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二战中,希特勒为什么放弃进攻英国,反而进攻苏联?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攻占法国之后,希特勒曾经一度想要跨海攻击英国,并且制定了攻打英国的海狮计划。然而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德国海军的实力不强,跨海攻击英国的成功率并不高。

    更为关键的是,德国的最大优势陆军,以及数量庞大的装甲集群,这一点其实对于英国而言并没有很大的优势。

    一旦跨越海域登陆作战,德国的陆军和装甲集群至少在海域内是失去战斗力的。

    希特勒最初的意图

    从地图上明显的能够看得出来,进攻英国是需要跨海作战的,而进攻苏联则可以直接利用德国极具优势的装甲集群进入苏联境内。

    也正因为这个极具战略地形优势的原因,最终希特勒取消了海狮计划,将攻击的矛头转向了苏联,制定了攻打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在希特勒准备对苏联发动战争的同时,斯大林也意识到了苏联和德国终究都会爆发一场战争,苏联在苏德边境部署了重兵,斯大林甚至批准了先发制人的大雷雨计划。

    不过苏联的大雷雨计划还没有实施,急不可耐的德国就悍然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

    希特勒之所以敢于进攻苏联,主要是因为德国人低估了苏联的战争潜力,也低估了美英两国对苏联的支持力度。

    芬兰和苏联的战争

    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苏联和芬兰之间爆发了一场苏芬战争,这场战争彻底暴露了苏联军队的真实战斗力。芬兰是苏联旁边的一个小国,在苏芬战争爆发前,苏联想要通过强大的国力威胁芬兰交换领土。虽然芬兰只是一个人口数百万的小国,但是芬兰却很有骨气的拒绝了苏联的请求。

    为了维护自己大国的面子,苏联派遣了上百万大军进攻苏联,当时的苏联和德国关系比较好,希特勒也派遣了军事人员随军观战。在大部分人看来,苏联打败芬兰肯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苏联军队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

    芬兰的游击队经常能够整建制的消灭苏军,在短短一年的战争中,就打垮了苏联的百万大军,苏联军队伤亡数十万人,虽然后来苏联勉强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可是却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苏芬战争结束后,希特勒认为苏联军队只是徒有其表,毫无战斗力可言,这也一步步的刺激着希特勒产生骄傲自大的想法。

    对于希特勒而言,苏联军队并没有很强的战斗力,而且苏联境内广阔的陆地面积可以让德国的装甲集群在很大程度上发挥最大的优势。

    可是,希特勒可能忽略了一点,苏联地区的天气严寒是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的,在德军一路凯旋的时候,天气却瞬间打垮了德军众多兵团的战斗力。

    苏联的军事短板

    希特勒的自大并不是没有依据,苏德战争前期的苏联军队战斗力的确非常弱。

    当时的苏联军队普遍没有装备冲锋枪,坦克的质量也不如德军。而且苏联军队中的大部分高级军官都死于大清洗,新提拔上来的军官作战思想迂腐,指挥能力根本无法和德军将领相抗衡。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三个月里,德国消灭了三百万苏联军队,相当于整个法国战役期间消灭的法军人数。

    只是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战争潜力,苏联的人口数量达到1.8亿,这也意味着苏联有一定的资格和能力和德国打一场消耗战。即便苏联在战场中损失了三百万军队,可苏联很快又组织了更多的军队。

    在整个二战时期,苏联战死的人数超过2000万,战争结束的时候,苏联军队的人数达到了1100万。德国的总人口数量只有6000多万,苏联战死的人数和战后的军队人数,相当于德国全部的男子数量。除了低估了苏联的战争潜力外,希特勒还低估了英国和美国对苏联的支持。

    在二战爆发前,由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和苏联不和。希特勒认为在自己进攻苏联的时候,美国和英国会坐观成败,不会插手苏德战争。然而在德国入侵苏联后,美国和英国都对苏联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美国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英国也在北非开辟战场,缓解了苏联的压力。

    到了战争后期,美英两国组织了诺曼底登陆,开始在德国西线插手军事,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绝境,纳粹德国最终在盟军东西两条战线的夹击下自顾不暇。

    单字解释: 二 战 中 希 特 勒 为 什 么 放 弃 进 攻 英 国 反 而 进 攻 苏 联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