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还有三位名将不服他,这三人跟关羽单挑都不会输?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没有史料表明文丑是被关羽斩杀,但是易中天先生认为文丑也是关羽杀的:“谁杀的?不知道,《三国演义》说是关羽,正史无记载,估计可能也是关羽,因为就是这次战争以后,关羽就留下一封感谢信,封存了曹操给他所有的赏赐,骑上他的赤兔马去寻找那个比兔子跑得还快的哥哥去了。”

    易中天这段评价比较搞笑:既然是根据正史品三国,赤兔马怎么变成了关羽的坐骑?《三国志》和《后汉书》确实说吕布有一匹赤兔马,但却没说曹操把那匹马送给了关羽。按照时间推算,赤兔马在吕布被擒斩之后也该退役了——从初平元年到建安五年,恰好过去了十年,赤兔马送给吕布前就已成年,那么在官渡之战发生时至少十五岁了。

    有人做过换算,不知道准不准:按照人的年龄来计算,赤兔马驮着关羽斩颜良的时候是七十五岁,在华容道阻击曹操时是一百一十五岁,败走麦城掉进陷坑的赤兔马,已经一百七十岁了——它就是有张三丰的内功,也跳不出来了。

    演义和史书混着说会乱套,咱们干脆化繁为简,只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把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都算在关羽头上,也仍然有三位三国名将不服关羽,其中一个是被周仓生擒、被关羽下令斩杀的庞德庞令明。

    庞德在正史中比马超还能打,但是咱们今天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所以庞德那一箭还是射中了关羽左臂而非“射羽中额”。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庞德是很嚣张的,他连马超都瞧不起,对哥哥更是恩断义绝,他在出征前明确告诉曹操:“德昔在故乡时,与兄同居,嫂甚不贤,德乘醉杀之;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见,恩已断矣。故主马超有勇无谋,兵败地亡,孤身入川,今与德各事其主,旧义已绝。”

    庞德此言可谓薄情寡义,看来他原先就不太讲亲情和义气,尤其是他杀害嫂子而哥哥恨他入骨,说明他所说的“不贤”与作风无关,而且兄嫂感情还相当不错,极有可能是庞德酒后无德铸成大错。

    庞德先属马超后归张鲁,到了曹操那里,不算“三姓家奴”也算三易其主,再投降关羽一次也没啥不可以的,所以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时问了两个问题:“德之所以不降者,想以妻子在许昌故耶?嫂可杀,兄可绝,而妻子独不可弃耶?”

    不弃妻子,肯定不是庞德不肯投降的主要原因,因为在汉末三国时期,一人叛变满门抄斩的汉法已经成了一纸空文,于禁投降关羽后,曹操也没拿他的家属怎么样,黄权投降曹魏,刘备和诸葛亮还是照常把薪俸发给他的家属——黄权在曹魏官至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儿子黄崇则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与诸葛瞻、诸葛尚同时战殁于绵竹)。

    庞德之所以不投降,估计就是出征前牛皮吹大了,一时间骑虎难下,而关羽的态度又是获胜者的居高临下,要是换成张飞,“亲解其缚、延之上座、纳头便拜”,庞德肯定能为自己找到投降的理由:手足之情,不可弃也;故主之恩,不可忘也;老主之仇,必当报也!

    庞德说哥哥和马超的坏话,就是为了讨曹操的欢心和信任,尤其是杀嫂事件中谁对谁错,只是他一面之词,庞柔可没跟任何人说弟弟的不是——兄弟间的嫌隙,在庞柔那里可以被时间磨平,在庞德心中却念念不忘,大家能说庞德就是忠臣良将吗?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关羽因为年已六旬且公务繁忙久疏战阵,可能是真打不过庞德了,两天打了一百五十多回合,庞德用弓箭射伤了关羽,这也是武功高强的表现:在古代战争中,用箭伤敌不算偷袭——弓马骑射是武将必修课,用弓箭与用刀枪一样正大光明。

    庞德箭射关羽没有错,坚决不投降也没有错,但是要说他是一个好人,就有点勉强了,如果他在关羽劝说下投降,那就一无是处了。

    庞德肯定能在单挑中打赢关羽,这一点大家似乎都没有争议,另一个不服关羽的,大家也很熟悉,那就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将夏侯惇——很多人都认为曹营的顶尖战力是五子良将和许褚典韦,但是吕布和关羽都知道,最难对付的还是夏侯惇——这家伙就像一块牛皮糖,粘住就甩不掉,打起仗来不要命且防御力极强。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吕布已经要烧三周年了,所以天下除了张飞赵云,似乎已经没有人能在关羽青龙偃月刀下逃生,即使是张飞赵云,也未必有获胜的把握,但是夏侯惇却一直不太在乎关羽:“丞相无明文传报,汝于路杀人,又斩吾部将,无礼太甚!我特来擒你,献与丞相发落!”

    夏侯惇这番话说得很大,他不想杀关羽却有把握生擒关羽,也不知道自信是从哪来的:“我只活捉他去见丞相,待丞相自放他。”

    夏侯惇在雨中阻击追赶曹操的吕布,从中午打到天黑也没数,下邳土山之战,许褚和徐晃联手也没拦住关羽,夏侯惇一贴上来,关羽就跑不掉了:“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公战至日晚,无路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曹兵团团将土山围住。”

    夏侯惇跟关羽单挑至少四次,每次都是全身而退,估计许褚和典韦跟关羽单挑,也支撑不住三十回合,看起来夏侯惇不服关羽,并非狂妄自大,而是手上确实有两把刷子。

    曹魏至少有两员悍将不服关羽,在江东诸将中,也有不服关羽的,正史中的甘宁就不说了,咱们还是从演义小说中去找那个敢跟关羽掰手腕的名将——这个人不用找,他那身白衣服很好认:白衣渡江的吕蒙吕子明,早就想偷袭关羽了。

    鲁肃活着的时候,吕蒙就已经动了杀机,他让鲁肃请关羽过江赴会,也是没安好心:“彼带军马来,某与甘宁各人领一军伏于岸侧,放炮为号,准备厮杀;如无军来,只于庭后伏刀斧手五十人,就筵间杀之。”

    吕蒙敢带兵跟关羽交战,也敢在酒宴上刺杀关羽,是因为他自信武功不在关羽之下,起码东吴的甘宁和凌统,都不是他的对手,后来凌统要杀甘宁替父报仇,吕蒙一个人就把他俩都分开了:“吕蒙见二人各无好意,便一手挽牌,一手提刀,立于其中曰:‘二公虽能,皆不如我巧也。’说罢,舞起刀牌,将二人分于两下。”

    吕蒙的个人能力很强,关羽似乎对吕蒙也比较忌惮。如果陆口吴将不是陆逊而还是吕蒙,关羽还真不会把全部主力都调往襄樊前线。

    与夏侯惇、庞德相比,吕蒙似乎更长于计谋,他白衣渡江偷袭关羽,虽然占据了荆州,却也破坏了孙刘联盟,给了曹(司马)家各个击破东吴西蜀创造了条件——虽然孙刘联盟在曹丕军事压力下恢复,但是裂痕已经无法弥补,对盟友背后捅刀子的事情发生过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谁也不敢使出全力对付曹魏或司马。

    不服关羽的曹魏东吴三员大将盘点完了,接下来该有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了:在您看来,夏侯惇、庞德、吕蒙三人,谁的综合军事能力最强?如果仅以《三国演义》为依据,在三国中期,有几位名将可与关羽单挑不败?

    在笔者看来,庞德和徐晃打赢关羽,都有趁人之危的嫌疑,倒是夏侯惇屡战不败,还有点猛将的意思,至于白衣渡江的吕蒙,要是真跟关羽单挑,可能连三十回合都支撑不住,就在青龙偃月刀下一分为二。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关羽成为荆州一把手后,每天案牍劳形,战斗力已经断崖式下跌,如果再早二十年,除了吕布之外,还有谁能是关羽的对手?

    单字解释: 关 羽 斩 颜 良 诛 文 丑 还 有 三 位 名 将 不 服 他 这 三 人 跟 关 羽 单 挑 都 不 会 输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