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不听忠言,后果自负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古今小茶馆一杯香茗,几个知己,一段历史,几度回忆!88篇原创内容

    百里奚是秦穆公时著名的大臣,在他的辅佐之下,秦国逐渐强盛起来,为以后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里奚以前并不是秦穆公的部下,而是虞国的大臣。

    晋国灭掉虞国,俘虏了百里奚,当时晋国和秦国交好。

    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秦穆公 ,把百里奚当陪嫁一起送到秦国。

    秦穆公听说过百时奚,知道他是一个有用之材,非常高兴。

    然而百里奚中途却跑了,被楚国抓住。

    秦穆公救人心切,就想以重金把百里奚赎回来。

    这时,有大臣对秦穆公说:“大王如果以重金赎买,楚国一定认为百里奚是个重要的人物,所以一定不会轻易放他。”

    秦穆公点头称是,最后,他以五张羊皮,把百里奚赎了回来。

    百里奚回来的那一天,秦穆公亲自到城外迎接,封他为大夫,人称“五羖大夫”。

    百里奚对秦穆公说:“大王,我并没有什么才能,真正有才能的是我的朋友蹇叔。”

    秦穆公说:“他如果真像你说的这么有本事,我一定也会重用他。”

    百里奚说:“我以前想去齐国,跟随无知,蹇叔劝阻我说‘无知用不正当的办法当了王,早晚有一天会出事。’

    我听从他的劝告,结果没多久,无知就被人刺杀了。”

    秦穆公说:“这只是碰巧罢了,没有什么稀奇。”

    百里奚又说:“我又想到周朝侍奉子颓,蹇叔又劝我别去。

    后来子颓在周发动叛乱,最后身首异处。若不是蹇叔,我早就没命了。”

    秦穆公说:“你去虞国,蹇叔没有劝阻你吗?”

    百里奚说:“劝了,但我没听,所以我成了大王的阶下囚。”

    秦穆公听完百里奚的推荐,就把蹇叔也任命为大夫,让他俩一起辅佐自己。

    秦穆公是秦国开国以来,少有的明主,他的志向远大,有了百里奚和蹇叔的辅佐,秦国实力大增。

    秦穆公想要攻打郑国,百里奚和蹇叔,都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极力劝阻。但是秦穆公听不进去。

    他命百里奚和蹇叔的儿子,孟明视和西乞术,还有白乙丙为将军,带领大军讨伐郑国。

    大军开拔之时,百里奚和蹇叔,洒泪送别儿子。

    秦穆公非常生气:“你们这是要动摇军心吗?”

    百里奚说:“我们年事已高,儿子这次前去,一定凶多吉少,我哭自己的儿子,没有丝毫动摇军心的想法。”

    秦穆公不以为然,他觉得这两个人,老了,不中用了。

    秦军向郑国挺进,途中遇到了一个郑国的商人弦高,他看到秦国出兵郑国,想到一个疑兵之计。

    他把自己买的牛羊都送给秦军,对三位将军说:“我们郑国听说你们要来,早就做好了准备,现在国君让我来给你们送些慰问品。”

    秦国的三位将军听弦高这么说,以为郑国已经有所防备,于是决定回军。

    其实他们上了弦高的当。

    秦军无功而返,晋国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这是个袭击秦军的大好时机,于是在崤山埋伏下重兵。

    秦军没有没有任何防备,在崤山被打得大败,三位将军也都成了俘虏。

    水如天说: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

    百里奚听从蹇叔的劝告,才没有使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

    秦穆公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结果兵败崤山。

    做事要多听听各方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才会尽量少受损失。

    单字解释: 不 听 忠 言 后 果 自 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