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李德生当了七年战士,后成长为我军上将,上甘岭一役重创美军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上甘岭一役,出了两名上将,一名是秦基伟,另一名则是李德生。

    秦基伟在晚年时回忆,在李德生12军投入战斗后,上甘岭战役才取得最终的胜利。

    此战,李德生功不可没。

    1981年,李德生在检阅部队主席台

    但李德生由红军战士成长为我军上将,却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过程。尤其是在大头兵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七年,这种情况在开国将军中真是很少见的。

    即便是在1955年,李德生才仅授少将军衔,但此后的晋升速度,让很多老将望尘莫及。

    1916年5月,李德生出生于河南新县李家洼村,但具体哪一天他不知道,所以历史也无从记载。

    正如李德生晚年回忆:“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哪里还过什么生日?后来听远房叔叔婶婶们讲,我属龙……”

    不知生日,这在开国将军里面是很少遇到的。

    无疑,李德生家里很穷,母亲一直病魔缠身。7岁,李德生帮父亲种地,10岁拜师学裁缝,但无奈师父、师母比较刻薄。不但让他干苦活、带小孩,还把他打的遍体鳞伤。

    仅干了3个月,他就跑回家,给本家叔婶放牛。李德生赶着牛群早出晚归,但婶婶也同样刻薄。每次李德生放牛回来,她总说:“牛没有吃饱,你也不能吃饱。”

    尽管放牛很苦,但李德生觉得比较适合他的性格,一干就是五六年,牧友间感情很深,晚年李德生还说:“至今难忘”。

    因为只有在放牛时,他才能忘记烦恼饥饿。几个要好的牧友一起,每天天刚亮喊着放牛的号子出去,太阳落山才回家。牧友间在一起谈天说地,舞棒弄棍,捉虫抓鸟,游水爬树,开心戏耍。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中,苦中作乐。

    虽然家里穷,但父亲还是希望他读点书,13岁那年,他边放牛边读书,但仅读了半年,就无力上学了。

    至此,看似生活毫无希望了,但机会却悄然而至。

    1928年6月,红军解放了李德生的家乡柴山堡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近水楼台先得月。

    次年,李家洼成立了儿童团,李德生被推荐为团长。

    儿童团

    柴山堡革命根据地是大别山最大的根据地,后发展为鄂豫皖苏维埃的首府。9月,徐向前领导红军在这里建立了鄂豫边区特委。

    童子团听苏维埃指挥,担负着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砸庙子,搞游行等职责。李德生经常给红军送信、带路。

    有一次乡苏维埃政府把他介绍给了红军营长,营长看他又廋又小,本不想带他,但听说是是童子团团长时,就给了他一个机会。

    营长想考考他,就让他与通讯员比赛跑、听力、认字,结果他都获胜了。红军营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好样的,你合格了!”

    就这样,1930年2月,不满14岁的李德生参加了红军。

    童子军

    入伍后,李德生满心欢喜,战友为他准备干粮袋、被单和衣服。但就是没有给他发刀和枪,他心理很急。

    有一天,他壮着胆对一个老兵说,想要一支枪,老兵一听笑了:

    “红军战士哪有要枪的!得打仗时自己到敌人手里去夺。”

    老兵的一席话,让李德生天天盼着打仗,终于盼来了一次打仗机会。但李德生因为没有枪,连长让他执行送信任务。

    这一仗部队打胜了,连部缴获了几支枪,连长特意送给了他一支最短的枪。李德生高兴的回到班里,战友争着看,但一位老兵发现了问题:这是一支断了半截没有准星的枪!

    但李德生还是非常高兴,毕竟这是他的第一支枪。

    此后,从1930年到1937年,李德生跟随徐向前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但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德生升任129师385旅769团直属队通讯排长,但兵力相当于一个连。

    这时开始,才算是当上干部了。李德生晋升速度如此之慢,在开国将军中是很少见的。可能和他干通讯兵有很大的关系。在部队,只有不断立功,才能获得晋升,这是铁律。

    1938年2月,李德生所在通讯排扩编为连,他升任为连长。在响堂铺战斗中,他率通讯连部分战士和特务连组成尖刀连,担任阻击任务。在战斗中,特务连连长负重伤,陈锡联任命他为特务连连长。

    从此,李德生进入了一线战斗部队。

    1943年9月,他升任太行2分区30团团长。次年他经介绍认识了曹云莲,两人结为夫妻,相濡以沫50余年。

    两年后,李德生调任769团团长,率部参加上党战役,歼敌40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毛主席在重庆的谈判。

    在陇海战役即将发起之时,李德生调任6纵17旅当旅长。此役,李德生率部歼敌1000余人,缴获了11辆坦克,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次缴获敌军坦克。

    李德生坐着坦克到纵队开会,王近山来了兴趣,让坦克表演,将一颗3仗多高的大树撞翻了。

    陇海战役中缴获的榴弹炮陇海

    陇海战役结束后,蒋介石调集16个师共计30万人,向鲁西南展开“钳形攻势”。

    其中,敌王牌部队整编3师狂妄冒进,刘、邓决定先吃掉这股部队,此役称为定陶战役。

    李德生所在6纵的任务是诱敌深入,再参加大杨湖战斗。敌整编3师很快被诱至大杨湖的“口袋阵”之中。李德生率17旅50团负责守卫大张集,大张集是口袋的底部,非常关键。

    但50团仅有700余人,战斗打响后,敌军发起数次进攻,均被50团挡住。当敌3师发现被围时,更是疯狂的进攻,企图突围出去。50团寸土不让,最后全团打的剩下100余人。

    大张集阻击战,为大杨湖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后大杨湖战斗发起,这是一场围歼蒋介石精锐部队的战斗,战斗异常惨烈。王近山将6纵的唯一预备队50团的100多人都投入了战斗。

    大杨湖战役

    此战,歼敌4个旅,活捉了整编3师师长赵锡田。定陶战役是李德生担任旅长后打的第一场恶战。

    此后,李德生率部随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1949年2月9日,李德生被任命为二野第3兵团12军35师师长,参加了渡江战役。之后又向西南挺进,经过2个月的战斗歼敌90万。

    1950年,3兵团奉命组建川东军区,开始了剿匪工作。

    12月,12军奉命参加志愿军,经过短期训练,于1951年3月跨过鸭绿江,4月到达前线,此时第四次战役刚刚结束。紧接着,李德生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攻占加里山,完成作战任务,但副师长蔡启荣牺牲。

    经过4个月的休整后,李德生所在12军接替67军驻守金城地区。金城防御一年时间,235师共歼敌19000人。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在中断板门店谈判后,突然向上甘岭地区发起进攻,当天即向上甘岭战阵地倾泻了30万发炮弹,500余枚炸弹。

    李德生在上甘岭指挥战斗

    这注定是一场恶战,双方围绕上甘岭两侧的高地展开。12军驻防的金城地区距离上甘岭很近。按计划12军在完成金城任务后,将撤至谷山地区进行休整。

    但秦基伟的15军在激战七个昼夜后,美军攻势仍不见减弱。兵团决定,12军将作为15军的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接到王近山的命令后,李德生赶到兵团司令部,王近山下达了作战任命,并任命李德生为五圣山指挥部总指挥,统一指挥上甘岭前线15军和12军所属部队。

    李德生赶赴前线,通过调查发现:只要能保证枪炮子弹、人能吃上饭、喝上水就能打胜仗。

    战斗是在一块不足4平方公里的区域展开,兵力不是问题,以上三点是关键,但这也恰恰是难点。

    但李德生全部都解决了,经过43天的激烈战斗,歼敌2.5万,美军无力再发起进攻,上甘岭战役结束。

    1954年,12军奉命回国,担任东南沿海机动作战的战备任务。1957年,李德生调到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3年学业完成后回12军任军长。

    在此期间,李德生将全部精力用在了训练、整军上,他一手打造的郭兴福教学法,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后在全军开始推广。

    1967年,李德生突然接到南京军区的通知,周恩来要他立即赶赴北京,专机已经抵达。当他赶到人民大会堂时,周总理已经在等候。

    原来是安徽文革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比较严重,中央派他率12军前去稳定局势,解决问题。为了便于工作,中央任命他为安徽省军区司令员。

    经过艰苦的工作,安徽社会秩序和生产经营走上了正轨。1968年,李德生赴京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开幕式上周恩来宣布分组名单时,当念到李德生名字时,毛主席问:“哪个叫李德生?”

    周总理介绍到:“李德生同志,是安徽省革委会主任,12军军长。”

    总理示意李德生站起来,李德生当即戴好帽子,站起来向毛主席、周总理敬礼。

    毛主席微笑说:“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

    接着又问:“你是哪个地方人?”

    李德生回答说:“我是河南省新县人。”

    周总理说:“跟许世友同志是一个县的吧?”

    许世友坐在李德生前面,他接过话说:“德生同志同我是一个县的。”

    毛主席又问李德生多大了,他回答:“52岁。”

    最后毛主席对大家说:“安徽的事情办的不错……”

    仅半年后,李德生在九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此后他又在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在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候选人名单中,同时还看到了许世友、陈锡联等。

    看到两位老领导的名义,李德生就去找他们,说:“你们是了解我的,我干不了这个工作,请你们同毛主席、周总理说下,不要选我了。”

    许司令和陈司令却显得很沉着,他们说:“这是毛主席、党中央的安排,我们怎能去说这个话。”

    投票结果出来后,李德生果然当选,毛主席看到李德生的名字时,又说:“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两个月后,李德生接到了周总理的电话:“德生同志,中央决定,调你入京工作。”

    到京后,周总理交代了任务,让李德生到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工作,同时兼任安徽的工作。

    这次,毛主席接见了他。

    1970年,李德生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安徽省委书记。

    毛主席再次接见了他,李德生因为担心任职太多,向毛主席大胆的问:“总政的事我还管不管?”

    毛主席说:“管!但要把精力放在北京军区,把屁股坐在北京军区,兼管总政的工作……”

    1982年,李德生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被任命为国防大学政委。

    1988年,李德生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离职休养。

    2011年5月8日,李德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晚年,李德生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出身贫寒,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前进;忠诚党的事业,奋发努力,问心无愧!”

    单字解释: 李 德 生 当 了 七 年 战 士 后 成 长 为 我 军 上 将 上 甘 岭 一 役 重 创 美 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