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什么事情败象明显,比如面临中年危机,我们却视而不见?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把即将来临的灾难视为暂时的困难,假装正常的现象在历史多次发生。

    在古罗马,庞贝城被火山灰埋葬前数小时就有征兆,城里很多人以为不会有事,没有逃跑。

    二战前,希特勒政府对犹太人的态度明显不好。1935年就出台了迫害犹太人的法律,有数十万犹太人逃离德国。可到了1939年战争爆发,仍然有40多万犹太人没有离开。他们或者是缺乏离开的条件,或者觉得情况没有那么糟,也许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结果大部分死在集中营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思维的惯性在起作用。既然平时日子都是这么过,我们就假设一切都正常,哪怕有些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心里也会把它们进行正常化解释。

    2008年,通用汽车已经明显不行了。没有过硬的产品,工会力量太强,工资又太高,稍微算算账就知道每年花在退休金上的钱比挣得还多。

    通用汽车需要一场激进彻底的变革,但管理层只接受小打小闹的变革。虽然知道事态严重,他们还是愿意生活在“平安无事”的幻觉中。

    2009年,通用汽车公司于2009年6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

    我们会觉得当事人比较蠢。可是如果你我身处其中多半也会选择相同的策略。

    如何克服对危机视而不见的情况?

    答:全局思考。

    下围棋时,只要局部的争夺价值小于棋盘另外部分的价值,就直接转移到更有价值的部分继续厮杀。

    全局思考是在无我的基础上克服对危机视而不见的。

    庞贝古城的例子中,看到火山爆发迹象却没跑的人多半在想:“我家当都在这儿。火山爆发可能没有那么严重,没准很快就过去。”

    全局思考则假设自己不在庞贝城。看见火山已经喷发了之后,城里的人应该选择待在城里,还是尽快离开?答案显然是后者。

    回想二战时的犹太人。如果他知道同胞正在被消灭。会选择留在德国保住的财产,还是保住性命呢?

    真实的操作必然带来财产上的损失,不过与事后的严重结果相比物质上的损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只要人还在,我们还有机会,人都没了就没有机会。

    当然,克服偏见走出困境的例子也不少。

    1985年,英特尔的掌舵人安迪·格罗夫和戈登·摩尔面临重大选择。

    英特尔当时既生产内存芯片,又生产中央处理器(CPU)。同样生产内存芯片的日系公司已经崛起。后者价格便宜且质量又好。由于生产内存芯片利润丰厚,放弃生产线成本很高还需要裁员。

    虽然内存生产毫无前途可言,两人仍然难以下定决心放弃。

    此时,格罗夫问摩尔:“如果咱俩现在就被开除,董事会新聘请的CEO会做什么?”

    摩尔毫不迟疑地回答:“会裁掉内存生产部门。”

    格罗夫:“那咱俩为什么不能走出公司大门,再走回来假装是新的CEO呢?”

    于是这两位做决定砍掉了内存业务专注于CPU,英特尔之后成为电脑CPU的主要生产商。

    时至今日,英特尔由于并没有赶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自己错失了手机方面的机会。

    不过如果1985年,他们没有砍掉内存部门,估计公司早被激烈竞争淘汰出局了。

    最后聊聊中年危机。相当一部分中年人假装正常,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对即将降临在自己身上的降薪裁员视而不见。他们认为困难是暂时的,坚持一下说不定就过去了,结果迎来了卷铺盖回家的局面。

    解决之道分两步。

    第一步,全局思考。试想自己不在公司,完全是局外人。当看到一个年过40岁的中层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产出持续下降,薪水却比年轻人高时。你觉得他的结局会怎样?

    第二步,找到应对策略。拿着简历上街求职,你还能不能拥有现在的薪水?如果答案是不行,又想留在目前的公司,可以考虑主动降薪。同时减少支出,存够一定生活费,以度过可能出现的失业期。

    不要等到被裁员才感觉情况发展苗头不对,我们要假设危机已经到来,继而选择策略、采取行动。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单字解释: 为 什 么 事 情 败 象 明 显 比 如 面 临 中 年 危 机 我 们 却 视 而 不 见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