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备入川后,选好了股肱、谋主和爪牙,赵云在季汉处于什么位置?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备自任益州牧之后,以诸葛亮为助手(股肱),以法正为参谋长(谋主),以关羽、张飞、马超为统兵大将(爪牙),许靖、麋竺、简雍等人也都得到了极高的待遇(宾友),但是史料中却偏偏没提他如何使用黄忠和赵云。

    刘备打下自己的根据地之后,掌握实权并受到刘备器重的,只有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马超五人而已,黄忠和赵云都不在其中,要是评选刘备最信任的第六人,可能也是魏延而不是赵云。

    这就不能不引起很多人的质疑了:刘备一向以知人善任著称,为什么偏偏冷落了屡建奇功的虎威将军赵云赵子龙?刘备入川后,选好了股肱、谋主和爪牙,赵云在他心中处于什么位置?

    赵云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就是刘备的贴身保镖,他跟校尉、都尉典韦、许褚还是有区别的,他在荆州时就已经位高权重,先后担任了很多重要职务:牙门将军、桂阳太守、留营司马,既是禁卫军司令,也是方面大员,还管着整个荆州的治安,连刘备新娶的孙权之妹也归他管。

    当年孙夫人带来的娘家人都很骄横,一般人根本就弹压不住,但是赵云一出马,那帮奴才就都消停了。

    在入川之战中,诸葛亮和张飞各下一城,赵云连下两城,这在《三国志》和《华阳国志》中都有记载,并不是演义小说的虚构。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前,翊军将军赵云和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是平级,唯一的区别,就是赵云没有爵位,不能像关羽张飞那样被人尊称为“君侯”。

    汉中之战,赵云的表现比阵斩夏侯渊的黄忠还抢眼,他空营计吓退并击溃曹军主力,在《资治通鉴·卷六十八·汉纪六十·孝献皇帝癸》中有详细记载,因为跟《三国演义》的描述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引用了。

    赵云要功劳有功劳,要人品有人品,为什么一开始没有能够成为刘备的肱骨爪牙呢?如果赵云不是刘备的肱骨、爪牙,他在刘备集团又处于什么位置呢?半壶老酒认为,刘备对他也有恰如其分的定位——心腹!

    说赵云是刘备的心腹,我们从《三国志》、《资治通鉴》以及裴松之注引的大量史料中也能找到佐证:说赵云相当于明朝东西厂的厂公不礼貌,说他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清朝的九门提督兼内务府总管大臣,就八九不离十了。

    赵云跟刘备的关系,跟关羽张飞和刘备的关系一样铁,都是同塌而眠同桌共食,基本没有君臣上下之分。

    在刘备眼中,赵云是个敢说话的兄弟,他说的话不管好听不好听,刘备都不会发怒,因为他知道赵云没有私心。

    刘备入川纵兵抢掠,这是有史书记载的,刘备带领的荆州军就像鬼子进村:“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

    “诸藏”抢光,说明抢的不止是刘焉刘璋两代人积累下的府库,大户人家也没少遭殃,刘备因为有言在先而不好意思阻止,诸葛亮和法正关羽张飞都得到了五百斤黄金、一千斤白银和钱五千万锦千匹,自然不会反对,只有赵云体谅到刘备的难处站出来当了“恶人”。

    半壶老酒一直怀疑,这是刘备和赵云在唱黑红脸:刘备假装大方,赵云打破了骄兵悍将的发财梦。

    赵云的正确意见,刘备虚心接受,即使赵云说错了,刘备也不会发火。

    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借口要征讨东吴,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诸葛亮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正史跟小说不一样),益州从事祭酒秦宓上书反对,刘备一怒之下把他抓起来下了大狱,最后罚了他一大笔钱才放出来。

    赵云当时也是反对刘备伐吴,但是我们细看起来,赵云的反对理由也站不住脚:灭掉曹魏东吴就会投降,那也太小瞧孙权了。

    刘备伐吴的必要性,连曹魏的谋士们都看出来了:刘备是有志称霸天下的一代枭雄,绝不可能被孙权打掉牙齿和血吞,那样他就再也抬不起头来了,更何况刘备与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如果刘备不替关羽报仇,就会寒了自家将士的心,大家都会暗中骂他重色轻友。

    赵云在刘备出征前唱衰,这原本是一件非常犯忌讳的事情,但是刘备并没有处分赵云,反而任命他为江州都督,这等于是把最后一道防线和自己的后背交给了赵云。如果刘备不把赵云当心腹,又怎么会在赵云反对出兵的情况下委以重任?

    刘备伐吴一败涂地,赵云率领江州兵星夜驰援,这才让刘备在永安站稳了脚跟,也让孙权心生忌惮并主动求和——孙刘联盟的恢复,并不是在刘备驾崩、诸葛亮掌权之后,而是在章武二年的十月:在收到孙权的求和信息后,刘备派太中大夫宗玮前去和谈,而不是诸葛亮派赵云的助手邓芝去面对孙权的油锅。

    邓芝后来确实是出使过东吴,那时候两家的关系已经基本恢复了,邓芝出使吴国,目的是让孙权跟魏国断交。

    放下邓芝不提,咱们还是回过头来说江州都督赵云。

    在季汉集团,江州都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位,赵云调任中护军后,继任江州都督的是与诸葛亮同受顾命的中都护李严。

    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李严的时候,赵云就带着大军驻扎在白帝城,在诸葛亮赶到之前,刘备悄悄跟赵云说了些什么,史料没有记载,赵云本人也没有透露,所以有人怀疑他就藏在帷幕之后,如果诸葛亮和李严露出不臣之心,刘备咳嗽一声,赵云就挥舞着刘备赐予的宝剑冲出来了。

    综合上述史料,我们就可以给《三国志》中那句话添几个字了:“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赵云、魏延为心腹,以备之略,七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当然,说赵云和魏延是刘备的心腹,这也只是半壶老酒根据三国史料得出的一家之言,赵云在季汉是人微言轻还是位不高而权重,还得由读者诸君来下最后的结论:在您看来,刘备跟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合为一传,陈寿是不是已经默认了“五虎大将”的存在?赵云经常跟刘备唱反调,是不是君臣二人早有默契?这种默契能否证明赵云才是刘备最信赖倚重的心腹大将?

    单字解释: 刘 备 入 川 后 选 好 了 股 肱 谋 主 和 爪 牙 赵 云 在 季 汉 处 于 什 么 位 置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