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60年毛主席见曾希圣后,免掉山东书记职务,一女干部:你大红人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60年,山东爆发了严重的饥荒,中央对此十分关注,毛主席更是辗转反侧,想着如何解决饥荒。在深思熟虑后,毛主席最终接见了曾希圣。

    在与他进行深入交谈后,听取了曾希圣关于帮助地方脱贫的经验教训,当场决定免除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职务,让曾希圣兼任第一书记。

    这里得提一句,曾希圣此时已经是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如今又加上了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一下子成为了书记忙人。

    对于这一现象,不少老同志纷纷前来道贺,称他能者多劳,同时也为他出谋划策该如何解决眼前困局。

    在这些登门的人中,有一个叫水静的女干部。

    这位同志可不是一般人,她的丈夫是老共产党员干部杨尚奎,她本人也曾和毛主席辩论,和周总理干茅台,向李先念要钱,是一个很老辣的高级干部,后来还是副厅级。

    如今,看到曾希圣成为了毛主席的御用省委书记,就连她也不得不称赞一句厉害,而且还幽默的说:曾希圣不仅是个大能人,是个大忙人,还是个大红人,百姓和人民都看好他。

    对于水静的称赞,曾希圣也是哭笑不得,不过他还是严肃的点了点头,表示一定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山东的饥荒可不是小事情,那么曾希圣有没有能力解决危机呢?

    关于曾希圣的能力,我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是在战争时期。

    作为老革命家,曾希圣参与创建中央军委情报局和新四军第7师,还开辟了皖江抗日根据地,是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立下大功的猛人。

    而且,尤其是曾希圣创办的中共中央军委二局,那更是成为了挽救红军的利器。

    时间回到1931年4月,因为一些人的叛变,曾希圣根据中央指示来到了宁都红军总部汇报情况。

    当时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就笑着说:“我们的队伍里已经有了一个希贤,现又来了一个希圣。共产党有圣有贤,国民党可要可怜啰!”

    希贤指的是邓小平同志,希圣则是曾希圣,能够将他与邓小平同志相比较,可见毛主席对曾希圣的第一印象有多好。

    事实上,曾希圣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待,在第二年他就参与创建了中共中央军委二局,并担任局长。关于二局的作用,相信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

    例如,根据二局的情报,毛主席指挥红军攻占娄山关,二取遵义城,俘虏敌人三千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胜利。

    之后毛主席又根据二局的情报,来了一手传奇的四渡赤水,又展示了更强悍的巧渡金沙江,将敌人玩的团团转。

    正如国民党将领评价:我们才走到半道上,敌人就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动静,这仗还怎么打?

    当然,根据后人的研究,即使开了全图来运转红军部队,也依旧是十死无生,这一点还是不能否认毛主席的能力的,不过二局的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

    在建国后,曾希圣不再参与战斗,转而干起了书记一职。

    例如1950年6月,淮北地区遭遇严重的水灾,时任皖北区党委书记的曾希圣立刻给毛主席写了信,汇报了当地的惨状。

    当时毛主席边看边流泪,他哭着说:“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于是,毛主席委任曾希圣为治淮委员会的副主任,让他辅助曾山治理淮河。

    当时实际的负责人就是曾希圣,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走遍了各处,拜访了很多的老百姓和专家,发动了1000余万群众,终于完成了治淮工程。

    尤其是著名的佛子岭水库工程,其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创造了当时的奇迹。在曾希圣的努力下,淮河终于被修好了。

    可刚刚搞完淮河工程,紧接着又遇到了贫穷问题。在解放前,安徽就是一个贫困省,历史上曾称其为乞丐之乡。

    后来,曾希圣担任了省委第一书记,期间还被人称之为“乞丐头子”。但是,曾希圣丝毫没有抱怨安徽的贫穷,而是亲自走,下基层去调查安徽的问题和安徽的潜力。

    经过诸多百姓的配合,曾希圣终于制定了发展规划,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应该首抓农业,狠抓治水,如此方得发展。

    果然,曾希圣在此政策下展开了庞大的农业生产改革,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效。1955年,安徽的粮食产量超过了国家下达计划的28.88%,比历史最高产量还增产了244.5万吨。

    之后曾希圣又大力发展煤电和机械工业,新办农副产品加工厂和化肥厂,使得安徽的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再加上农业的基础,曾希圣进一步引进资金,设备,技术和人才,居然成功的使安徽摆脱了落后的局面,从此再无人敢说这里是乞丐之乡。

    1956年1月,毛主席听取了曾希圣关于治理安徽的报告,他也不由得感慨:你这个曾希圣是抓生产力的,是农业专家。如果我们国家的省委书记都像你一样,那么我国的农业生产就大有希望了。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山东爆发饥荒,毛主席才会想到曾希圣,在他还担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情况下,又让他兼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以及济南军区政委,让他全力治理山东饥荒。

    事实上,曾希圣就是这方面的好手,他上任没多久,山东的救灾形势就有了好转。不过,由于当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曾希圣治理下的安徽又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

    得知这一情况,曾希圣内心痛苦不已,于是他向毛主席请求辞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职务,回到安徽在下基层找问题。

    在他的探讨下,安徽省委开始了一项大胆的测试,这个测试就是责任田。

    责任田和后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异曲同工之妙,曾希圣还将安徽的这一制度向毛主席汇报,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

    在当年,安徽的责任田制度搞得很红火,被老百姓称之为“救命田”。

    不过可惜,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情,搞责任田的曾希圣招到了一些人的打压。好在毛主席站了出来,评价他说:没有曾希圣,长征是不可想象的,你们这些长征过来的同志为什么不给他分配工作?不要忘本,应当得人点滴恩,必当涌泉报啊。

    在毛主席的帮助下,曾希圣出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后续虽然再次遭到冲击,但被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安排接到北京京西宾馆保护起来,直到病逝。

    单字解释: 年 毛 主 席 见 曾 希 圣 后 免 掉 山 东 书 记 职 务 一 女 干 部 你 大 红 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