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不是蝴蝶效应!在真实历史中,是李世民一步步促成武则天称帝的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为了避免误解,事先声明:标题说的李世民组成武则天称帝,指的是无意的,不是有意促成的。核心在于他信错了一个人,用错了一个人。

    李世民信错的人就是他的儿子,太子李治。他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性格平和,善于谦让,却不知道那老实人的面孔下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这家伙竟然跟他的妃子武则天搞上了!这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李世民用错的人,就是长孙无忌。这个人是他的大舅子,在李渊起义的时候就跟着李世民。他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主管后勤,功劳显赫,曾经被李世民比喻为萧何。比较巧合的是,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也是管后勤的,他主管武库,而长孙无忌负责全局。

    长孙无忌后来在凌烟阁工程中排名第一,这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个人的权欲心太重。李世民并没有看出这一点,但是自小和长孙无忌一起长大的长孙皇后是深深了解。长孙皇后曾经告诉过李世民,不要给长孙无忌安排重要的职位。明面的理由是他是国舅,要避嫌。然而深层的理由她也不能直说。但是李世民没有听。

    太子李承乾谋反。改立太子的时候,朝廷上下大多倾向于李泰,而长孙无忌坚持立李治。李泰为人锋芒毕露,有胆有略,当然还很有文才。在长孙无忌的坚持下,李世民最终决定让李治当太子。原因是他认为李治性格平和,与人为善,继位之后能和其他兄弟和睦相处。而李泰很可能会斩断自己的掣肘,杀了兄弟们。也不知道李世民是否清楚,长孙无忌是有私心的,因为李治比较懦弱,他可以控制,实现自己的权欲。

    李世民临终之前,让长孙无忌当顾命大臣。他还让褚遂良当了顾命大臣。褚遂良的父亲叫褚亮,原本是薛举的记室,李世民对他的文才早有所闻,破薛举之后,专门去把褚亮找了出来,后来成为秦王府的重要谋士之一。李世民对褚遂良家恩重如山,他自然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但是相比于林烟阁功臣,他是后辈,资历还比较浅。他肯定无法和长孙无忌形成平衡,所以李世民安排他并不是为了平衡权力,多半是为了栽培褚遂良。褚遂良也的确值得栽培,大家好看后面就知道了。当然后来李治顺利继位,而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位极人臣。然而他还不满足,炮制了高阳公主大案。

    高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女儿,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高阳公主十分骄横,生活非常混乱,和和尚辩机通奸。房玄龄的另一个儿子房遗直作为长子承袭了房玄龄的梁国公爵位,高阳公主想夺过来。于是诬告房遗直性侵她。唐高宗令长孙无忌审案,然而长孙无忌审理之后告诉唐高宗,房遗爱与公主谋反!

    而且罗列了一大堆证据,把荆王元景、房遗则、驸马都尉薛万彻、驸马都尉柴令武牵连进去。薛万彻是唐初名将,李世明认可的三大名将之一,他的妻子是李世民的妹妹丹阳公主。柴令武是公主将军平阳公主的儿子,妻子是巴陵公主。最终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处斩,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一并赐其自尽。

    众所周知,武则天时代制造了很多冤案,而掀起冤案大案序幕的,其实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制造这一行冤案,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把跟自己不同团体的人打下去,自己好独揽大权。他认为唐高宗李治性格比较懦弱,只能由自己摆布。李治虽然不相信这些皇亲国戚会谋反,但这是长孙无忌定案的,也只好承认。

    《资治通鉴》写到这里,紧接着来一句:长孙无忌以舅舅的身份辅佐唐高宗,凡是说出的话,唐高宗都采纳。其实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所有事情都得依照长孙无忌的想法去做,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李治无法自主。

    而李治是一个标准的绵里藏针的家伙。长孙无忌是舅舅,他独揽朝政,作福作威,李治也不好说什么。但毕竟他是皇帝,他必须得把属于自己的权利争回来。然而又不能针锋相对,因此想了个旁敲侧击的主意,那就是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王皇后本身并没有错误,废除她只能显示出李治的独断专行;而且武则天曾经是李世民的妃子,让她当皇后是违背伦理的。这当然跟武则天精心运作有关,但是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李治。李治独断专行,干成这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用来打击长孙无忌的气焰。

    长孙无忌当然也明白。他率领褚遂良、来济等核心骨干,和武则天集团的许敬宗、李义府等多次交锋。长孙无忌这边毕竟占据着伦理,他们占据上风。而最终,李治诀定摊牌。

    这天,退朝之后,唐高宗叫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进入内殿议事。唐高宗直截了当问长孙无忌:“皇后没有子嗣,武昭仪有儿女,我现在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是什么意见?”

    褚遂良回答:“王皇后是先帝给陛下许配的的。先帝临去世的时候,拉着陛下的手对我们说:这是我的好儿子好媳妇,现在就托付给你们了。这是陛下所亲耳听到的,直到今天,对臣来说,言犹在耳。王皇后并没有什么过错,不应该轻易废掉。我不敢违抗先帝的命令顺从陛下。”

    褚遂良句句话拿先帝说事,唐高宗无可辩驳,只要一辩驳就成了不孝。他一脸阴沉,想了想,挥手让大臣们出去了。

    唐高宗并未因此死心。唐高宗第二天再次召见长孙无忌三人,重复昨天的话题。还是褚遂良回答:“如果陛下必须要另立皇后,臣奏请在天下名门望族中另选一位,何必一定要选武氏?武氏曾是先帝的妃子,天下人都知道,如果立武氏为皇后,天下人一定会口舌纷纷,千百年后,人们又会怎么来评价陛下?希望陛下三思。臣忤逆了陛下的心意,罪该万死。”褚遂良想一次把事情说死,免得夜长梦多,因此把上朝用的笏放在大殿的阶梯上,解下头巾,在阶梯上叩头直至流出血来,说:“我把陛下赐予的笏还给陛下,希望陛下放我回归山野。”

    褚遂良的死谏让唐高宗勃然大怒,让人把他拉出去。

    武则天在内殿的帘子后面,听到,大叫:“为什么不杀了这刁民!”

    长孙无忌回应道:“褚遂良是先帝委派的顾命大臣,就算有罪也不可以加以刑罚!”

    长孙无忌只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而且是承认褚遂良有罪。这其实是关键时候低头了。于是坑了褚遂良,默许了唐高宗,输了最关键的一战。武则天的阴谋则一步步得逞。

    说王皇后不生育,不过是个借口。历史上皇帝无子因而传位给弟弟或者侄子的事情多了去了。武则天当皇后,是长孙无忌和李治争权的结果。如果李世民不重用长孙无忌,他就不可能是顾命大臣,不可能在唐高宗李治朝廷上独揽大权。李治没有这一层斗争,武则天就算有天大本事,也无法爬到皇后高位,当然也就不会最终称帝。

    #武则天#

    单字解释: 不 是 蝴 蝶 效 应 ! 在 真 实 历 史 中 是 李 世 民 一 步 步 促 成 武 则 天 称 帝 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