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抗战时期,山东八路军发展惊人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历史那些事#抗战时的1938年,红军西北军的几万人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八路军在山西、河北十分的活跃。新四军在安徽和江苏两个省。此时的山东地区,还没有八路军或新四军。

    就在抗战后一年,山东整编的八路军就超过了二万多人,在日本投降的1945年的时候,山东的军区向中央汇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7万人。

    这个数字让中央很吃惊,便命令山东军区当时的参谋长王怀深进行核实。最后的统计结果为:275870人。这个数字比之前的27万人还多了5870人。这个数字显示山东八路军发展的速度之快。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八路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处处都为了老百姓着想,爱护群众,使得这支队伍真正获得了民心。

    大家都积极入党,入党的热情非常高涨,将入党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大家纷纷用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扰,党的军备基础越来越强大。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原先在山东的国民党人数突然减少,于学忠和他驻鲁的国民党部队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山东敌后的战场上,在日军的“扫荡”和“三光”行动中,国民党的防线被逐步击破,许多国民党中的高级官员,他们为享受荣华富贵和自己的生路,选择了投靠日本和汪伪军。百姓们也是生灵涂炭。

    山东战区的国民党司令于学忠也是非常着急,他多次向蒋介石请求增援,蒋介石抵不住他软磨硬泡,便令李仙洲的29军去山东支援。

    在29军抵达皖北时,正赶上蒋介石和新四军撕破了脸,发生了“皖南事变”。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也和我们全国人民敌对了,此时正处在一个骑虎难的环境,追于当前的形势,李仙洲只好暂时停止了支援山东的行动。而于学忠在山东等不到支援,实在是承受不了了,便做好了撤走的打算。

    在重庆的谈判桌上,蒋介石提出国民党于学忠撤出山东,我新四军的第五军撤出湖北,作为交换条件。蒋介石是想让我党去敌人虎穴,这样还可以间接削弱敌人的实力,而且,还能让于学忠离开山东保存实力。这样还能以为占领湖北赢得机会,真可谓是“一箭三雕哦”。

    蒋介石这招虽然很妙,但我党已看出他打的什么算盘,便以第五军转移困难,李仙洲正准备支援山东为由拒绝了他的交换。蒋介石气急败坏的命令李仙洲立即去山东。

    李仙洲到山东后,向日本人阴奉阳违的讨好,此举更增加了日本人的不安。日本人却因为他是蒋介石底细,对他心存戒备,日本人不但没理会李仙洲,还率一千余人的兵马进攻了他,李仙洲只好转移阵地。

    其实,于学忠对李仙洲并不感冒,李仙洲来山东后还挖了于学忠的墙角,还充愣的,去找八路军115师的茬,结果被罗荣桓揍了好几回。

    但是,当李仙洲和日军交手时,八路军总是及时给他帮助,救治他受伤的官兵。对其表示慰问,并张贴欢迎他们加入山东抗日队伍的标语。

    罗荣桓巧妙地利用了于学忠和李仙洲的矛盾,促成了欢送于学忠提前撤离山东的局面。对于李仙洲,则坚决不让他进入沂蒙山。当李仙洲部还在鲁南地区徘徊时,八路军及时接管了于学忠撤离后的防区。当于学忠部要通过八路军防区时,八路军以粮草相送。

    李仙洲见他们没有北进的希望了,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罗荣桓知道他撤离后,兴奋地说道:“这一下就了却了一个多年的心事,这是山东人民的杰作。”

    罗荣桓这一招使得,日伪军在山东打不赢、斗不过的局面。在罗荣桓带领下,山东军民已经牢牢控制了山东的大局,山东八路军发展的规模也是相当迅速的。

    单字解释: 抗 战 时 期 山 东 八 路 军 发 展 惊 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