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平取陇右,蚕食雍凉,再图关中”的战略构想如何规划的?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诸葛亮北伐,犹如棋手下残局。

    平取陇右,再图关中,是劣势方诸葛亮采取的策略,也是相对靠谱的策略。

    不过,能不能翻盘,也要看对手棋术如何了。

    先取陇右是诸葛亮北伐的一贯方针

    诸葛亮五次北伐,除第二、三次目标较小,第一、四、五次北伐,均以取陇右为目标。

    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均出祁山。

    第五次北伐出褒斜道,但他还是要占北原,断绝关陇!不过,被郭淮识破,未能如愿。

    后来,司马昭曾说,诸葛亮北伐,一直想要“兼四郡民夷,据关、陇之险”。

    为何诸葛亮如此执着于平取陇右呢?

    一旦控制关陇大道,陇右易守难攻

    汉末三国时期,安定以北主要是羌胡聚居区,因此,关中与陇右主要由关陇大道连接。图中蓝色的线即是古代的关陇大道。

    由于陇山阻隔,因此,只需要控制陇山要点,其割据陇右的条件十分优越。

    东汉初年,隗嚣割据陇右。已经统治了大半个中国的刘秀,尽遣名将,数次来伐,硬是奈何不得。直到隗嚣去世,刘秀才平定陇右!

    因此,蜀军一旦隔断关陇大道,确实有很好的条件蚕食凉州!

    获取陇右,将大幅改善魏蜀国力对比

    就地势而言:陇东高原地势高。关中对天下有形胜之势,陇右对关中又有形胜之势。因此,一旦诸葛亮控制陇右,便不必再受蜀道之苦,可以从容组织征战。

    就物资而言:陇右是产麦区,经汉末之乱,人口稀少,但蜀军在此屯田,自给自足有余!

    就兵种而言:陇右自古便是最优越的养马之地。蜀军控制此地,骑兵将成为蜀军的优势兵种!

    就兵源而言:凉州、陇右,当时羌胡混杂,而诸葛亮、姜维一直致力于联结羌胡。诸葛亮在荆南、南中时都展现出极强的整合民族关系的能力。一旦平定此地,诸葛亮不难获取大量的羌胡兵源!

    攻取陇右是难度相对较小的选择

    就当时形势而言,攻取陇右,是当时难度相对较小的选择。

    1、后勤压力小。

    众所周知,诸葛亮北伐,一直受秦岭阻隔,粮运困难。

    相比之下,自汉中出,走祁山,入陇右,虽然也是山行千里,但比起秦岭,那是好走多了。

    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因此,诸葛亮把取陇右,叫作“平取陇右”,路好走!

    刘秀攻公孙述时,就是自陇右进入汉中。

    曹操攻张鲁时,也只是取道散关,但迅速转入武都氐,进攻汉中!

    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采取“断绝内外”的方针,主要切断的,也是武都、阴平进入汉中的沮关、马鸣阁道。最后,曹操辛辛苦苦走褒斜道进来,粮运困难,不敢与刘备长期相持。

    诸葛亮取陇右,一直出祁山。祁山一带,粮食产量很高,以此为大本营,可以大大减轻后勤压力!

    祁山,就在礼县附近。进取陇右,有西汉水运辅助后勤。

    另外,祁山在西汉水上,粮草运输可以以水运进行,效率大大提高!

    2、陇右方向魏军实力弱。

    在陇右的局部战场上,蜀军的兵力有优势!

    由于汉羌战争、董卓之乱的破坏,当时的凉州、关中地区人口锐减、州郡凋敝。

    因此,魏军在关中、陇右的兵力配置不多。一旦有事,都是由洛阳、荆州调兵而来。

    正因为如此,魏延才会提出子午谷奇谋,这位常年镇守汉中的将领,深知魏军在雍凉地区的薄弱!

    比如: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军形成了局部兵力优势!

    我军在祁山、箕谷,兵皆多于贼。——诸葛亮。

    因此,就进攻的困难程度来说,平取陇右,也是后勤压力相对较小的一个方式。

    魏军有能人,计划破产

    任何战略的实现,都不是一厢情愿的,都是与对手博弈的结果。

    如果诸葛亮遇到的是菜鸟,那么,平取陇右,次取关中,或许可以实现。

    但诸葛亮遇到的,不是菜鸟!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败于张郃的速度。

    一直以来,第一次北伐失败的锅,都甩在了马谡身上。

    事实上,诸葛亮不是败于错用马谡,而是败于张郃的速度!

    关陇大道在恭门县出现了分叉,张郃不下街亭也可以进入天水。

    因为:守住街亭,根本挡不住张郃!

    有理由认为,诸葛亮的本意是要取街亭西面的恭门。

    可是,张郃军来得太快,已经突破了恭门!

    所以,马谡到底是当道扎寨,还是上山,都不大可能改变张郃进入陇右的事实了!

    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尽管一度大败司马懿,却连祁山大营也拿不下了!

    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试图绕个大弯,再次断绝陇右,却被郭淮识破,争夺北原失败,未能如愿。

    诸葛亮北伐无功,常被认为是国力差距所致。

    事实上,国力差距在陇右争夺战上并不明显。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力有优势(这是诸葛亮自己说的);第四次北伐时,野战大败司马懿。就军力而言,并无多大劣势。

    至于北伐缺粮...其实,谁出秦岭,都要掉层肉!

    正是张郃、司马懿、郭淮等人杰出的个人能力,使诸葛亮难以实现自己的计划!

    总的来说,以魏蜀国力差距,无论采取何种战略,诸葛亮北伐成功都是小概率事件。

    先取陇右,隔断关陇,是其中相对靠谱的一个方案。

    这就好像一个不会下象棋,残局时,劣势一方采取了相对靠谱的方案,如果对手是菜鸟的话,劣势方也可以翻盘。

    遗憾的是,诸葛亮的对手不是菜鸟,而是张郃、司马懿这样的人物,他终究是翻不了盘!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和魏延之间因为北伐的战术问题发生了冲突。这个冲突也成为了后世多年争论的话题。魏延要和诸葛亮异道进军关中,自己夺占潼关,封死曹魏东西机动的通道,给诸葛亮占领关中的时间。这样,就可以一举解决关中的问题。

    而诸葛亮认为魏延的战术太悬危,他的战术是平取陇右,蚕食雍凉,再图关中。他的这个战术,背后隐藏着极深的战略意图。这个意图是几千年都很少有人认识到的。他们把诸葛亮的先取陇右,再取关中的战术当成了战略,才造成了几千年对诸葛亮的误解。

    魏延和诸葛亮的战术后面的战略分歧,其实实质是一点,那就是对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的分歧。我们如果从客观的情况来看,两者都有可取之处。但是,诸葛亮的战术要更贴合实际,比魏延的要高上一筹。

    魏延的战术,是以取得关中的土地为目标的。他以占领潼关为关键,割裂曹魏的战略布势,使得曹魏东西不得相顾。这样,诸葛亮率领的大军趁势攻取关中。在诸葛亮屡次北伐中,魏延都提出了这种主张。

    魏延的这个方案是有成功的可能的。尤其是在第一次北伐,曹魏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成功的可能更大。但是,魏延没有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军队的素质问题。不用置疑,蜀汉军队的素质是比不上曹魏军队的。蜀汉在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惨败中,损失了大部分的能征惯战的将士。由诸葛亮训练的这支新军没有经过多少实战的锻炼,战斗力很低。

    二是蜀汉军队的编制问题。蜀汉军队兵种强弱不均,强于山地步兵,而骑兵则不是曹魏铁骑的对手。而且蜀汉军队由于要过秦岭,使得它难以携带重型攻城机械,因而攻坚能力低下。这就严重制约了蜀汉的军事行动。

    三是当地的自然状况问题。关中经过长期的战乱,加上曹操的移民征调,已是满目凋零。偌大的关中一片荒芜。占领这样一片荒无人烟的地域,对蜀汉大军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连补给也难以解决。

    因此,如果按照魏延的方案,即便是堵住潼关,也难以强攻攻下关中的设防坚固的城池。即便攻下城池,也难以保证蜀汉军队的补给。如果在潼关一带和曹魏决战,蜀汉的区区几万人马,外有强敌,后无粮草,可谓凶多吉少。稳健持重的诸葛亮当然不会采纳魏延的方案。

    那么,作为诸葛亮,他又是怎么解决北伐的难题呢?首先,他采取的办法是兵出陇右,尤其是祁山。这是因为祁山一带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在当时,仅仅祁山一带,就有人口万户,这种繁华程度已经超过了关中。这样,诸葛亮的蜀军在这里能够在当地解决补给问题,减轻后勤压力。

    第二个方面,在陇右是良马的产地,而陇右的羌族和汉族人员对曹魏有很强烈的反抗情绪。依靠陇右的马匹和人员,可以组建蜀汉的骑兵部队,弥补蜀军的短板。后来魏延吴懿率领蜀军入陇东,在很短的时间就组建了上万人的骑兵,在阳溪之战大败郭淮率领的魏军。

    第三个方面,可以发挥蜀汉的山地步兵的威力。蜀汉的山地步兵是它对抗魏吴两国的优势兵种,无当飞军是它的佼佼者。在陇东的丘陵地带,蜀汉的军队可以和曹魏的骑兵抗衡,减杀它的优势。这也是诸葛亮一直在陇东山地进出的原因之一。在后来的卤城之战中,诸葛亮给了司马懿的曹魏军以打击,使得后来司马懿不再与诸葛亮在山地进行较量。

    除掉上面双方的几个方面的对比,还有最根本的两者的对比,也是最核心的战略分歧。那就是魏延的战略思想是占地为主,而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歼灭对方的军队为主。诸葛亮是采取了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进而占领对方的实地的方法。

    采取魏延的方法,只能堵住对方的主力,占领对方的一部分地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诸葛亮的目光则始终放在歼灭对方主力上。

    诸葛亮在陇东进出,这个地方靠近汉中,而离曹魏的根据地远。本身就主客不敌。然后诸葛亮在陇东预设战场,吸引曹魏军远出陇东。在减杀曹魏骑兵的优势战场,发挥蜀汉山地步兵的优势,一举消灭曹魏的主力。这样,整个关中唾手可得。

    在取得关中后,趁着曹魏主力被歼灭的时机,对关东的作战会得到东吴的支援。这样,光复汉室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诸葛亮就是按照这个战略实行着他的军事行动。很可惜的是,他的军队素质太差,无法实现他的军事目标。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兵出祁山,他在祁山一带预设战场。故意放开陇道,让张郃的军队长途跋涉几千里,来到陇东战场。

    诸葛亮的意图基本上实现了。他只要对张郃予以围歼,就可以趁势席卷关中。可惜魏延不能理解他的战略,马谡言过其实,使得他的战略破产。结果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不但白白错失了歼灭张郃军队的良机,还在街亭打了大败仗,被迫撤回。

    如果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彻底歼灭张郃的几万人马,那么,蜀汉早就占据了整个关中了。那样的局面会比魏延的方案强得多。因此,战略再好,战术再佳,也需要人来实现它。蜀汉军队实力如此之弱,连诸葛亮精心设计的方案都实现不了,去实现魏延的那个方案就更没有成功的可能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方案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鞠躬尽瘁的事迹是值得后人永远缅怀的。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平 取 陇 右 蚕 食 雍 凉 再 图 关 中 的 战 略 构 想 如 何 规 划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