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79年50军撤军回国,448团指挥严重失误被重创,副军长被撤职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79年50军撤军回国,448团指挥严重失误被重创,副军长被撤职

    1979年,越南频繁骚扰我国边境,中越双方战争激烈,最终以我军取得胜利结束战斗。当然战争过程没有一帆风顺,撤退时第50军150师指挥出现瑕疵遭受重创,流言飞起,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小平出面辟谣,50军副军长被撤职降级。

    一、战役途中产生分歧,对越自卫反击战拉长战线

    对越战争中,步兵第50军由国民党杂牌军改编而来,下设148、149、150三个步兵师,除了148是原来军队的老部队,其余都是外部调入。由于50军三师战斗能力不同,战斗中军方将50军拆开使用,其中149师为主力,配合13军首先进入战斗,表现最佳;148师配属东线,牵制越军野战师,表现较好;剩下的150师则为预备队伍,直到3月5日撤军才争取出境机会。

    3月7日,448团到达越南高平省高平市,同日副军长关豁明抵达,明确队伍作战计划。计划中要求448团沿3号B公路向西出发,当日直接进入打沙地区,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防御,449、450团负责朗登地区的清剿任务,七天时间必须完成高平以西地域的清剿工作,查找友军遗体。计划按时开始,448团先向西行进,次日在高平班英地区战斗打响。

    3月10日,150师清剿班英等地区,14日从高平省东部经广西回国,至此150师表现不错。不过后期在选择撤回路线时,50军副军长关豁明和150师师长刘同之间产生了分歧。刘同采取保守战略,150师已经完成组织安排任务,现在只要安全撤回国内即可,并且刘同观察过当地地形,地势复杂,如果没有向导换路线行进必然吃到苦头,所以他坚持原路返回路线。

    关豁明与他想法不同,他认为150师任务完成不足,如果更换路线路过天丰岭地区就可以扩大战果,可谓是一举两得,既能成功撤退又能完成任务。两人观点各不相同,产生分歧,讨论无果只好向军部请求。军部接到任务后发电要求他们原路返回,但这样重要的电报在输送过程中因一人疏忽摧毁,关豁明他们没能得到消息。最终,关下令150师向北经过天丰区回国。

    这个时候我军队伍已经处于分散状态,450团在北部清剿;448团全部在班英,位于西部地区;449团处在中间位置,部队分散给了越军围歼机会。11日早上,448团沿班英小路向北搜索,接近班英地区时突遭越军侵袭,这一仗打得人出乎意料,150师不清楚越军真正意图,只能一边就地隐蔽,一边向团部报告情况。

    团部得到消息后紧急请求师部,师部意识到事态严重便要求收拢军队,边打边撤退,同时紧急派449、450团支援。可惜军工作组否定了师部意见,认为448团有能力打赢这一战。448团请求被拒,只能就地组织防御。此时的队伍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整个下午都在等待救援,时间越拖越长但没有任何改变,他们不得不改变主意向北后退。

    12日上午,448团进入山谷被越军围困,我军队伍中部分战士本就缺乏实战经验,很多战士在这里都懵了圈,不知道该怎么做,而越军利用自身优势依托沿线地形掩护,对团队进行火力压制,不利场面整整持续了一上午。

    二、错误指挥导致损失惨重,撤销处罚下达后不服

    期间448师长发现地形对我军不利,多次提出改变回撤路线,可请求一再被关豁明小组拒绝,他们不在前线不了解前线情况,只在背后错误认为局势并不严重,认可448团能力,认为他们完全能抵御敌军侵袭。

    不同意请求除外,他们还发出命令继续前进,使得448团陷入绝境。第一轮攻击可以说是损失惨重,副团长胡庆忠在作战中中弹身亡,副政委也不知去向,整个部队失去了领导变得四分五裂,两个小时后便进入了崩溃状态。恶劣情况持续不断,拼死抵抗的战士只能依靠野草充饥,不少士兵活活饿死。弹尽粮绝,指导员看到士兵情况请求支援。

    12日下午,448团再次提出请求,但军工作组仍冷漠对待,甚至表示不要发生一点点情况就往上报,无奈下只得让1营分散火力,接应2营。继续这样下去只能面临失败,448团在副领导员的指挥下建立临时指挥部,原地等待。

    13日,师长将448团人员失散情况上报,但关豁明审核时却将电报压了下来,直到军区打电话询问,关豁明将情况模糊上报并请示15日从安乐回撤。之后许世友发现情况不对,才发现了关豁明的所作所为。

    14日,部队接到消息必须在15日突围与增援部队汇合,但在长时间的精神和肉体折磨之下,不少战士失去了斗志,很多人在作战过程中走散,还有人因为意志不坚定投靠了越军。最终剩下三连副连长王立新拼死抵抗,他意识到突围没有希望后选择和敌人正面对抗,结果显而易见,除两人因为重伤被俘外,其余全部殉国!

    448团士兵乱作一团,323名失踪,219名被俘虏,这样的情况实在少见,一下在国内引起了冲击,其中150师领导之间的分歧引起大众关注,一致认为师150师内部的混乱指挥导致指令无法正确发出才有了这样的结局。

    50军150师448团惨败事件发生后,组织对事情情况进行了全方面调查,杨勇亲自主持了这次调查工作,最后将150师副军长关豁明撤职,并降级为正师级,150师其余领导也进行了相应调整。虽然中央了解事情后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但外界传言却没有断过,不得已邓小平站了出来,表示:部队中确实有伤亡,12日吃了个小亏,因为指挥情况被敌人包围,回来一半损失一半。邓小平出来讲话后,外界质疑声音才逐渐减少。

    撤职决定绝不是随意做出,毕竟认真分析情况可以知道军工作组当时确实做出了错误指挥。一是在撤退路线上,没有认真分析作战形势,领导内部出现分歧导致撤退路上损失惨重。

    二是面对448团不利情况没有及时支援,既不了解前线状况也不采纳下级意见,固执做出决定“只需前进不能后退”,使军队完全陷入被动状态。

    三在部队已经面临危险的情况下,关副军长仍然不允许150师报道真实情况,导致无法接应。种种行为背后导致问题出现。

    当然对决定,关豁明没有别的话可说,毕竟事实摆在面前。但他依旧在申诉,他不是不认同组织的决定,而是不满意撤职处分中对他贪生怕死的评价。作为副军级干部,关豁明没有参与真正作战,确实存在指挥错误的行为,但要说他贪生怕死,他绝对不认可,毕竟自己也是老八路军,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都曾有过优秀战绩。不过相比优秀战绩,现在的错误指挥确实更严重,如果他及时改变主意,不至于落得这样下场。

    三、原因不仅在指挥,经验不足、设备落后不容忽略

    高平战役失败导致本来只需要三到五天就完成对越自卫反击战打了整整28天,队伍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但即使这样仍觉兵力不足,损失十分惨重。面对这样的结局不少人认为师副军长关豁明责任重大,但除了这点,还有多方面原因我们无法忽略。

    首先战前准备不够充分。在战争开始之前,解放军对越南地形并不了解,我军依旧采取十几年前的传统作战方式,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变作战方式。同时我军士兵虽多,但大部分没有作战经验,实际战斗过程中很容易暴露位置,影响战斗结果。一些成熟士兵作战中了解敌人的战斗情况,知道战场攻击时不能成群结队行动,但初上战场的士兵不知该怎么做,只能扎在一起,从而犯了大忌,导致一人暴露损失一堆人。

    其次装备技术较为落后。1979年是我国经历特殊时期后的第二年,特殊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遭受重创,军队方面也有严峻影响,整体发展较为落后,而装备技术依旧处在落后状态。多年不制作枪炮的工厂重新恢复生产后很难保证产量的同时确保质量,以至于后来士兵们手中的枪常常出现卡膛情况,甚至有些手榴弹扔出去也不爆炸,大大影响了作战计划。

    曾经我军也想过解决方法,研制63式步枪取代普通步枪,提高作战能力,但是由于当时钢材质量不过关,设计途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正常进展,无奈之下,士兵只得重新拿起56式步枪。我们的作战武器落后,越南可就不一样了,他们从美军手里缴获了先进武器,还获得了苏联的支援,打仗过程中一些武器士兵们甚至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巨大差距也是高平战役失败的一大原因。

    另外缺少作战经验也不得不提。本来关豁明想法很明了,只要能够成功隐蔽撤退就能顺利退回国内,但是实际作战过程中他们才发现战争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复杂地势搭配沿途越军侵袭使他们寸步难行,面对我军的抵抗,越军也早已想到了解决办法,采取对他们最有利的作战方法结合熟悉地形对抗。

    我军作战时对越军兵力估计不足,没有将民兵力量计算进去,撤退途中出现民兵偷袭导致损伤惨重。

    关豁明在战争中确实做出了很多错误决定,他的行为导致兵力分散,一再贻误战机,最终酿成惨祸。1979年的惨痛教训也让无数士兵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后对付越军有了更加完善的手法,后续战果不菲!

    单字解释: 年 军 撤 军 回 国 团 指 挥 严 重 失 误 被 重 创 副 军 长 被 撤 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