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浅谈民国前期军阀治世的历史缘由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因为群龙无首迅速走向分裂,袁的死开启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之后的北洋政府频繁易主。民国前期军阀势力主要由清末新军分裂发展而来,北洋六镇新军发展成北洋系,后分裂为直系和皖系。地方新军则发展成地方军阀,如晋军川军和滇军。所以早在晚清就已经有了军阀的影子,而

    军阀混战局面的形成也就势必与晚清的一系列改革有关。

    1财权的改革:地方财政系统的形成

    改革前的财政系统:清王朝财政税收主要来源是固定的地丁收入(人丁和丁银),户部(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和财政部)有调拨天下经费的权力而地方官员无权插足。

    改革的原因:清廷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内有太平天国之乱,外有外国势力的威胁,多地又遭遇连年的天灾,多重因素累积导致税收不足。

    改革后的财政系统:中央财政吃紧,地方不得不自行筹饷,尤其是在1851年捐纳权下放,1853年“就地筹饷”的厘金制度的实行之后,地方开始逐步建立起独立于中央财政系统的地方财政系统。

    2兵权的改革:地方武装力量的发展与私人化

    改革前的兵权:兵权直属于,八旗绿营均为兵将分离,兵守世业,将帅由皇帝或兵部,军机处选任。

    改革的原因:太平军攻势猛烈,清军战线长,兵力分散。

    改革后的兵权:大江南北各省官绅接受咸丰渝令举办团练,地方大员开始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也造成军队私人化等问题。(曾国藩的湘军的壮大就是极好的例子)

    3官吏体系的改革:行政体系地方化

    改革前的用人惯例: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由军机处开列名单,呈请皇上选定,三品以下则由皇帝,吏部和督抚分掌。

    改革的原因:太平天国革命对地方官吏系统的冲击。

    改革后的官吏任用制度:用人大权落到地方督抚手中,地方督抚借此大权排除异己,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一系列的改革都导致了中央权力的弱化,地方政治势力的崛起。政治分散已呈不可扭转的态势,分散化的政治走向也推动了地方势力的壮大。地方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军事,政治,经济体系,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这些体系存活延续至民国,并为军阀自治提供了制度体系的便利。

    单字解释: 浅 谈 民 国 前 期 军 阀 治 世 的 历 史 缘 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