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这位上将身居要职,却连一套自己的房子也没有,还跟别人合住?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战争年代,迟浩田曾有过两次极度危险的经历,两次都是被炮弹击中,他的左眼几乎失明,而右腿也被炸伤,弹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留在体内。

    明明能靠着战功、资历、地位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可迟浩田却过得异常简朴,从他幸福的家庭中,也能看出关于他的很多处世哲学。

    战争年代走出的优秀将领

    “来人,去把那个叫迟浩田的找过来,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

    说这句话的人,是我国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猛将聂凤智,当年的迟浩田,以出其不意的手段钻过了苏州河,并且在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抓住了国民党青年军204师的上校副师长,一个师部外加三个营部的人全部放下了武器。

    上海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它在中国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视,对于当时正在对垒的国共双方而言:上海是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蒋介石发家的起点。

    解放战争打到1949年,国共双方的力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拿下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只是时间问题。

    在毛主席的战略指挥之下,三野于1949年5月下达了进攻上海的命令。

    在最初的进攻之路上,敌人总是一触即溃,这样也有一种麻痹轻敌的思想在官兵中滋生出来,很快就出现了大量伤亡。

    迟浩田也参加了这场战役,他所在的“济南第一团”在攻入市区以后,前期都没有遇到过什么太强的对手,可就在战士们抵达了苏州河岸边时,很快就发现了问题非同寻常。

    当时,驻扎在苏州河北岸的是国民党青年军第三十七军第二零四师,敌人有数不清的轻重机枪,早就占据了有利地形,将所有过江的通路都堵得个密不透风。

    而且,他们还修筑了钢筋水泥地堡,并且在桥面上铺设了铁丝网,造就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若是放在过去的战场上,是完全有办法的,毕竟炮火可以直接覆盖;可对于上海,过去的老路子就无法在这里走通了,上级也命令不得使用炮火,更不能对大楼进行爆破。

    因此攻城部队源源不断地向上发起冲锋,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

    迟浩田时任三营七连指导员,他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十分着急,他们在一所居民家改造的临时指挥部中思索着对策,突然,他发现了房东的桌子上摆着一部电话。

    于是,迟浩田找到了房东,并通过房东找到了敌人所在大楼的电话。

    电话打过去后,很快就有一个国民党青年军指挥官接到了,迟浩田直接挑明身份:“告诉你,我就是在南岸的解放军,现在上海大部分地区已经被解放,你们的长官汤恩伯早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剩下你们还傻乎乎地守在这里。”

    没想到,对方不相信迟浩田所说的,还十分嚣张地表示:“我们什么时候投降过?你就等着挨子弹吧!”

    双方很快就争吵起来,一旁的房东还担心解放军打急了会炸房子,挂了电话后,迟浩田瞬间恢复了友善的态度对房东说:“你别担心,我们不仅要把这些敌人全部击溃,还得保护好这些大楼和你的住宅。”

    军党委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决策部署:改变正面强攻的战术,以佯攻的方式吸引敌人注意力,在天黑之后想办法从敌人侧后打回来。

    如此艰巨的任务,究竟交给谁来做,一时间大家也是面面相觑。

    迟浩田很快找到了一处臭水沟,哨兵在侦察后发现,这里直通苏州河。

    通讯员张瑞林钻了进去,不一会便是满身泥垢,而迟浩田则和排长王其鹏共同钻了下去,三人就沿着这条臭水沟钻到了苏州河北岸。

    三人独自闯入敌营,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可迟浩田却选择了一步险棋:在他们发现了一处类似于指挥部的地方后,三人共同闯了进去,并对着屋内人大喊“谁敢动我就打死谁!”

    尽管是满满一屋子敌人,可谁都没有过这样的思想准备,他们在短时间根本想不到解放军是怎么跑到这边的,于是只能举起双手。

    好巧不巧的是,排长王其鹏用枪指着的人,正好是一个上校副师长,他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

    在摸透了对方的身份后,迟浩田对他说:“我们是解放军,听长官的身份也是山东人,山东人不打山东人。”

    听到这句话,一些国民党军官有些动摇了,细微的表情变化也被迟浩田瞬间捕捉,随后他说:“我告诉你们,你们四处都被包围了,也没有人来救你们走,我们的大部队也上来了,交枪才是活路。”

    经过了迟浩田的开导,敌人纷纷交出了武器。

    就在这时,迟浩田再度“更进一步”,他对一旁的张瑞林说:“赶紧去通知下面的部队,这里的人已经投降了,叫攻城部队不要上来了,免得误会。”

    于是乎,在没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这支不断抵抗的部队终于全部投降。

    河对岸的解放军看到了神奇的一幕:看守在桥头的国民党军竟然莫名其妙朝后撤了。

    这边是迟浩田“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起到了作用,既然苏州河被打开了一道豁口,敌人就无法再利用天险僵持了。

    几十年后,在纪念上海解放的日子里,电视上也总能看到有关于迟浩田的片段,他所率领的战士有勇有谋,可他们在进入上海之后,却冒着雨睡在马路,这一幕也让迟老始终难忘。

    在战场上一次次出生入死,很多人都会觉得迟浩田是一个脾气火爆、性格直爽的武将,其实,老将军一直都有着温柔的一面。

    1953年的一天,迟浩田住进了苏州解放军的医院中,那时的他,刚刚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凯旋,可惜左眼几乎失明。

    姜青萍有着一双漂亮的眼睛,认识迟浩田时,她是医院的护士,和很多出生入死负伤的战士不同,迟浩田在医院里一点压力都没有,反倒总是给医院里的小孩子讲故事,这也给姜青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也经常往来聊天。

    两个月后,迟浩田的眼疾好了,他却忘不掉姜青萍了。

    一番斟酌后,他写了一封情书,可那时姜青萍才22岁,觉得自己还不到恋爱年龄,于是便拒绝了。

    不久之后,姜青萍就后悔了,认为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了迟浩田;没想到,迟浩田不久后又寄来了一封信,这一次姜青萍也被感动到了,答应了迟浩田发起的恋爱请求。

    儿子星北与女儿星红的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暖意。

    老将军的家庭生活

    在1977年,迟浩田升任为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1987年升任为总参谋长,第二年就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军队的高级领导,迟浩田这一路上经历了太多太多,他知道一针一线所得不易,因此始终都保持着低标准,吃、穿、住、行都十分节俭。

    特别是到后来身居高位后,他也开始严格要求家中人,从不让家里人享受特殊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迟星北还去当过兵,在复员时,整个部队都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迟浩田的儿子;女儿也是从部队中走出来的,她复员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街道工厂当工人,随后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在改革开放后去一家公司当职员。

    妻子姜青萍也是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她也一直在医院中勤恳工作。

    一直到退休,她也仅是海军医院的放射科主任,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什么位置。

    作家艾奇和迟浩田有着很深的交情,两人相识也都有50多年了,他对于迟浩田的家庭情况也很清楚。

    艾奇还记得,迟浩田的婚礼现场还是很热闹的,很多老战友都去了,闹洞房的时候更是不可开交,当时艾奇还把婚房的钥匙给“偷”走了,小两口晚上在洞房里没办法锁门,吓得根本都不敢睡觉,最后干脆把大衣柜子给堵在门口,才睡了一个安稳觉。

    那天,很多战友都发出了感慨:“大家似乎从来都没有这么开心过,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还能结婚娶媳妇,真是让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他是我们的战友,更是我们的英雄,他幸福,也让我们感到高兴。”

    迟浩田和妻子的感情也很深厚,在一起那么多年,两人从未有过什么争吵,有一次艾奇去迟浩田家中留宿,第二天姜青萍就起了一大早做早饭,煮了香喷喷的大米粥。

    迟浩田吃到嘴后就赶紧说:“老婆做的饭真的香!”

    熟悉迟浩田的人才知道,即使他肩上扛着上将军衔,可夫妻俩的吃、穿、住一直都十分节俭,有时候甚至还不如普通人家,偶尔还能看到姜青萍穿着女儿穿过的衣服。

    迟浩田除了去必须穿西服的场合外,其余时候都是穿着军装,他自己的说法是:“没有必要买新衣服,军装已经穿习惯了,穿着也很舒服。”

    在1982年,艾奇因一些事情来到北京,就想着顺便去找迟浩田叙叙旧,迟浩田听说后,立即赶到西直门招待所来找他,一见面两人就紧紧拥抱在了一起,眼泪就这么在两位老战士的脸颊滑落。

    两人聊着聊着,艾奇心里就一惊:原来现在的迟浩田竟然和另外一家合住在一栋房子中。

    那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一位退休了的副总长住在楼下,而迟浩田住在楼上,楼下比楼上的面积大一些,主要是副总长考虑到有人登门的话也能方便些,所以一开始一直让迟浩田住在楼下。

    可迟浩田说什么都不行,就要和妻子姜青萍住在楼上,把下面留给那位副总长。

    楼上也没有几间房子,若是子女都来了,也就住不下了;迟浩田就干脆把子女全部赶到他们自己的单位去住,只有孙子和外孙待在家里,这也是因为迟浩田非常喜欢小孩子,觉得这样家里能热闹一些。

    堂堂上将,家中竟然连子女都“装不下”,艾奇后来在提到这些事时,眼睛总是会流下泪水。

    迟家的后代没有一个是顶着光环的,他们都是一般的工作人员;若是迟浩田有什么活动,他也都是自己去,从来不会带着子女,因此迟浩田身边很多亲近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他的儿女究竟长什么样。

    这么些年,迟浩田换了很多地方工作,姜青萍也一直跟随着丈夫的步伐,她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很多时候,只要命令一下来,姜青萍就会开始收拾东西,带着孩子就跟丈夫走,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

    2003年3月,迟浩田从军队的高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也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了,他则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自己孙辈的身上。

    出生于牛年的孙子牛牛更喜欢舞刀弄剑,也喜欢看电视上的军事频道,经常和爷爷一起聊着世界各国的先进武器,外人都没想到这爷孙俩竟能聊到一起。

    知道爷爷当过兵,牛牛就找爷爷让他教自己射击,迟浩田也不推辞,立即教他基本的动作要领,还说:“你要天天练习,这样才能百发百中。”

    后来,牛牛一点点长大,还在学校里参加了射击队,在一次射击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他也越来越敬佩自己的爷爷。

    即便年事已高,偶尔还是有记者希望他能够讲述过去的历史,对于这些,迟浩田也不推辞。

    特别是在说起战友时,他的眼眶中也泛起泪花:“当时的通讯员张瑞林复员后去了无锡病故了,张其鹏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我们团以上的干部基本都没有了,都走了。”

    面对上海媒体,迟浩田也有一种别样的感情,那正是当年他最为难忘的经历。

    参考

    战上海——迟浩田“四两拨千斤”叶晖南党史博览

    视频|三人俘虏一千多人90岁迟浩田上将口述解放传奇

    单字解释: 这 位 上 将 身 居 要 职 却 连 一 套 自 己 的 房 子 也 没 有 还 跟 别 人 合 住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