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71年,被隔离4年的张宗逊上将,为何突然成了济南军区副司令?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曾任全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遭人嫉恨排挤,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审查并免除职务。而当年辅助罗瑞卿做过军训工作的张宗逊上将,也因为相关事件的影响,遭到长时间的不公正对待,到1971年2月时,他已经被关押审查了4年多时间,没有人身自由。

    70年代初,“军委办事组”拥有相当大的权力。1967年发生了怀仁堂事件,中央军委难以正常开展工作,所以设置了这个实际执行机构——军委办事组。此时的组长同样是风头正劲的黄永胜上将:他既是政治局委员、又是全军总参谋长和军委办事组组长,可以说达到了军政生涯的巅峰。不过黄永胜的口碑并不太好,许多重要干部遭到打压、迫害,都与黄永胜、吴法宪等人的一些极端做法有关。后来这些将领被陆续平反,黄永胜则在1981年被判刑18年。

    1971年2月,主席在一次重要会议上问了黄永胜一个问题,令对方摸不着头脑,一时之间不知怎样回答。主席问的是:张宗逊现在在什么地方啊?其实黄永胜心里很清楚,张宗逊尚在“小黑屋”里接受调查审讯。但长期在中枢机构工作、身居高位的黄永胜已经有了过人的政治敏感性,他认为不可以如实回答主席的这个问题。按照毛主席讲话的习惯,此时主动关照张宗逊,明显有重新启用的意图。自己如实回答的话,很可能会受到伟人严厉的批评。

    情急之下,黄永胜竟然脱口而出:主席,张宗逊人在济南,现在是济南军区副司令。这样回答有他自己的道理和技巧,尽管这是一句谎话。因为说张宗逊人在济南,就是不在北京、不在主席眼前的意思,无法立即对质。同时一个大军区可以有多位副司令,即便事后真的要给张宗逊安排一个济南军区副司令的职务,对黄永胜而言也是可以操作的,所以他便大胆地撒了谎。主席没有再多问,只轻声说了句“知道了”。

    这次会议结束之后,黄永胜马上打电话给相关人员安排工作:第一,立刻释放张宗逊;第二,以总部的名义命令他去济南军区,对他有工作安排,让张宗逊三天之内务必到岗。那么济南军区副司令对于张宗逊这样一位将领而言,职务是高是低呢?显然是非常低的。

    张宗逊在红军时期就当过军级干部,比黄永胜要高一级,而抗战时他又是八路军主力旅长之一,同级别的陈赓和徐海东后来都是开国大将。张宗逊本来也在“十五大将”名单之中,中央权衡各种因素,最后只授予他上将军衔,但他的资历比大多数上将要高。在解放战争中,张宗逊曾担任过第一野战军的副司令员,军内地位仅次于彭老总。

    张宗逊于1971年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时,军区的正职司令员是同为开国上将的杨得志。张宗逊革命几十年,又被无辜关押了数载,此时能够获得自由无疑还是一件好事。他知道这是毛主席关心自己的结果,于是马上以大局为重答应下来,接到通知后就到济南军区上任了。

    开国将领这么多,毛主席为什么格外惦念张宗逊呢?张宗逊在红军时近身护卫过主席,并且是主席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干将之一。秋收起义奠定了毛主席在军内的早期领导地位,所以张宗逊在他心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是嫡系中的嫡系。这样的人长时间见不到,主席心里怎么会不惦记?黄永胜撒谎并马上给予人事安排,应该说反应确实也是够快的。

    天道有轮回。很快黄永胜一伙人便出事了,遭到隔离审查,曾迫害大量干部的事情也被查了出来。而在1973年张宗逊调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之前的莫须有问题也被彻底洗刷,获得了与能力、资历相匹配的职务。心胸宽广的张宗逊将军活到了90岁高寿,而黄永胜则在1983年病死于青岛台西医院,两人最终命途迥异。

    单字解释: 年 被 隔 离 年 的 张 宗 逊 上 将 为 何 突 然 成 了 济 南 军 区 副 司 令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