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陆逊乘胜追击是否可以灭蜀?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在吴国大将中,陆逊算是后生晚辈。不过凭借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陆逊一战成名,受到孙权重用。成为吴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上大将军兼丞相,可以说是权倾一时。而陆逊也的确没有辜负孙权的信任,在他有生之年,吴国得以太平。

    魏国蜀国都无法对吴国造成实质性威胁,这是陆逊的贡献。不过说到陆逊做过对吴国国运影响最大的决策,莫过于夷陵之战后,他没有选择乘胜追击进攻蜀汉。这一决策影响了之后的蜀吴关系,也奠定了日后三足鼎立的格局。至于陆逊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

    其实原因很好理解,因为魏国在旁虎视眈眈。如果魏国不能保持中立,那吴国即使击破蜀国,也就只是为魏国做嫁衣。不过这里倒是可以假设一个问题,那就是陆逊乘胜追击的话,是否可以拿下蜀国呢?就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倒不是因为魏国的牵制。

    魏国就算动手,也会在吴国已经打败蜀国,或者蜀国击败吴国时动手。这种情况下,吴蜀两败俱伤,魏国便可坐收渔利。所以魏国固然是一个巨大的因素,但在我看来,至少在战争初期,吴蜀的战争中,魏国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可以说是保持中立,作壁上观。

    既然魏国保持中立,那么战争的胜利,就只能看吴国与蜀国的国力如何了。两国国力对比,自然吴国占据上风。毕竟蜀国夷陵之战新败,折损的兵将这就不用说了,士气也受到了一定打击。但蜀国即使国力较弱,也占据了地利,处于守势具备一定优势。

    并且因为刚刚建国,刘备创业期间带出来的一批人才还都在世。有他们在蜀国也能坚持更长时间,这就让战争变成了长期的拉锯战。如果吴国愿意投入血本与蜀国进行长期拉锯战,那还有胜利的可能。毕竟耗到最后,蜀国撑不住了,向魏国投降不如向吴国投降。

    但如果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魏国的中立恐怕就不会继续保持了。可能的情景是,吴国刚刚拿下蜀国,后方就传来了魏国进攻吴国的消息。如果吴国能够守得住这一波进攻,那或许周瑜划江而治的战略真的能够达成。但我并不认为吴国能做到这件事情。

    灭蜀一定会导致吴国元气大伤,而魏国如果选择多线进攻。那就不仅仅是守一个长江天险的问题,还要防御整个由东向西的边界线。最后的结果或许吴国能守住基本盘,但刚刚拿到的蜀国有没有能力守住,这就不好说了,这一点吴国一定可以想到。

    如果守不住的话,那么吴国就是在为魏国做嫁衣。所以吴国不会下血本,既然不下血本。那就拿不下蜀国,这就是我认为吴国拿不下蜀国的根本原因。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

    单字解释: 陆 逊 乘 胜 追 击 是 否 可 以 灭 蜀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