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八路军政委重伤倒地,伪军发现他还活着附耳说:别动,一会儿就走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49年4月5日,一个叫朱大同的人在无锡被国民党逮捕。同年5月11日,国民党以“汉奸罪”处决了朱大同。

    当时一名记者想要拍下“汉奸们”狼狈的模样,但是在镜头扫到朱大同这里的时候,他忽然朗声大笑,记者赶紧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刻。随后朱大同泰然赴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才知道这位朱大同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他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当时像朱大同一样表面上是“汉奸”,但实为我党地下工作者的英雄还有很多。

    当然了,除了党的地下工作者以外,还有一些人的的确确加入了敌人的阵营,但他们并非自愿加入。这些人也会想办法为我国革命人员打掩护,他们亦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像曾经任职八路军政委的秦光就在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汉奸的掩护而活了下来,这里我们不妨来还原一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年少大志

    秦光于1917年出生,因为家境贫寒,秦光很早就开始帮家里干活,为生计而四处奔走。但那时候中国民智未开,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

    等秦光大一点后,他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众多革命人员的影响下,秦光决心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秦光终于如愿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在红军时期,秦光跟随着大部队参加了长征,并且也经历过一些著名战役,这使得秦光积累了一定的战斗经验。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秦光仍然活跃在前线阵地上,誓死与日寇抗争到底。

    重伤倒下

    1943年3月,秦光此时已经是支队政委了,他当时一直带领着部队活跃在山东地区,与附近的日军进行长期周旋。在带领着部队行进到山东冠县的时候,秦光准备组织部队休整一下,但因为不慎泄露了行踪,秦光部队被敌人给围了起来。

    由于双方兵力差距太大,秦光部队伤亡惨重。为了避免更多的战士失去生命,秦光决定拼一把。他带领着剩下的战士们冲向敌人包围的薄弱处,并迅速撕开了一个口子。然而遗憾的是,这一股敌人非常顽强,他们死死地咬住秦光部队,并拖延至援军到来。

    在突围过程中秦光部队又损失了不少人,这就导致秦光部队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很难再度发起反击。于是秦光果断将部队分散开来,并且将大批敌人引到了自己的方向,以保证大部队可以顺利突围出去。

    战斗的过程中,秦光深受重伤。当时在他的手里,还握着一把只剩下三发子弹的手枪。秦光努力保持头脑清醒,恨恨地想:就算是死,自己也要再拖几个日本人垫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逐渐进入尾声。在日寇的指挥下,日伪军开始打扫战场。

    别动,一会儿就走

    秦光当时静静地趴在地上,听着一道脚步声离自己越来越近,秦光更加紧张地握紧手枪。而脚步声的主人似乎也注意到了秦光似乎有点不对劲,他在秦光附近转来转去,一边捡地上散落的武器,一边偷偷观察秦光。

    长时间保持着一个动作的秦光因为伤口太疼,轻微的颤动了一下。而在秦光附近的那名伪军也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缓缓朝秦光靠过来。

    秦光本以为伪军是来补枪的,他正准备抬枪了结对方,结果没想到这名伪军趁着捡武器的机会,附在他的耳边小声说:你别动,我们一会儿就走,中国人不能打中国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日军和伪军的声音逐渐远去,秦光忍着疼痛从地上爬了起来。他走过每一个战友的身边,希望可以找到像他一样还幸存的人,但遗憾的是,除了他以外,所有人都死了。

    秦光深深喘了一口气,朝着大部队方向走去。后来秦光虽然成功获救,但此次战斗的弹片却都留在了他的身体里。不过当他看到虽然折损严重但总归突围成功,还找到组织的大部队之后,秦光的脸色好了不少,从此以后,他们会把牺牲战友的理想和信念也背在身上,直到自己也牺牲为止。

    老将的生命尽头

    在之后的日子里,秦光仍然活跃在战线上,他送走了很多战友,也曾多次面临生命垂危的困境,但每一次,秦光都会勇敢的继续站起来。

    他走过山岳江海,看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看着志愿军部队坚定地跨过鸭绿江,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后一脸骄傲的回来;看着属于自己的少校军衔熠熠生辉……

    2019年4月9日,见证了新中国诸多变化的秦光去世了,他的脸上安详宁静,就仿佛他知道,这一次不是永别,仅仅是那些曾经的战友来接自己这个已经102岁的老头子了。

    单字解释: 八 路 军 政 委 重 伤 倒 地 伪 军 发 现 他 还 活 着 附 耳 说 别 动 一 会 儿 就 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