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娘日归泥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钱大昕曾提出“古无舌上音”(详见文末相关阅读),认为舌上音“知澈澄”古读舌头音“端透定”,但对于“娘”和“泥”的关系,则没有提及。章太炎(章炳麟)的“娘日归泥”理论补足了这一点。

    章太炎在《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国故论衡》上卷)中曾从谐声偏旁、声训、异文等方面提出许多事实,论证“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支别,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就是说,上古无娘日,舌上娘、半齿日都读为舌头音泥。

    娘母归泥没有分歧,泥纽拼一四等韵,娘纽拼二三等韵,二者互补,可以合一。王力《汉语史稿》认为娘母“与泥母没有分别。字母家要求整齐,就造出一个娘母来配知彻澄。”

    日母归泥有些分歧。如王力认为日母的上古音不能简单地看成n,只能认为是和n相近的音ȵ。张世禄则认为娘日归泥,并举“尔/迩”“”(昵)双声例,与《史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汉书》“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中的“若”、“汝”、“而”、“乃”同义的例子。

    从谐声系统看,日泥二纽关系非常密切。例如:涅,《说文》:“黑土在水中也,从水从土日声。”而,日纽。从而得声的“耐”,泥母。弱,日纽。从弱得声的溺,泥母。女,泥纽。从女得声的“如”中古归日纽,而古音与奴同,泥纽。还有很多例子,懦儒、内芮、贰腻、儿倪、耳聂、若匿等。

    (图源:安宅仁《“娘日归泥”与日语音读》)

    但是,是否日纽应该归泥,还有个问题。日纽拼三等韵,娘纽拼二三等韵,如果一起归“泥”,就跟娘纽在三等韵上形成了冲突,如果这两组字最初声母读音完全一样,就无法解释后来如何分化成了两支。

    单字解释: 娘 日 归 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