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北伐未结束,桂系为何就开始拼命反蒋:有功不赏,反而限制其扩军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7年7月15日,继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刚刚3个月,主持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也公开与共产党决裂,并喊出了“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口号。但汪精卫在对内大肆杀戮的同时,并未与蒋介石南京政权握手言和,反而派麾下大将唐生智率部沿长江东进,先后攻占安徽省境内的安庆、芜湖等地,兵锋直指南京。

    ▲蒋介石与汪精卫

    南京政权遭到西、北两面夹击

    7月21日,依附奉系军阀的直鲁联军司令张宗昌率部大举南下,首先夺回津浦铁路重镇临城,随后又直扑徐州,将驻守此处的北伐军第10军军长王天培杀得大败,尽管蒋介石将王天培处决以正军法,但依然难以挽回败局,最后只得放弃淮河一线,重新退回了长江南岸。

    按理说,北伐军中战力最强的李宗仁、白崇禧第7军拥护南京政权。此前蒋介石在上海大开杀戒,靠的就是第7军在芜湖和南京外围站场子。此番,只要第7军出动,无论是对付唐生智,还是打直鲁联军应该都不在话下,但该军非但没有做任何反击,还一路从芜湖撤至当涂,根本就不与唐生智部下冲突。

    ▲从左至右:李宗仁、蒋介石、白崇禧

    蒋被桂系众人逼迫下野

    面对李宗仁等人的避战求和,蒋介石于8月7日特意在南京司令部召开会议,并明确表示:“如果你们一定要和的话,那我就必须走开!”本来蒋介石是以退为进,不料李、白二人当即表示:“总司令(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能离开一下也好,等我们渡过目前难关后,再请总司令回来行使职权。”

    这番话直接将蒋氏逼到了墙角。第二天,李宗仁、白崇禧又拉上西北军首领冯玉祥等人继续加压,逼迫蒋与汪精卫和谈。蒋介石自知无论资历还是党内地位都不是汪的对手,与其到时被人赶下台,不如自己主动走更体面一些。于是,蒋介石直接发表下野通电,转身跑到海外去寻求各国列强支持。

    ▲桂系军队一向以骁勇善战著称

    第7军受到多方限制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被逼下野,此后还有两次,李宗仁、白崇禧都是最积极的参与者。那么,昔日合作北伐的老友,为何仅仅1年就如此水火不容?原来李、白虽然在南京政府任职,却是自广西起家的地方派;第7军虽然担任北伐主力,军费却长期由并不富裕的广西省自行承担,这就让其对担任总司令的蒋介石心怀怨恨。

    蒋介石内心也十分忌惮第7军的强悍战力,因此不仅在军饷上卡脖子,还在装备划拨、军队编制等方面处处掣肘。当时,蒋的嫡系第1军已收编了20余万北洋军阀败兵,并直接发展成一家独大的“中央军”;北伐其余各军也纷纷扩编,连一直跟着第7军当配角的唐生智第8军也扩编为4个军。偏偏第7军始终没有扩编,让李宗仁、白崇禧倍感憋屈。

    ▲1948年李宗仁当选副总统

    桂系后来又连续两度逼宫

    此次蒋介石在徐州部署失当,导致全军大败,导致其威望大损,党政军各界对其都普遍轻视,这就使得李宗仁、白崇禧产生了与蒋一争高下、取而代之的念头。这种事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有了第1次,就有了第2次、第3次,一直到1949年硬是把蒋介石从中华民国总统宝座上拉下来,改由李宗仁代理。

    ▲蒋介石三次下野

    单字解释: 北 伐 未 结 束 桂 系 为 何 就 开 始 拼 命 反 蒋 有 功 不 赏 反 而 限 制 其 扩 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