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真的重达82斤?古墓出土文物,揭秘它的真实重量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前言

    关羽作为中国历史上备受尊崇的英雄人物,其形象和故事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颂。其中,关羽手握青龙偃月刀的形象,成为了他的标志之一。然而,青龙偃月刀的具体重量在不同版本的文献和小说中有不同的描述,导致了争议的焦点。

    在《三国志平话》中,关羽的大刀重量被描述为八十三斤。而在通行本的《三国演义》中,则是“重八十二斤”。在《水浒传》中,鲁智深为一百斤重的镔铁禅杖而苦恼时,铁匠铺的人也提到了“便是关刀王,也则只有八十一斤重”。

    这么一来,关羽的大刀则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重量,即八十一斤、八十二斤和八十三斤,那么这三个重量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一、“青龙偃月刀”的虚实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马上斩杀颜良,书中描写道:“当头那员大将,手执青龙刀,坐下赤兔马,原来是关云长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阪大战,特地从此路截出。”可实际上,这柄“青龙偃月刀”是否真的存在呢?

    据考证,“偃月刀”这类兵器,最早出现在11世纪北宋的《武经总要》一书中,其中记载的“掩月刀”,长度两尺有余,没有“青龙”的纹饰。而关羽所处的三国时期,此类兵器尚未出现。直到800年后的宋代,偃月刀才在兵书中被提及。

    其次,《三国演义》成书于14世纪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很可能参考了《武经总要》的记述,为了渲染关羽的英勇形象,而让关羽使用未出现在其生活年代的兵器“青龙偃月刀”。

    再者,按照小说中的描写,这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之多。但根据考证,三国时期的一斤约合今天的0.224千克,82斤换算下来约在40斤左右,即使对于力大无穷的关羽来说,以这种兵器作战也颇为吃力。

    由此可见,“青龙偃月刀”很可能是后人为渲染关羽形象而虚构的。关羽在生前使用的并非该兵器。

    关羽生前所处东汉末年,正值朝廷衰微,山东诸侯联合反叛董卓,各路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参战。年轻的关羽也不甘寂寞,立志要在乱世中闯出一番事业。于是他来到了荆州刘表处谋得一官半职,很快因军功卓著而得到了刘表的赏识。

    然而好景不长,曹操来犯荆州,关羽无心为了一个已当夕阳的主君刘表卖命,便决定暂避其锋芒,江南下。在桃园,关羽邂逅了有同样抱负的刘备和张飞,三人举杯相誓,结为兄弟,共谋大事。

    从此,关羽跟随刘备征战各地,屡建奇功。为了配合主公的需要,关羽也不断尝试不同的兵器,以求在乱世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战友。他使用过各式长剑、戟矛等冷兵器,也曾使用弓弩等远程武器。但是没有哪一件兵器能让他百分百满意,所以关羽还在不断寻觅适合自己的武器。

    然而江湖传闻中,关羽使用的竟是一柄未曾出现在他那个时代的“青龙偃月刀”。这无疑出于后世小说家的夸张渲染,试图通过虚构的兵器来烘托关羽的威武形象。对于亲身经历过那个动荡时代的关羽来说,选择兵器的标准就是实用和便携,哪会使用那种累赘又不实际的大刀呢?

    二、关羽真正的兵器

    既然“青龙偃月刀”有虚构的可能,关羽在历史上真正使用过的兵器又有哪些呢?

    据南北朝时期道士陶弘景在其著作《古今刀剑录》中的记载,关羽使用过两件兵器,一是章武剑,一是万人刀。

    221年,刘备用金牛山的铁打造了八柄章武剑,分赐给刘禅等重要将领,其中一柄赠予了关羽。但由于关羽已于219年在麦城之战中阵亡,章武剑的铸造时间晚于关羽去世两年,所以关羽生前并未使用过这柄剑。章武剑有可能是刘备追赠给关羽,或者赠予其后人的。

    而根据陶弘景的记载,另一件兵器“万人刀”则是关羽生前真正使用过的。关羽自采都山的铁矿,打造了两柄“万人敌”的大刀。219年关羽兵败麦城后,为免万人刀落入敌手,将其抛入江中。

    虽然陶弘景的记述存在一定争议,但结合正史的记载可以推测,关羽使用的确实是刀这类兵器。215年,关羽曾“单刀赴会”,见到对方时只带一柄刀,也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学者推断,关羽使用的可能是当时很常见的一种兵器——环首刀。这种刀身窄而直,长约一米,有坚硬的刀背和单刃,但不具尖锋,需要贵族或高级将领才能使用,符合关羽的身份。

    此外,关羽在战场上还可能使用过长矛或戟等兵器。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在与颜良决战时,先“刺”后“斩”,可以推测他先用长矛刺伤颜良,然后再用随身佩戴的环首刀斩杀颜良。

    综上所述,关羽生前使用的兵器,主要可能是环首刀加长矛或戟的组合,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使用未出现的“青龙偃月刀”。

    公元215年,刘表死后,荆州陷入内乱。关羽便前去江陵与占据荆州的刘表子嗣刘琮会面,希望抢占先机,夺得荆州的控制权。为示诚意,关羽特意只带了一柄刀前去赴会,以示自己没有敌意。

    这柄刀就可能是关羽一直佩戴在身边的环首刀。它刀身窄长,轻巧敏捷,十分适合关羽这种善于骑射的武将使用。在马背上,关羽可以用单手轻松抽出环首刀,进行各种攻防招式。这柄刀焕发的银光,足以震慑任何敢与关羽头上的敌人。

    而当需要与步兵作战时,关羽又会使用长柄的长矛或戟来对抗敌人。据传关羽力大无穷,能同时使用双手的武器作战。他右手持长兵器刺击,左手持环首刀劈砍,配合使用两种兵器,威力无比。

    215年与刘琮的会面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关羽沉着应对,没有动刀伤人,从容离去。这柄环首刀获得了最好的保护,并继续陪伴着它的主人左右披靡疆场。

    三、偃月刀的真实重量

    虽然关羽未曾使用过“青龙偃月刀”,但“偃月刀”作为一种兵器类型,在宋明时期确实存在并流行。那这种偃月刀的实际重量又是多少呢?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据说重达82斤之多,按照换算后也有40斤重,作为兵器仍然过于笨重。这种说法遭到了明代兵学家茅元仪的质疑,他认为偃月刀过重不宜实战。

    但明代名将胡宗宪则力挺偃月刀,认为它适合步兵骑兵使用,是刀兵器之王者。当然,使用偃月刀需要强健体魄和熟练的刀法,并非人人都能驾驭。

    那么偃月刀的实际重量究竟如何呢?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考古发现终于揭开了谜底。

    贵州马家寨一座清代古墓中,出土了一柄保存完好的偃月刀,刀身镌刻“大周吴氏”字样。墓主人被认为是吴三桂的后人。据史书记载,吴三桂使用的刀重达“五十斤”。

    让考古学家惊喜万分的是,这柄刀的实际重量仅为12斤!远远低于传说中的82斤或50斤。

    由此可知,无论是小说还是史书中的记载都极度夸大了偃月刀的重量,很可能出于烘托使用者威猛的目的。偃月刀的实际重量,与普通兵器无异。

    吴三桂,名永历,明末清初的著名反清义军领袖。他曾率军立下汗马功劳,以一当百的勇猛闻名天下。为了配合吴三桂的威名,当时的野史小说就描写他使用的兵器十分奇特,有的说是一柄“百斤大刀”,有的则称“神斧利斧”。百姓们也就信以为真了。

    直到出土的实物告诉我们,原来所谓的“百斤大刀”,其实不过普通兵器的重量。这些兵器之所以被描写得神乎其神,也是基于一种民间崇拜英雄的心理。百姓们习惯用夸张的笔法来渲染一个时代的豪杰形象,这已成为一种文化习惯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吴三桂的勇猛刚毅令人立志,但对于能亲身接触这些兵器的人来说,一件好的武器就应该具备优良的质量和实用性,而不是单纯依靠大小和重量。否则,只会拖累使用者的机动性,这完全与实战的需要相违背。

    历史的真相往往很简单。兵器只要能斩杀敌人,辅助主人取得胜利,那就是好兵器。其他的辉煌皆是后人附会的美谈和传奇。

    结语

    关羽的英勇形象深入人心,但其生前使用的武器远比传说更为简朴实用。我们不应因为后世的渲染而对历史有所夸大,而要以史实为依据,以平常心看待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历史的真相往往简单朴实,值得我们去发掘与还原。

    单字解释: 关 羽 的 青 龙 偃 月 刀 真 的 重 达 斤 ? 古 墓 出 土 文 物 揭 秘 它 的 真 实 重 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