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那蹚将是什么?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宁做盛世犬,不为乱世人”。

    人类社会延续至今,文明之间、部落之间,乃至近现代国家地区之间的冲突。

    无一不是为了更多的资源和人口,而争抢的头破血流。

    但是每逢乱世。

    某些个体一个极小的举动,带来的,可能就是一场席卷社会的风暴。

    最终为这些“个体”吞咽苦果的。

    只能是最顶层的民众。

    人活一生恰逢乱世,几番浮沉下,生命就在瞬间画上了休止符。

    有老话云:“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

    很多人单就能看懂两个地名,但对于后缀的名词,却稍显陌生。

    那么“响马”和“蹚将”,是什么呢?

    为什么单单出现在这两个地方?背后又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蠹政害民

    在蒸汽机尚未发明之前。

    人类的日常出行,基本上就凭借着畜力牵引来完成。

    放眼中外,不外如是。

    在我国历史上,马匹的重要性尤甚。

    成吉思汗在马背上,几乎征服了整个亚欧板块。

    当铁蹄哒哒飞溅起泥淖,被战火毁坏家园的人们,似乎幡然醒悟这种身形敏捷、日行千里的动物之重要性。

    于是到了明朝。

    “马政”,成为国家非常重要的政策。

    当时政策范围涉及到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地区,而且还明确规定了每户需上缴的马匹数量。

    这对于世代以农耕为主的中原农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他们不仅需要担负日常的粮食生产,更是将马匹豢养。

    这种相对陌生的工作,强加于他们身上。

    自然,没有经验的饲养者,能够提供给朝廷的马匹自然有限,但民间疾苦怎能上达天庭?

    加之其中些许细枝末节。

    于是,齐鲁大地率先爆发出愤懑的呐喊。

    绿林好汉

    这些血气方刚的汉子,索性骑着自家的马匹。

    将一个个脑满肠肥的官吏洗劫一空,而后将得来的钱财,分发于众人。

    因为他们的马匹脖颈上系有铃铛,马儿奔跑起来叮当作响。

    另有一说,这群汉子每当劫持钱财之时。

    总会向天空射出一发响箭,以告知:我们要动手了。

    故而称之为“响马”。

    而且最早集结的一批人。

    他们只对贪官豪绅动手,并且只取钱财,从不害人性命。

    这么看来,着实是苛政害人,为谋生路,才有“匪患”之说。

    但随着政策推行无果,对人民的剥削愈发深重。

    这些为生活所迫的人,也让“响马”队伍越发庞大。

    这时候这股势力,已然成为朝廷的肘腋之患。

    于是,一场为时两年的起义,爆发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

    而山东“响马”之名,也随着庙堂之上那支翻云覆雨的大手,逐渐消弭于时代的尘埃当中。

    落草为寇

    比起“响马”被迫落草。

    “蹚将”听起来,犹如“卸岭力士”“摸金校尉”一般。

    带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正式感。

    但实则,他们所作所为,与“将”之一字,扯不上半分关系。

    “蹚”在汉字当中,作为动词。

    有“从有水、草的地方走过去”以及“锄草”的意思。

    而在《康熙字典》当中:

    他郞切,音湯。與踼同。跌踼,行不正也”。

    就字面意义上来理解,蹚将之“蹚”与草分不开。

    那么蹚将想必生活更为困苦,故而才“落草为寇”才是。

    此话不然,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已然是晚清民初。

    时值中国最是天翻地覆的变革时代。

    在河南西南方向的山区当中,出现了一群特殊“农业人口”。

    在春夏秋三季,播种、耕种、收获。

    繁忙的农时,让这群人以帮别人锄地、耕作、乃至修建水渠用以灌溉为生,以自己的劳动换取温饱所需。

    这群人被统称为“蹚匠”。

    说白了,好歹是个体面的手艺人。

    但是等风雪冰封整个中原大地,他们无所事事,便将“谋生”的主意打到了普通百姓身上。

    他们凭借自己常年劳作的身强体壮,打家劫舍,抢夺口粮。

    当起了盗贼抢匪,让这些人祖上知道,都得气的从坟堆里跳出来,抽不肖子孙几个大嘴巴子。

    这个“匠”字,自然更不能用了。

    但是行走江湖,总会要有个响当当的名号。

    于是这些人,索性就把“匠”之一字换成了“将”。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蹚将”,就成为这些土匪在中原的名号了。

    “蹚将”的出现。

    不能说是某一个特定地区的人,就是游手好闲,妄图不劳而获。

    他们反而是最能够反映当时社会之动荡的一群人。

    正所谓“闲则生变”。

    如果有一个海清河晏的太平盛世。

    有一套运行完备的农业保障体系,能够保证在农闲时节,底层人民依旧能吃饱穿暖。

    自然没有“蹚将”的存活空间。

    毕竟他们看起来是“打家劫舍”,以武力途径,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资源。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要担负群众的反抗,而带来不可预估的生命代价。

    风清弊绝

    无论是“响马”亦或是“蹚将,”匪患对社会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首先,土匪的存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人民生活在恐惧中。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代价。

    土匪频繁的抢劫,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使得经济陷入混乱。

    其次,土匪活动,对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

    他们的暴力行为和无法无天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对土匪的恐惧,使得许多人丧失了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信心,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而在我党成立,并逐步走上历史舞台后。

    这些旧社会,造就的“牛鬼蛇神”,也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

    他们被收编为游击队,成为我国捍卫民族尊严不可或缺的力量。

    另一方面,颇有远见的革命者们,意识到土匪问题的根源在于贫困和压迫。

    因此采取措施,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

    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普天之下皆推进义务教育。

    也使得传统的小农观念,逐渐消弭于人们的脑海中。

    比起不劳而获,如今的人们,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而那些时代造就的历史斑结,自然只能留存于茶余饭后的闲谈中,付之一炬了。

    单字解释: 山 东 出 响 马 河 南 出 蹚 将 响 马 是 土 匪 那 蹚 将 是 什 么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