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西汉时济南籍的“诸葛亮”,给刘邦的3条建议,条条都能影响历史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01

    公元前202年,击败了了楚霸王项羽的刘邦,开始建立起刘汉的基业。

    在建国之初,刘邦本意定都于洛阳,因为当时的洛阳,不光曾是东周的首都,还算是天下的中心,因此刘邦想在洛阳定都,是一件比较讲政治的选择。

    但是这时却有人提出了一个不同意见。

    向刘邦提建议的人,不是曾经跟随过刘邦的旧勋臣,也不是后归顺的新贵,而是一个基层中的小小戍卒,这个戍卒的名字叫娄敬,原籍在济南,他本来是齐国的小兵,后来因为刘邦的强势崛起而成了大汉朝的戍边小卒。

    娄敬当时身份地位,能见到已经称帝的刘邦,表面上是因为一个当了官的同乡,但实际上是因为刘邦的虚怀如谷。

    娄敬见到刘邦以后,就向后者提出了一个建议——不应建都于洛阳,而应该定都于关中。

    02

    刘邦听到娄敬的建议之后,自然就问起了他这么建议的原因,娄敬当时给出的理由,是洛阳之所以能成为东周首都,那是因为当时东周的仁政实行了很多年,基层在道德上也有约束,而现在已经到了只认实力不讲道义的时代,所以要选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首都。

    娄敬虽然说得有道理,但是有违刘邦的初心,而且当时的很多的大臣也早就有了小九九,所以大家对娄敬的建议并不认可。

    但是刘邦并不是一般人,他能打下天下,靠的可不是运气,他在听到不同意见之后,并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去问了下张良,张良给出的答案和娄敬相仿,他也认为洛阳因为地理军事等原因不适合作为国都。

    刘邦在综合了各种意见之后,决定听娄敬的,于是大汉的首都就成了关中内的长安。

    03

    其实当时的娄敬和张良,对于定都关中,可能还忽略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此时的北境,曾经分散居住的游牧部落,已经开始因为中原的大一统,而跟着紧密的团结了起来。

    如果不是大汉朝定都洛阳,然后“天子守国门”,那么北方的强族一旦南侵,那么势必会引起汉朝的军事变动,而这种变动,势必会造就一批军头,而如果对这些军头控制不力,那么将会后患无穷。

    不过即使已经有了“天子守国门”,大汉朝还是遭遇了一次差点动摇国本的危机。

    公元前201年,已经发展成为强族的匈奴,南侵了汉朝韩王信的地盘,因为匈奴兵力强盛,韩王信只好向刘邦求助,结果当时刘邦正在“削藩”,就误以为这是韩王信在动歪心思,于是就没怎么搭理。

    结果韩王信扭头就喊了匈奴单于当爸爸,然后打算和匈奴一起攻打亲爸爸。

    04

    此时的刘邦是整个中原的皇帝,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的过程,早已让他骄傲的不知道东西南北,于是他亲率大军前去征讨,结果他在前期的用兵中,接连得利,而匈奴又接连示弱,于是他变得更加自信。

    而就在此时,已经因为进谏之功被纳入体制内的娄敬,再次出现在了刘邦的面前。

    这次娄敬提出的建议是:两国交锋,都深怕不能吓到对方,匈奴却变现的如此怯懦,这中间一定有事,您就别在冒进了。

    此时的刘邦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反而是沿着匈奴的勾引,慢慢进入了人家的包围圈,结果就有了历史著名的“白马之围”。

    如果刘邦这次真的就挂了,那么还没解决外姓诸王问题的汉朝,内部大概率要出问题,但是最后好在刘邦顺利出围了。

    05

    那么刘邦是如何出围的呢?

    根据史书记载,大约是刘汉的间谍头子陈平,通过一系列的手段,用金钱为刘邦凿出了一条通道。

    但当时的真实情况,应该除了有花钱买路这个动作之外,还应该有大汉的武力震慑,要不然你花钱买路,无异于小儿怀金于闹市,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发更大的麻烦。

    而这次失利之后,刘邦也看出了大汉未来的隐患,北方那么大,大汉就是再牛也不可能把人家匈奴彻底消灭,但是人家想要来干点什么,那么大汉还真不太好防御。

    因为北境的边线非常漫长,如果要防的滴水不漏,那么大汉的经济将会面临巨大负担,而且一旦边防大将重兵在手,那么不光经济会出问题。

    为此之前还意气风发的刘邦,顿时变得食不知味,而就在刘邦犯难的时候,娄敬又来了。

    06

    娄敬给刘邦的建议是和匈奴联姻,由大汉皇室下嫁一个公主给匈奴,这样有了姻亲关系之后,匈奴自然就不好再来打老丈人了。

    这个名为“和亲”的政策,曾一度让很多人质疑,凭什么你想当人家匈奴的老丈人,人家匈奴就愿意当老实的好女婿。

    答案其实很简单,其实“和亲”不过是个幌子,而借着“和亲”这个台阶给外嫁的公主送钱,以贴补公主和女婿的家用才是真事,也就是说娄敬的“和亲”之策,实际上是给了一个刘邦花钱买平安的台阶下。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你这不是示敌以弱吗?匈奴知道了你的心思之后,不会直接杀到老丈人家,鸠占鹊巢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匈奴这么做划不来,北方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匈奴的总人口不会太多,也无法真正的长期团结在一起,而中原又太辽阔,中原的人口也非常多,如果匈奴想试试打下整个中原,那么很大概率他试试就逝世了。

    07

    和亲”不是一个很光彩的事,但是它在当时却是一个最优解,毕竟对于一个新建立的国家来说,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到我们国富民强的时候......

    娄敬在后世的名声,远远无法和“汉初三杰”相比,甚至就连陈平这样的人物也比不上,但是你如果了解了他当年的事迹就会发现,如果没有娄敬,刘汉的历史一定会发生改变,而且有很大概率变坏。

    因此娄敬这个山东济南籍的“小人物”,非常值得后人铭记。

    单字解释: 西 汉 时 济 南 籍 的 诸 葛 亮 给 刘 邦 的 条 建 议 条 条 都 能 影 响 历 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