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国军最先投放东北战场的第13军,为何没有参加辽沈战役?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45年秋冬季节,当我军12万干部、部队正浩浩荡荡地向东北地区进军之际,南京方面也没有闲着睡觉。

    对于东北地区具有的战略意义,南京方面自然一清二楚。然而,由于国军主力部队几乎都安排部署在西南地区,很难在短时间内穿过大半个中国,前往东北地区。一方面,是因为经过14年抗日战争,全国各地的交通路线大部分已经瘫痪;另一方面,是国军穿越华中、华北等地的解放区时,一定会遭到我军的阻止。

    最终,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南京方面以海运的方式,将一批精锐军队从西南地区运送到秦皇岛,参与到争夺东北地区的队列。

    其中,第一支被南京方面投放到东北战场的军队,是国军第13军。

    国军第13军是一支在抗日战争时期组建的军队。

    1933年春天,著名的长城抗战爆发。国军为了加强长城一带的防线,将第88师和第89师合编组成第13军,由钱大钧担任军长。钱大钧是蒋委员长的日本士官学校同学,两人都读了炮兵科。

    在抗战时期,汤克勤、鲍刚、张轸、王仲廉、张雪中、石觉先后担任第13军军长。这支军队参加了南口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豫中会战、湘西会战和收复桂林之战等战役,转战于大江南北,打满抗战全场。

    1945年9月30日,即我军攻克山海关的同一天,国军第13军第一支部队乘坐美军舰船抵达秦皇岛,成为最先达到东北战场的国军。

    11月5日,国军第13军向山海关发起进攻,打响东北战场第一枪。由于敌人来势凶猛,又一下子投入了4个师的兵力(第13军有3个师,加上随后赶来的第52军第25师),我军寡不敌众。为避免被国军包围,我军主动撤出了山海关。

    当时,我军虽然有12万余人开进了东北地区,但他们为了尽快赶到东北地区,都是轻装上阵,没有携带补给品,有的甚至连枪支都没有携带。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到了东北地区后,筋疲力尽,人马困乏,还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非战斗减员极为严重。面对全副美式装备、训练有素的敌人,我军被迫撤出锦州等大城市。

    就这样,国军第13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九门口、锦州等地。

    在1946年初期,国军第13军的气焰非常嚣张,经常一个团就敢孤军深入,根本就不把我军放在眼里。为了打击国军第13军的嚣张气焰,1946年2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了第1师、第3师第7旅、保安第1旅第1团等部共7个团的优势兵力,突然对驻扎在秀水河子的国军第13军第89师两个团实施包围,歼灭敌人1600余人,缴获各种炮30余门、轻重机枪100余挺、步枪800余支、汽车20余辆。

    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取得的第一场歼灭战胜利,被誉为“东北解放的第一个春天”。

    国军第13军的好运用完了,接下来就遭到了我军持续不断的打击。

    1947年,国军调集20个团的兵力,分6路齐头并进,向临江地区发起第4次进攻。在这次战役里,我军3纵和4纵第10师对国军第13军第89师进行围攻,除了师长万宅仁化装潜逃外,其余7500余人被全歼。

    在那以后,国军第13军参加了在东北战场的多次作战,屡遭挫败,倒也没有遭到伤筋动骨的打击。

    1948年5月,南京方面对全国防区进行调整。国军第13军所驻扎的热河省,由原来属于东北“剿总”司令部管辖,划归到华北“剿总”管辖。这样一来,东北“剿总”司令官卫立煌就管辖不到国军第13军了。因此,当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之际,曾经第一个杀到东北战场的国军第13军,反而脱离了东北战场,对辽沈战役作壁上观。

    辽沈战役结束后,国军第13军从热河撤回到平津地区。国军第13军逃过了辽沈战役的打击,依然没有逃过平津战役的打击。1949年1月,当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秘密入关后,在经过密云时,顺手打掉了国军第13军第155师2个团、第297师1个团。

    1949年1月21日,平津战役以北平和平解放而结束。国军第13军进行了改编,军部编入解放军第44军军部。下属4个师,都改编成独立师,分别划归我军第44军、第63军、第47军、第45军建制。该军军长骆振韶、副军长胡冠天、参谋长全英及师以上军官等则全部乘坐飞机离开了北平,逃回到南京。

    国军第13军从此成为历史。

    单字解释: 国 军 最 先 投 放 东 北 战 场 的 第 军 为 何 没 有 参 加 辽 沈 战 役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