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豫州败坏,南阳丢失,刘表迫使袁术弃家北上一搏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1年孙坚死后,袁术与刘表之间的战争态势,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但刘表并不具备一举消灭袁术的实力,经过了长达一年多的鏖战,以及豫州局势的败坏,才迫使袁术选择弃家北迁。

    袁术虽坐拥“天下第一大郡”南阳,及豫州大部,司隶洛阳一带。但腹背受敌,部分兵力被袁绍牵制在豫州,加上兵虽多却是乌合之众。

    所以孙坚这样具有统御力的优秀将领一死,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

    袁术兵马在南阳战场,从此再也打不过刘表了。

    其实孙坚的死,对袁术兵马的损失是不大的。

    孙坚哥哥的儿子孙贲,跟随其南征刘表,在孙坚死后,几乎完整地带着孙家军回投袁术。因其功,袁术任命孙贲接替孙坚为豫州刺史。(《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袁术的兵还是那些兵,为什么孙坚一死战斗力区别这么大呢?

    问题就在于卓越的将领,能够让乌合之众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而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

    所谓的孙家军,其实也只是孙坚在荆州沿途吸收的人马,和豫州的一些部众,说到底也是临时聚在一起的乌合之众。只是跟着打仗多了,战术磨合越熟练,整体战斗力越强而已。

    失去孙坚这样的御兵大神,大家感受到对袁术来说,意味着什么了吧!

    而刘表是越战越强。

    192年,李傕、郭汜入主长安,掌控朝廷,刘表遣使上贡。李郭为了拉拢刘表,晋封他为镇南将军、荆州牧。(《三国志·刘表传》)

    经过刘表军一年多的步步推进,到了193年春,逐渐占据了南阳郡大部分地方。

    当时袁术在豫州的影响力已受到很大的削弱,南阳又被刘表蚕食,大军失去了粮草来源,无法持久作战,便弃家举兵北上,去了兖州的陈留郡。

    于是南阳为刘表所得,袁术和刘表之间的战争,以刘表的胜利结束。

    袁术在豫州的影响力又是怎么被削弱的呢?

    自190年原豫州刺史孔伷死后,还没来得及巩固豫州的袁术、孙坚,191年就遭到了袁绍派遣的会稽周氏兄弟的偷袭。(《三国志·公孙瓒传》)

    好不容易赶走了周氏兄弟,盟友徐州牧陶谦又趁乱,于192年十二月,借助朱儁的名号拉起了反李傕联盟,入盟诸侯名单如下。

    里面就有豫州的沛相袁忠、汝南太守徐璆。

    袁忠还好,是袁术同祖祖的堂哥,与陶谦、袁术关系都还不错。

    这汝南太守徐璆更认陶谦这个大哥,和袁术关系就不对付了,离开汝南时是带着汝南太守的印绶跑的,去的是做陶谦的东海相。(《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这就说明他不认同袁术对汝南郡的统治,至于给袁术提供粮草就别想了。

    豫州主体为颍川、汝南、陈、沛四个大郡国。

    陈王刘宠拥兵守土,也不买袁术的账;沛国的袁忠想运粮到南阳,又必经陈国、汝南的地盘,这粮不好运。

    剩下的颍川郡更惨!

    190年是与董卓攻防的桥头堡;191年是遭到周氏兄弟偷袭的主战场;191年底到192年初,李傕、贾诩等数万步骑劫掠关东,对陈留、颍川两郡诸县实行了个“三光”(《后汉书·董卓列传》)。

    这豫州,袁术还有什么可依赖的?

    这样的处境,也难怪192年袁术需要向公孙瓒“求援”,希望盟友们能在北方打击、拖住袁绍。(《三国志·武帝纪》)

    二袁争霸,强弱已经易势,袁术已到力不从心,穷途末路的地步,再也经不起袁绍在豫州的一个小动作了啊!

    我们也理解了孙贲,好好的一个豫州刺史不做,却护着孙坚的灵柩返回江东安葬。(《三国志·宗室传》)

    大厦将倾,这个烂摊子刺史当着还有什么用!

    打不过刘表,眼睁睁地看着南阳被一点点吞噬;豫州要么认了新主子,要么已被董卓坚壁清野。

    到了193年春天,被刘表断绝最后的粮路后,如此局面的袁术,不动就是个死,于是决定毕其全力北上一搏。

    单字解释: 豫 州 败 坏 南 阳 丢 失 刘 表 迫 使 袁 术 弃 家 北 上 一 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