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此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虽然《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诸多英雄形象,但关羽和马超这两位蜀汉“五虎上将”中的人物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却远非小说中的英勇无畏。如果说关羽是一个骄傲自大的将军,那么马超则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

    一人的生平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出身影响,特别是在那个封建的年代。马超的出生就属于那种所谓的“金枝玉叶”。与其他蜀汉将领相比,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军人家庭,而且世代都在朝中做高官。他的父亲马腾更是一位贵为卫尉的重要官员,负责管理皇宫内的士兵和保卫皇宫的安全。

    我们现在的话可能会说马超是官二代,他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但他并未因此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相反,马超从小就在练习武术中度过,他的武艺非常高强,体格健壮,从他身上就能看出未来的英勇将领的潜质。然而,当时的汉朝正在逐渐衰败,各地的地方势力也纷纷自立,马超和他的父亲的平静生活也因为这个动荡的时局而开始出现裂痕。

    当叛乱的火种在西北燃烧起来时,朝廷选择马腾来抵挡烈火。他手下的人马包括他的儿子马超,他们的上级是当时的凉州刺史耿鄙。在冲锋陷阵的过程中,马腾和马超表现出了卓越的战斗能力,因此,马腾被耿鄙赐予偏将军的头衔。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忠诚于大汉应该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但马超却坚决地放弃了做汉臣的身份。

    耿鄙的突然离世让马氏父子面临抉择。他们没有再次投向朝廷,反而投奔了叛军领袖韩遂,背叛了曾经效忠的朝廷,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背叛。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全国的诸侯发起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尽管小说中描绘马超父子加入了讨伐的行列,然而,实际的历史并非如此。

    在真实的历史里,马氏父子并未参与讨伐董卓的战役。相反,他们接受了董卓的邀请,打算前去皇宫为董卓效力。然而,当他们抵达皇宫时,董卓已经被除掉,朝廷并不清楚他们来皇宫的目的,于是马超父子趁机再次投向朝廷。

    看来,在马超父子看来,忠诚于朝廷只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他们的背叛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结果。彼时,朝廷的权力落在了李傕和郭汜手中。他们和马氏父子之间的关系紧张,不久之后,马氏父子再次选择反抗,与朝廷交战。然而,他们失败了,只能带领残余的士兵返回他们的老家,西凉。

    曹操的招手,如同龙卷风的漩涡,吸引了马腾和马超父子。然而,父子二人的态度并不一致。马腾选择了北上,投奔曹操;马超则坚守在西凉,保卫着他的土地。当曹操筹划攻击张鲁,他的路线需要经过西凉,他向马超请求通行,但马超断然拒绝。他怀疑这是曹操想借机夺走他的领地,于是开始寻求周围的势力,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在过去的岁月里,马超曾是韩遂的叛军成员。但现在,他们已经决裂,甚至韩遂在愤怒中杀死了马超的养母。按理说,马超应该对韩遂怀恨在心,但为了寻找更多的同盟,他完全忽略了养母的仇恨,甚至为了联合韩遂,他愿意称韩遂为干父。

    他说,他的生身父亲已经成为曹操的手下,他打算断绝父子关系,同时希望韩遂也和他的亲生儿子断绝关系,他愿意成为韩遂的养子。这样的言论,让人惊讶。所以,马超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当马超决定与曹操战斗时,他完全没有考虑过他的父亲正站在曹操的一方。他的强硬立场,使得曹操在愤怒中,将他的父亲马腾和其他族人全部处死。

    在他的生涯中,马超杀掉的无辜人民不计其数。当他攻打冀城时,城中的守将韦康面对人多势众的马超,选择了投降。按照常理,马超完全可以让韦康在自己的军队中效力。然而,马超毫不犹豫地杀掉了韦康,这样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他的不仁不义。

    在韦康被杀后,曾经的手下人员秘密筹谋了一场对马超的报复。他们乘马超措手不及之际,成功斩杀了他的妻儿,留在冀城的亲人。像是触动了马超生命中最深的痛处,他如同被箭射中的鸟,飞窜出冀城,来到了张鲁的领地。

    张鲁像是对待宾客一般,对马超待如上宾,期望他留下来。然而,马超的心中只有复仇,他多次向张鲁借兵去攻打冀城,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无论张鲁如何恳求,马超都决定离开,他选择了前往刘备的地方。

    在刘备的营地里,马超又展现了他的冷酷无情。他抛弃了为他提供帮助的张鲁,而在刘备军中,他虽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却也多次展现了他不讲义气的一面,如背后说人坏话,出卖朋友等。

    这样一个充满了负面形象的人物,怎么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为了一个完美的英雄呢?

    首先,马超的个人能力确实出色,他在刘备军中确立了许多的战功,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其次,《三国演义》的基调在于弘扬刘备,贬低曹操,因此作者罗贯中将刘备阵营的人物刻画得英勇无畏,高尚无私,为了这个目标,他削去了马超许多的负面形象,这点需要读者们自行判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此 人 不 忠 不 孝 不 仁 不 义 四 恶 俱 全 为 何 被 小 说 写 成 三 国 头 等 英 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