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奥斯曼帝国:沙俄打仗不讲武德 六次俄土战争都请外援帮忙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沙俄和奥斯曼帝国是冤家对头,双方打了足足11次俄土战争,每逢两国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就几乎一定要开打。俄土战争打得还十分热闹,双方不但有盟友助战,沙俄还专门请了大量外援,十分不讲武德。

    第一次俄土战争在1678年到1681年开战,战争就是沙俄、乌克兰两兄弟联手对抗奥斯曼帝国,因为乌克兰已经在波兰大洪水战争中被打成了白地,第一次俄土战争并不激烈。沙俄已经请了外援,但这些外援并没在战争中发挥太大作用,真正让沙俄军队明白外援妙处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的七位最顶级军政大臣中,有三个都是外聘的西欧老外,也正是西欧外援帮助彼得大帝赢得了第二次俄土战争。1695年春季,二十三岁的彼得大帝进攻亚速。彼得大帝很有自知之明,他把指挥权让给了苏格兰人戈登和瑞士佣兵列福尔特这对亲戚(列福尔特娶了戈登的表妹),彼得大帝自称是“炮手彼得”,放手让他们指挥步兵作战。

    这次围城作战,彼得大帝小心思不少,他对莫斯科地区的射击军十分厌恶,生怕射击军投靠自己哥哥(当时两沙皇并立),一门心思想借助战争消灭这群“加钱哥”。于是戈登和列福尔特把射击军当作炮灰放在了最危险的位置,让射击军损失惨重。

    但到了第二次亚速海战役,彼得大帝的哥哥伊凡五世驾崩,戈登和列福尔特的作战任务很明确,他们两人大发神威,帮助彼得大帝夺取了亚速海周边地区,赢得了第二次俄土战争的胜利,瑞士人弗朗茨·列福尔特因此成了沙俄的陆军元帅和海军上将,戈登也成了沙俄上将。在俄军大获全胜的同时,奥地利的欧根亲王也在匈牙利地区不断战胜奥斯曼军队,迫不得已之下奥斯曼帝国结束了第二次俄土战争。

    彼得大帝喜欢豪饮,戈登他们都是彼得大帝的酒友,不得不整天舍命陪沙皇。所以在第三次俄土战争中,彼得大帝已经失去了两个好帮手,他自己领兵的结果就是在1711年6月24日被奥斯曼帝国包围了。彼得大帝当时和明英宗一样惨,他手下只有3。8万人,奥斯曼帝国集中了15万大军,克里米亚汗国也凑了5万骑兵的份子。为了生擒彼得大帝,奥斯曼帝国禁卫军进行了多轮冲锋。彼得大帝眼看情况要遭,不得不给元老院提前写了遗嘱。好在奥斯曼大维齐尔巴尔塔哲要钱不要人,拿了彼得大帝的赎身钱后,就放过了彼得大帝。第三次俄土战争自然以沙俄的失败而告终,俄国拆毁了亚速海周边的工事。

    彼得大帝的长处是军事改革,真不是战役指挥。后世俄国沙皇也同样没有排兵布阵的本事,俄国的技战术又一向落后于西方,于是俄国沙皇们请外援也十分积极。在第四次俄土战争中,俄军就有两个顶级外援,他们分别是德意志人米尼赫、苏格兰人彼得拉希。米尼赫早在彼得大帝时代就到沙俄打工,是沙俄急需的军事工程专家,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击败了法国,组建过正规的哥萨克骑兵,是技术、战术都强悍的将军。这位老兄还有很强的老乡情节,在他执掌俄国军事大权时把三成多的军官职位都给了德意志老乡。 彼得拉希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铁粉,也是军界的老油子,他在法军、奥地利军队都混过,儿子还是奥地利军队的元帅。

    他们两人联手进行了第四次俄土战争,先是米尼赫统帅第聂伯河军团横扫克里米亚汗国,攻克了克里米亚汗国首都。接着彼得拉希在海军支援下攻克亚速等地,米尼赫又带兵杀进了摩尔达维亚,将该地并入沙俄。眼看今天的乌克兰就要成型,瑞典匆忙加入了战局,沙俄才不得不结束了战争。

    在第五次俄土战争中,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情夫阿列克谢奥尔洛夫成了主演,这位老兄战前从没出过海,他能在海战中打得奥斯曼帝国怀疑人生就是请了外援,他的外援是苏格兰海军将领塞缪尔·格雷格。第六次俄土战争才是俄国本土将领大显神威的时刻,第七次俄土战争沙俄更是直接和英国结盟,一起收拾奥斯曼帝国。第八次俄土战争,沙俄还请了军事理论界大拿约米尼当总参谋长,再次击败了奥斯曼帝国。

    在这种不讲武德的攻击下,奥斯曼帝国也把教义仍在一边,和英国、法国联合,还请了老毛奇当教官,沙俄和奥斯曼帝国的博弈进入了新阶段……

    单字解释: 奥 斯 曼 帝 国 沙 俄 打 仗 不 讲 武 德 六 次 俄 土 战 争 都 请 外 援 帮 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