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范仲淹父子的书法,庄严清劲!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后迁居苏州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传世有《范文正公集》等,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范仲淹《道服赞》,小楷,纸本,手卷,纵34.8cm,横47.9cm。楷书8行。北京故宫博物院。

    范仲淹《二札帖》即边事帖、远行帖,为两通书札。

    此两帖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人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范仲淹行书手札《远行帖》,纵31.1cm,横39cm,粉花笺本

    释文:“仲淹再拜,运使学士四兄:两次捧教,不早修答,牵仍故也。吴亲郎中经?"有失款待,乞多谢。吾兄远行,瞻恋增极,万万善爱,以慰贫交。苏酝五瓶,道中下药。金山盐豉五器,别无好物,希不责。不宣。仲淹再拜,象山学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范仲淹书札《边事帖》,粉花笺本,纵30.5cm,横42cm

    释文: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为起居万福。施乡曲之惠,占江山之胜,优哉乐乎。此间边事,夙夜劳苦。仗朝廷威灵,即目宁息,亦渐有伦序。乡中交亲俱荷大庇,幸甚。师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信中“知府刑部”是富严,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时正在苏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苏州人,因此对富严给予自己家乡亲人的关照深表谢忱。而仲淹这时则远离故乡,以陕西招讨使的身份,率部戍边,抗击西夏。故信中说:“此间边事,夙夜劳苦。”

    《师鲁帖》,行楷书,纸本,纵三二·八厘米,横三九·二厘米;跋纵三二·八厘米,横一八厘米,凡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字有缺损,存一百字。

    释文:仲淹顿首:李寺丞行,曾□□□□递中,亦领来教承动止休胜。仲淹此中无□□,儿了病未得全愈,亦渐退减。田元均书来,专送上。近得□扬州书,甚问师鲁,亦已报他贫已安也,暑中且得未动亦佳,惟君子为能乐□,正在此日矣。加爱加爱不宣。仲淹□师鲁舍人左右。四月二十七日。

    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谥忠宣,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天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人称“布衣宰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徽宗立后,复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觏,以目疾乞归。谥“忠宣”。著有《范忠宣公集》

    范纯仁手札《致伯康君实尺牍》,31.5×37.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念者 日企轩驭之来 以释烦渴 天气计寒 必已倦出 应且盘桓过冬 况伯康初安 谅难离去咫尺 无由往见 岂胜思仰之情 更祈以时 倍加保重 其他书不能尽 纯仁顿首 上 伯康君实二兄坐前 九月十一日(念者之前四行,见司马光《通鉴稿》中,已为司马光涂抹)

    范纯粹(1046-1117)字德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第四子。以荫入仕,性沉毅,有干略。神宗元丰五年(1082),权陕西路转运判官,进副使。八年,为京东路转运使,知庆州。哲宗元祐六年(1091),入为户部侍郎,出知延安府。绍圣初入元祐党籍。徽宗立,起知信州,旋以党禁复起,责常州别驾、鄂州安置。党禁解,复徽猷阁待制致仕。有集,已佚。事见《范忠宣集补编》范能濬《德孺公传》。

    范纯粹行书尺牍《故人帖》,30.1×43.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纯粹启 久不见故人 每以依仰 东吴山水之国 风物秀丽 贪饮佳媺 想全翁甚乐之也 纯粹守此五年矣 比再满才岁余耳 浅掘自力 无足言者 亲老得此地凉 疾体稍便 二家兄到晋 数得书 三家兄且安职 然去意常在也 何当款语 以纾远情 余非此可道也 纯粹上

    单字解释: 范 仲 淹 父 子 的 书 法 庄 严 清 劲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