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一个曾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写下一首诗传诵千年,上过学的都会背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大家对这句诗词肯定相当熟悉,因为《滁州西涧》是上学时期必背的古诗词,但其作者韦应物可不是什么善茬,甚至是一个欺男霸女的恶棍。

    韦应物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京兆韦氏是隋唐年间有名的名门望族,是关中群姓的代表,并且在唐朝年间,京兆韦氏先后诞生了17位宰相,《旧唐书·韦述传》载:“议者云自唐已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就是出自京兆韦氏驸马房。

    不过韦应物并不是生活在唐中宗年间,而是成长于唐玄宗年间,但这丝毫不影响出身于显贵之家子弟的骄傲,他们自出生就享受荣华富贵,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除了要在皇帝面前保持恭恭敬敬的态度,在其他地方则是嚣张张狂惯了。

    韦应物同样如此,他在天宝十年(751年)以侍卫官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自然是风光的,但据相关文献记载,韦应物在这一时期经常横行霸道,目无尊法,饮酒赌博,欺男霸女,就是一纨绔子弟,但官府对他们这种人,却是不敢多招惹,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韦应物的好日子到756年暂时告了一段落,安史之乱爆发,就连唐玄宗都拉着杨贵妃仓皇逃走,那些显贵之家自然也是保命要紧,哪还顾及得上平日里的体面?

    流落失职的韦应物飘零在外,没少过苦日子,生活得很贫困,但经此一遭,韦应物的思想却升华了,觉得自己过往的行为举止多有不可取之处,也明白了普通百姓生活的不易,因而饱读诗书,修身养性,打算再次出人头地。

    唐代宗李豫被拥立为帝后,763年,韦应物担任了洛阳丞,同年写出了《广德中洛阳作》: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今还洛阳中,感此方苦酸……

    自此后,韦应物就走上了写诗的道路,不过毕竟是显贵之家出身,韦应物还长安任职过。779年,唐代宗病逝,李适即位,为唐德宗,这一年,韦应物则闲居在长安西郊沣上之善福寺。

    《滁州西涧》一诗则是创作于韦应物担任滁州刺史时,彼时韦应物已经是年近半百,孔子曰:“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韦应物有过嚣张的年轻岁月,那时候他不知天高地厚,后来经历安史之乱,人生发生巨大改变,更懂得岁月静好的可贵之处。

    韦应物当过大官,后来又出任地方官,也有过享受山水田园的悠闲之感,西涧为“滁州十二景”之一,琅琊山四大景区之一,韦应物独步郊外,赏此美景,便写了《滁州西涧》,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因为景色宜人,韦应物写下此诗,描写了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情浓郁;又因韦应物写有此诗,滁州西涧名声大噪,到清朝年间,诗词理论家王士祯还赋诗了一首《西涧》:

    “西涧萧萧数骑过,韦公诗句奈愁何?

    黄鹂唤客且须住,野渡庵前风雨多。”

    此外在滁州时,还写过一首《观田家》,诗尾写道:“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意思是说挨饿辛劳的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春雨便能让他们觉得高兴,令韦应物这不耕者深感惭愧,要知道他的俸禄还都是出自这些种田的百姓。

    但韦应物晚年时却过得十分清贫,据史记载,在790年,韦应物被免去了苏州刺史的职务,但由于家里面的盘缠不够,而无法返回到长安,因此只能寄居在苏州的永定寺。

    韦应物后来也是于苏州离世,但还是被子孙以及族人运回了长安,于796年,与夫人合葬在了一块。

    单字解释: 一 个 曾 欺 男 霸 女 的 纨 绔 子 弟 写 下 一 首 诗 传 诵 千 年 上 过 学 的 都 会 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