

    1946年2月下旬,一个小土匪乐哈哈地前来报告:“当家的,好事来了。”正在炕上抽大烟的杨豁子急忙坐起,问道:“什么好事?”

    “万忠屯的吕财主马上要给儿子娶媳妇了。”

    “他娶媳妇,关我屁事?”杨豁子没好气地说。

    “掌柜的,这新娘可是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美人……”

    “是吗?”杨豁子色得很,一听说就坐不住了,想去尝鲜。可这鲜肉也不是那么好吃,吕财主是土豪,东北土匪又多,他把自己的家建成了准军事堡垒。

    院墙有一米多厚,五米高,全部是青石砌成。院子四个角,各有一个碉堡,有10米高,碉堡里不但有轻重机枪,还有掷弹筒。他还养了一群枪法很好的打手,为自己看家护院。因为这个,方圆百里的土匪望而生畏,不冒犯他。

    可杨豁子是个色鬼,听说之后控制不住自己,非要去当新郎不可。再说了,自己有苏军做后盾,有什么可怕?

    他想借助苏联红军的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杨豁子再次宴请首苏军少校,在酒席上对他说:“我们这里来了一伙土匪,侵扰百姓,希望贵军能帮我们为民除害。”

    “这……”苏军少校为难地说,“根据纪律,我们不能介入你们当地事务,我可以给你武器弹药,出兵万万不行。”

    杨豁子碰了个钉子,气得浑身发抖,他恶狠狠地说:“这帮家伙,平时拿我们的,吃我们的,到有事的时候,却成了缩头乌龟,看老子今后怎么教训他们?”

    他的副官劝说道:“掌柜的,吕财主少爷的婚期到了,当务之急还是怎样把新娘给抢过来。”杨豁子一听也是,就开始筹划抢新娘。吕家的情况,硬功显然不行,只能用计。

    婚礼当天,吕家门口车水马龙,宾客如云,猜拳行令,大呼小叫,场面很乱。杨豁子和心腹装去祝贺的客人,很轻松就混了进去,藏到了储物间。黄昏时分,宾客基本散去,新郎和新娘也打算入洞房,享受美好时光。这时候,杨豁子带人溜出储物间,上了炮楼,将喝得东倒西歪的打手们挨个处死。然后,他们把吕家人,包括新郎全都关在正屋。

    杨豁子随后闯入洞房,面对瑟瑟发抖的新娘,露出了丑恶嘴脸,折腾了一夜。如果他次日早上走了,事情也许到此为止了,吕财主家丑不可外扬,兴许也不会再纠缠。

    可是这小子偏偏得寸进尺,还想留下。副官劝说的时候,他说:“我这新郎官儿还没当够呢。”

    有人说了,喜欢新娘,抢走就是,何必留下?这杨豁子虽然好色,但是怕老婆,在外面乱搞没事,如果带回家就麻烦了。副官见状,便不再劝说。

    无巧不成书,次日上午八时许,弄得头昏脑胀的杨豁子正在洗脸,在炮台上望风的喽啰慌慌张张骑马前来报告:“大掌柜,有好事了!”

    “又有啥好事?”杨贵生问道。

    “从东北林甸方向开过来一辆军车,车上还盖着篷布,估摸着是武器弹药。”小喽啰说。

    杨贵生一听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疲惫一扫而光,他立即下令手下上了碉堡,准备打劫。这一来可以报复苏军的不相助,二来可以武装自己,跟民主联军斗。

    吕家墙外就是大路,那路面并不平坦,苏军的车一路颠簸,速度不到20迈,比马车也快不了多少。过了大约半个小时,那辆满载苏军军火的大卡车才出现在视线。杨贵生在炮楼上用望远镜看到军车之后,立即告诉手下,准备战斗。

    可是,话音刚落,那辆卡车突然停了下来。原来,苏军的卡车是两辆,苏军少校在后面那辆车上坐着,此刻也在拿望远镜观察。他看到吕家炮楼上人影晃动,心里一沉。接着,他又看见,吕家大门紧闭,更感到这里面有问题。

    他们从这里经过不止一次,知道之前的吕家大门敞开,现在大白天大门紧闭,肯定是发生了意外。

    带队的苏军少校觉得蹊跷,就下令发出信号弹,让前面那辆车停下返回。前面的那辆军车上的司机一见,便掉头回返。杨豁子一看苏军要跑,煮熟的鸭子要飞了,哪里肯罢休?他挥舞手枪,下令土匪打开院门,冲了出去。

    苏军根本没有料到土匪会主动射击,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他们全都趴在车上,头也不敢抬。

    不过,他们很快从枪响的情况分析出来,袭击他们的不是正规军,而是乌合之众,大概率是土匪。苏军缓过神,占领了制高点,架起机关枪、迫击炮开始还击。炮手首先瞄准吕家大院,开始炮击。

    土匪虽然身经百战,但是那都是跟同类的匪徒交战,现在一听炮响,吓得魂不附体,退缩到了吕家大院。

    杨豁子见势不妙,急忙打起呼哨,下令收兵。土匪们一哄而上,骑着马逃之夭夭。可是别忘了,有一部分土匪是混进吕家的,他们没有骑马。没有骑马的土匪很快被苏军活捉,命运悲惨。

    苏军没有优待俘虏的传统,残杀俘虏倒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吃了亏的苏军把满腔怒火发泄在土匪身上,将他们全部用军刀砍死,模样惨不忍睹。

    杨豁子一夜风流,却付出这么多喽啰的生命,气得嗷嗷大叫,发誓要向苏军复仇。杨贵生之前跟苏军住在一起,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在当天晚上带人摸到苏军营地,打死哨兵之后,还绑架了六名苏军。

    苏军虽然强悍,但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也没有经历过剿匪战斗,只好向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求助。

    黄克诚一听也很着急,就把救人的任务交给胡继成。

    胡继成想到之前苏军包庇土匪,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梗着脖子说:“师长(他还习惯这样叫),你让别人去吧;谁想救谁去,反正我不管。”

    黄克诚知道部下心里有气,他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说:“眼下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苏军,跟他们搞好关系,有助于我们今后开展工作。”

    其实胡继成也只是说气话,他何尝不懂得跟苏军合作的重要,听首长一说,随即改变态度,接受任务。

    他立即派人侦察,摸清了杨贵生的藏身地。当晚,胡继成派出战斗小组潜入匪巢,成功将被绑的苏军救出。

    当胡继成将被绑架的几名苏军送回时,营地里的苏军少校早已在那里等待多时。见到他们到来,少校急忙满脸堆笑出来迎接,伸出双手。至此,两军冰释前嫌,苏军也认清了土匪的面目,对我军提供了各方面支持。

    胡继成则加大了剿匪力度,留给东北土匪的好日子不多了。

    引用来源:《吹角连营 : 胡继成将军征战回忆》: 解放军出版社

    单字解释: 名 苏 军 被 东 北 土 匪 绑 走 黄 克 诚 命 令 营 救 团 长 不 干 谁 想 救 谁 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