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潼关之战马超败得多惨?演义中的高光全无,光数据名单就触目惊心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公元208年,曹操统一江南的赤壁之战惨败,从此失去了南下的野心。

    而随着军事上的失败,曹操感觉内部政治、军事上一股无形的压力出现,他感觉到:一些忠于汉献帝的军阀们,开始有了其他想法。

    在过去,曹操一路所向披靡,军阀中除孙、刘之外,再无对手 ,所以才一鼓作气,先发动南下战争。可如今天下三分,曹操必须要彻底解决一些盘踞势力,才能巩固北方,真正占据三分天下的“大头”。

    一、潼关之战前奏——曹操的阳谋

    当时曹操进行过仔细规划,认为:关中的军阀、汉中的张鲁是急需解决的“心腹之患”,相比其他势力,更为关键,直接威胁更大,因此他决定先解决关中。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关中的各路军阀都臣服汉献帝,尤其是韩遂和马腾,人家一个把儿子送给了朝廷,一个亲自带儿子来朝廷做官。

    若曹操贸然攻打,一定会在政治上丢分。

    可关中地区不控制起来,曹操更无法安心的去拿汉中,那么该怎么办呢?

    以“奸诈”闻名的曹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公元211年,曹操命令心腹大将钟繇自关中讨伐张鲁,并令夏侯渊率军出河东往关中,与钟繇会师。

    曹操的这次动静闹得很大,果然引起了马超、韩遂等人的恐慌。他们害怕曹操不是借道去灭张鲁,而是来打自己。

    史料有记载:“疑繇欲自袭。”

    正如史学家胡三省对此评论:“操舍关中而远征张鲁,伐碳取成之计也。 盖欲讨超、遂而无名,先讨张鲁之势以速其反,然后加兵耳。”

    为了自保,关中军阀韩遂、马超、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马玩、杨秘等10余部组成联军号称10万,开始进攻钟繇。

    结果关中联军将钟繇赶出长安,就此开始反中央。眼看对方开始反抗,曹操不由哈哈大笑,果断派遣安西将军曹仁率领大军来到潼关对峙。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在大军出发前严令曹仁:“坚壁勿与战!”

    曹仁听取了曹操的建议,率领大军构筑防线,与关中联军阵前对峙,却不与之交战。随后曹操又亲率大军来到潼关,双方汇合,总兵力6万人,稍逊色于关中联军。

    初时,马超数次率军在阵前挑战,但曹操始终置之不理,只是不断往前线运送军队和后勤,营造一种要强攻潼关之势。

    众人对此不解,曹操却得意的说:“主动权在我,而不在贼。”

    果然,曹操的岿然不动使得关中联军十分紧张,为了守住潼关,关中联军不断的从后方抽调兵力,使得关中联军主力基本都云集于潼关。

    二、曹操此战得到天时、地利

    这里得提一句,关中联军并没有10余万人,其主力云集于潼关时大约在8万人,因为关中地区虽有十几路军阀,可当时的雍凉地区十分贫瘠,根本无法养超过8万人的军队。

    而且,曹操的6万军队是精兵政令统一,关中联军的8万军队是散兵,没有统一的协调指挥,双方的战斗力大约是相当的,甚至曹操显得还要强一些。

    ——所以才是曹操进攻,关中联军防守。

    因此,当众人恐慌关中联军越来越多时,曹操却哈哈大笑:“他们集中到一起,正好一举歼灭,省了他去挨个追杀这些军阀的时间。”

    就在关中联军准备死守潼关时,这时候曹操又玩了个“小心机”,原来潼关地区非常紧要,是渭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如若不将之拿下大军无法顺畅前进。

    但是,除了潼关以外还有一个可供大军行进的点,那就是“蒲板津”。

    ——该处算是黄河的一个渡口,只要将其拿下,曹操主力就可以绕过潼关,直接进攻关中联军的侧翼。

    一开始曹操就想从此处渡河,但他害怕自己的行动惹得马超毁掉渡口,使大军被卡在半道。

    因此,曹操在正面战场假装要强攻关中联军,实际上却悄悄的安排徐晃和朱灵带了4000军队已经悄悄的去抢占渡口了。

    等到徐晃拿下渡口后,曹操这才率领主力渡过黄河,假装要去蒲板津。马超一看立刻急了,赶忙过来追杀曹操的主力。

    期间,其实曹操犯过错误,他将主力先行渡河,自己只带着百余人留在南岸。结果,在渡河的时候不是很顺利,水流过快,导致往下游漂了五里路。

    而马超的军队一直沿路追杀,对曹操的船只放箭。当时情况算有些危急,船上的船工都被射死大半,曹操自身也差点中箭。

    幸亏虎痴许褚出面,他一面摇着船前进,一面拿着马鞍,替曹操挡箭。可这还不够,因为曹操飘了五里路,还是有隐患。

    ——这时候又有人横空出世,校尉丁斐站了出来。

    他放出大量牛马诱导追兵,如此打乱敌的阵脚,曹操这才顺利渡河,保住了性命。

    眼见无法追杀曹操,马超派梁兴率领大军去抢占渡口,结果他没有预料到渡口口已经被徐晃占领,千里行军的梁兴刚好撞上了以逸待劳的徐晃,结果梁兴所率5000人全军覆没。

    由于中间路途数百里,所以战败的消息还没来得及传回,曹操大军便已经来到渡口。当然,马超等人也不慢,曹操大军要渡江需要时间,所以马超等人的联军也及时赶到了。

    但此时面临一个问题,徐晃的4000人构成了防线,曹操的军队正在缓慢渡江,那么该怎么办呢?马超的建议是:直接带人击其半渡,大军一波上冲垮徐晃的阵地。

    但韩遂等人犹豫不决,毕竟谁都不愿去当死士,都不想损失自己的部队,于是在无止休的争吵中,眼看着曹操大军全部过河。

    渡过河后,曹操立刻派出重兵在沿途设置甬道,大军主力和粮草缓缓的向南推进,准备进攻关中联军的侧翼。

    面对这一情况,马超等人非常着急,他们曾多次率领军队去偷袭曹操,希望破坏曹操后勤,但都未能攻破甬道防御,只能眼睁睁看着曹操大军一点点逼近自己的阵地......

    迫于无奈,马超等人放弃了对曹操的进攻,所有主力龟缩到渭水以南,希望能够守住渭水防线。

    可惜,曹操的兵力并不弱于关中联军,而且渭水防线过长,关中联军不能处处兼顾。于是曹操趁着夜色抓住机会突破了一个口子过了渭水,然后在渭水地区修建防御工事。

    可如今曹操也遇到问题,原来当地沙质土壤,根本无法用来建筑城池,马超不断的派骑兵骚扰,居然使得曹操迟迟无法在南岸立足。

    就在此时,名场面来了......

    ——突然夜晚气温骤降,出现了滴水成冰的现象。

    曹操果断的利用气候,在城墙上泼水,居然还真的构筑起了冻沙城,成功的在南岸立稳了脚跟。有了一座座防御城池后,马超的数次进攻都被挫败。

    至此,渭水、黄河以及潼关三道防线都被失效,关中联军陷入巨大危机中。

    三、关中联军的末日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边刚试了三道防线,军心动荡,对面的曹操却迟迟不出兵,继续构筑防线,居然和关中联军打起了消耗战。

    正如前文所说,曹操拥有了整个北方粮食充足,而关中联军的雍州和凉州十分贫瘠,能养8万军队以实属不易,若持久作战部队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口粮。

    迫于无奈,关中联军向曹操求和,曹操当场接受了关中联军的求和信,但他私底下向贾诩问计,假使向他提议使用离间计来瓦解关中联军。

    曹操一听又是哈哈一笑,第二天约见韩遂和马超,期间马超还想偷偷劫持曹操,但有许褚在场,马超不得不退却。

    之后,曹操频繁与韩遂单独接触,与其畅聊良久,甚至还时时传出笑声。等到韩遂归来后,马超问其缘由,韩遂只说二人无所聊。

    如此使得马超对韩遂开始起疑心。紧接着曹操又写信给韩遂,在信中的要害之处涂涂抹抹,信件被马超发现,于是更加产生疑心。

    受此刺激,关中联军内部开始离心离德,再加上韩遂当年砍了马超的妈,马超一波操作也送掉了韩遂在朝廷的家人,所以二人开始了暗战。

    眼见着关中联军内部已经分崩离析,曹操也撕下了和平的面孔,直接发起了对关中联军的作战总攻。关中联军内部问题重重,也拖不下去了,只能寻求速战。

    可这一次结果,却出乎关中联军意料,原本关中联军骑兵作战能力天下无双,但曹操却只摆出了一部轻装兵在阵前挑战。

    ——而且更讽刺的是,关中联军居然还打不破这支部队,其战斗力之丧失可见一斑。

    趁着关中联军士气大丧之际,曹操立刻派出虎豹骑从两侧偷袭,这直接打乱了关中联军的阵脚,8万大军就此崩溃,接下来就是曹操军团的“追亡逐北”......

    史书记载:联军全军崩溃,曹军斩杀了成宜和李堪等人,韩遂马超与梁兴败走凉州,杨秋等人前往安定,程银、侯选南入汉中投靠张鲁。

    潼关渭南之战,就此结束。

    此战之后,关中军阀武装力量损失殆尽,关中各郡被朝廷直接掌控。

    至于马超和韩遂等人,虽然他们依靠少数民族和张鲁的力量,曾经在凉州作乱达一年时间,但终究无力回天,最后被夏侯渊击破。

    五、曹操的大胜以及马超的惨败

    回顾这场战斗,曹操的损失非常小,在战斗之前他一直与敌人进行对峙,逼迫敌人和他打消耗战,以己方之稳定来待敌方之变故。

    果然,关中联军白白消耗了大量粮草,内部矛盾也被不断的放大。

    等到对方注意集中于自身时,曹操又巧妙的派兵偷袭占领渡口,成功的绕过了潼关,然后又是稳打稳扎的向南推进,逼迫对方与自己打消耗战,耗光死对方的粮食。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还是不与敌人决战,还要来一波“离间计”,迫使对方军心彻底涣散,再一举歼之。

    曹操此战,真可谓是“兵家之大成”的表现。

    这里得提一句,《三国演义》中,曹操在潼关之战被马超打的割须弃袍,但在历史上,马超等人完全被曹操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且有一点需要注意,历史上那些擅长玩阴谋诡计的名将是很少的。

    真正的名将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就像曹操一样不断拖着对方打消耗战,一直削弱敌方的实力,等到建立起真正的优势以后再发起决战。

    曹操真可谓是三国之名将代表。

    最后就是关于此战关中联军的损失,总的来说,关中联军可谓是输得彻底。

    ——在战场的表现来看,关中联军强悍的枪兵并没有用武之地,关中联军来去如风的骑兵也未能在战场上称雄,相当于是被曹操活活给压死的。

    在战场的损失来看,雍凉地区本来就贫穷,好不容易十几路人马汇聚了8万大军,但这8万大军根本没有来得及与曹操真正交手。

    先是消耗了雍凉地区数年之积累,然后8万大军又被曹操全部消灭和改编,可以说是损失殆尽。

    还有关于关中各路将领的结局,正如前文所说,在溃败中,成宜和李堪被杀死。

    韩遂和马超等人要么投了张鲁,要么继续作乱,最终被剿灭,到最后只剩下马超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刘备那边挂了个虚衔,也称得上是全军覆没了。

    另外,这是正史方面的记载,至于小说中《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演义》内,渭南之战付出的损失和代价更大。

    马超手下10个将,死了6个(程银、张横、成宜、马玩、梁兴、李堪),投降了 2个(杨秋、候选),韩遂也在公元 215 年被西平、金城诸将所杀。

    突围的马超虽不断聚群起兵反攻陇右,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后逃到汉中张鲁处作客将,在公元214年投奔了刘备。

    曹操方面的损失则要少的多,在第一轮对战中李通被马超刺死。

    曹操本人割了胡须,扔了袍子。之后曹操对峙渭南的时候,又被庞德斩了曹仁部将曹永,许褚的臂膀上中了两箭。

    结合正史和小说来综合评价:我们不难看出罗贯中等人还是给马超贴了一些金金,狠狠的黑了一把曹操。

    这场战斗,实际上曹操打得非常精彩,曹操根本就没有付出什么损失,唯一付出巨大损失的只有马超为首的关中联军。

    而自此,关中也被曹操所完全掌控。

    单字解释: 潼 关 之 战 马 超 败 得 多 惨 ? 演 义 中 的 高 光 全 无 光 数 据 名 单 就 触 目 惊 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