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成名后的杜月笙如何将“场面”二字演绎到极致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杜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杜月笙闯荡上海滩的基本要素是:足智多谋、隐忍薄发、坚韧不屈、蛮横霸道而不露声色。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杜月笙有句人生格言,就是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体面、场面、情面。杜月笙的人生“三碗面”,在民国时期非常出名,这也说明在他意识里,重视场面,讲究情面。

    场面,就是排场,成名后的杜月笙,非常讲究人生的场面。

    中国有俗语,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1931年6月9日举行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是杜月笙一生摆的最大的场面。

    当时,上海滩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每逢盛大的日子,都要在家举办堂会,而堂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演京剧。杜家祠堂落成典礼上,杜月笙几乎将京城有名的角儿都请了去。

    6月9日,六个大队的仪仗队从华格臬路出发,第一大队由几十面两丈见方的特大国民党旗和杜字旗作前导,每面旗由4人抬举,前后左右用100多辆自行车护卫。接着是由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巡捕房派来的英、法、印、越巡捕组成的骑队。后面跟着一大群“金荣小学”的学生和几年来各处送给他的十几把“万民伞”,以及挂着蒋介石送的“孝思不匮”金匾的匾亭等,还有一支百人乐队。

    其余五个大队是由警察局的保安警察大队,陆、海军的军乐队,陆军第五师和吴淞要塞司令部步兵各一营,还有救火会、保卫团、童子军、缉私营、侦缉队、工会等组成的队伍,以及各团体的旗伞。

    每队都分别配有政客嘉宾送的大匾。有前大总统徐世昌的“敦仁尚德”,临时执政段祺瑞的“望出晋昌”,前13省联军总司令吴佩孚的“武库世家”,海、陆、空军副司令张学良的“好义家风”,四川省主席刘文辉的“百世馨香”,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的“源远流长”,司法院院长孔祥熙的“春门丛德”,上海市市长张群的“莱国家风”,班禅·额尔德尼的“慎终追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世德扬芬”,警察总监吴铁城的“光前裕后”,等等。还有外国人送的祝词和礼品,蒋介石送的一篇祝词彩亭殿后。

    除了杜祠落成典礼外,最能体现杜氏之场面的,是他的兼职。鼎盛时期的杜月笙身兼70多个银行、企业、公司的董事长、理事长,可谓风光无限。

    从上面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杜月笙一生堪称将“场面”二字演绎到了极致。

    单字解释: 成 名 后 的 杜 月 笙 如 何 将 场 面 二 字 演 绎 到 极 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