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蜀汉并非没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他们的死亡对蜀汉究竟有什么影响?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英雄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最终三分天下: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则虎踞西南。

    不过,蜀汉并非没有一统天下的希望,然而刘备在登基之后漏杀了一个奸臣,却错杀了一位忠臣,葬送了蜀汉的未来。

    那么,这二人究竟是谁,他们的死亡对蜀汉究竟有什么影响?

    一、漏杀一人,诸葛北伐失败

    刘备漏杀的人叫李严。

    李严出身荆襄,入仕后刘表任命他在各县任职。曹操进入荆州时李严西逃入蜀。

    投入刘备帐下后,李严文武兼修,参与制定了《蜀科》,又领兵平定了等多次叛乱,累迁辅汉将军。

    李严备受刘备信任,其出色的才能和在蜀地多年积攒下的人脉,让李严的地位达到鼎盛。

    章武三年,刘备兵败夷陵,败退回永安,去世前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李严被封为中都护,留镇永安,统内外军事。

    诸葛亮是蜀汉实际上的一把手,总揽朝政。而李严就是实际上的二把手,“统内外军事”让李严拥有了最高军事指挥权。

    刘备为什么要额外托孤李严呢,难道是诸葛亮不值得信任吗?其实刘备如此设计有其良苦用心。

    刘备兵败夷陵,蜀汉元气大伤。荆州不仅没有夺回,大量精兵和新一代将领也都死伤殆尽。刘备逃回永安后,追击的吴将还希望进一步攻取益州。

    好在镇守江州的赵云及时接应,加之曹魏伐吴,东吴才没对蜀汉有进一步动作。

    从军事角度来说,蜀汉亟需一位足够分量的将领坐镇永安抵御东吴。但新一代将领在夷陵几乎覆灭,老一代中赵云年事已高,魏延则驻军汉中抵御北面的曹魏,因此刘备的选择并不多。

    从政治角度来说,蜀汉政权内部分为荆、益两大派。随着荆州派将领和干部的大量去世,益州本土派的话语权变重。

    诸葛亮必然是托孤人选,那么为了安抚益州士族,必须选择一位在益州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托孤大臣。综合两大因素考量,刘备最终选择了李严和诸葛亮一同接受托孤。

    令刘备没想到的是,李严不但辜负了他的期望,还断送了蜀汉的未来。李严是个性格孤傲的人,难以与他人相处。

    牙门将军王冲与李严不睦,竟因惧怕李严报复而降魏。如此一人怎么可能屈居于诸葛亮之下,二人的矛盾不可避免。

    早在共同接受托孤之后,李严就曾劝说诸葛亮应进爵称王,表面上是奉承诸葛亮,其实是想给同样身为托孤大臣的自己称王提前铺路。被诸葛亮断然拒绝后,二人之间有了嫌隙。

    建兴四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想调李严来镇守汉中。李严借故推脱,还希望单独管辖几个郡。

    建兴八年曹魏大司马曹真伐蜀,诸葛亮想调李严带兵抵御,李严不想离开江州,竟造谣说曹魏希望招降自己。诸葛亮只得升李严为骠骑将军,并让其子李丰接任江州之职,李严才同意北上。

    诸葛亮一再容忍李严,李严却变本加厉。建兴九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兵出祁山后,诸葛亮割掉上邽的麦子使得魏军断粮,将司马懿和郭淮团团围住,司马懿领军突围被诸葛亮大败,斩杀兵士、俘获精甲数千。

    眼看魏军弹尽粮绝之时,蜀军后方却传来粮草不足的消息,诸葛亮又收到刘禅下令班师的圣旨,只得退兵。

    返回成都后,诸葛亮问及粮草之事。负责督运粮草的李严却装作不知情,反过来责问诸葛亮为何退兵。诸葛亮拿出与李严来往的书信,自知理亏的李严哑口无言。

    诸葛亮对李严一再忍让,但这次李严的行径危及北伐大业,诸葛亮没法再忍气吞声。诸葛亮向刘禅上表,表示自己之所以厚待李严,是因为“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不如对他褒扬鼓励。

    本以为李严只是想谋得一些虚名和利益,却不想李严竟内藏祸心。诸葛亮于是上表将李严废为庶民,流放梓潼。

    从事后来看,如果当初刘备早早将李严除掉,诸葛亮的北伐很有可能成功。

    由于刘备的信任,李严野心膨胀,而诸葛亮也因为刘备托孤而对李严一再忍让,最终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诸葛亮的北伐戛然而止,蜀汉一统的希望破灭。

    二、错杀一人,庸主稳坐皇位

    刘备错杀的人是刘封。

    刘封本姓寇,原是长沙一刘姓人家的外甥,被寓居荆州、中年无子的刘备收为养子。刘封于是跟随刘备征战,在入川时立下战功。

    刘备占领汉中后,派遣孟达去攻占房陵郡,又派刘封前去支援,二人共同拿下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并镇守于此。

    如果至此,刘封将会以刘备养子、心腹大将的身份镇守一方。但局势骤变,荆州那边关羽孤军北伐,在围困襄阳和樊城后命刘封、孟达发兵增援。

    此时二人以刚占领的地方“山郡初附,未可动摇”,因此没有出兵。史书中暗示此为刘封、孟达二人拒不出兵的借口,但事实情况有可能并非如此。

    自关羽北伐,传来的信息均是捷报,刘孟二人手下兵士本就不多,没有必要抽调出来去“援助”处在胜势的关羽。

    就在转瞬之间风云突变,关羽正面战场上遭到曹魏大将徐晃的阻击,襄樊城久攻不克。东吴派出吕蒙白衣渡江成功袭取荆州大本营,糜芳、傅士仁开城投降。关羽进退两难,最后败走麦城。

    从威震华夏到身首异处仅仅过了不到三个月。形势的突然变化没有给刘孟二人反应的时间,在关羽和荆州一同覆灭的情况下,开城投降的糜芳、傅士仁,拒不出兵的刘封、孟达都成了刘备迁怒的对象。

    在此情形下,担心受到处罚的小人孟达率先投魏,又写信希望劝降刘封。刘封不从,但被孟达引来的魏军击败,只得退出东三郡,回到成都。刘备责怪刘封之前不救关羽、后又惹怒孟达,于是命其自裁。

    其实,从刘封不肯降魏便能看出他与墙头草的孟达并非一路人,他是真心实意对待刘备。

    之前未能出兵营救关羽或许,正是因为刘封与孟达不和,为了保证东三郡的安全才不肯出兵。况且关羽的败退令人始料未及,刘封即使出兵救援也根本来不及。

    刘备赐死刘封,一方面是因为“侵陵达,又不救羽”,另一方面则是像诸葛亮所言“刚猛……难制御”。

    其实所谓的刚猛并非主因,诸葛亮只不过替刘备说出了赐死刘封的另一个难言之隐:刘封是养子,而刘备已经有亲子刘禅。

    刘封立有战功,年纪又长,与其在刘备死后让刘封与刘禅争位,不如趁他犯下过错时将其除掉,以免日后再生变故。

    刘封死后,刘备甚为伤心。想必刘备也知道,刘封所犯并不是大过错(作为对比,墙头草孟达降魏后又想来投蜀汉,诸葛亮都愿意接纳)。

    他的死只是因为他敏感的身份,如若他不是刘备的养子而只是手下的大将,定能继续留用,凭借其勇猛,在诸葛亮北伐时也能助一臂之力。

    只可惜为了刘禅的皇位稳固,刘封只能被牺牲掉。

    三、刘备和他的团队

    话说回来,即使李严被刘备早早除掉,并且刘封能活下来,蜀汉也未必能一统天下。归根结底是因为刘备家底不够、起步又太晚。

    与曹操相比,刘备没有曹氏和夏侯氏大量宗族武将,没有士族集团的支持,更没有把控在手的天子。与孙权相比,刘备没有父兄打下的基业,也没有忠实于自己的部曲。

    作为一个已经沦落到“织席贩履”的汉室宗亲,刘备基本代表了自秦汉以来平民奋斗能达到的天花板。

    白手起家,靠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质为汉室复兴这一理想奋斗了一生,最终三分天下,总算也是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都是什么出身?关张是北方流浪武人,赵云是常山部曲,魏延黄忠是基层武将,诸葛亮是举家逃亡荆州的落魄士族。

    他们在刘备手下得到了在这个世家大族主导的世道中,永远得不到的知遇之恩。所有人因为共同的志向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向着一个目标进发。

    所以我们能看到,被打得只剩一口气的蜀汉能够在刘备去世四年后便组织起力量发动北伐。

    我们能看到,蜀汉政权最高执政者(刘备、诸葛亮、蒋琬、费祎)的更迭过程没有流血厮杀,三国中最先灭亡的蜀汉,直到亡国都没有出现权臣乱政。

    究其原因,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那样:“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智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与东吴和曹魏最不相同的,便是这个政权的人情味。

    也正因此,刘备和他身后的蜀汉集团,才能在千百年历史的冲刷下仍然熠熠生辉,散发出炽热灼人的光芒。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传统文化

    深耕姓氏人文

    凝聚精神动力

    单字解释: 蜀 汉 并 非 没 有 一 统 天 下 的 希 望 他 们 的 死 亡 对 蜀 汉 究 竟 有 什 么 影 响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