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成都曾有一座“皇城”,还留有“东华门”和“西华门”的地名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随着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成都焕发出不一样的青春与活力。这座城市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一些地方政权曾在此建立都城,因而留下了诸多历史的印记。其中,大家最熟知的要数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当时蜀汉的都城便是成都。

    不久前,笔者来到成都,穿行在大街小巷,走访了博物馆和展览馆,品尝了独具特色的美味。这座城市所蕴含的厚重历史与鲜活气息,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成都也有东华门西华门

    根据资料,“成都”二字最早见于战国晚期的出土文物,如果从那时候开始算起,“成都”这个名字已经使用了2000多年。关于“成都”的得名,民间有“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不过根据袁庭栋先生所著《成都街巷志》中提出的说法,“成都”二字应该是源于古蜀国的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称呼“地方”或“区域”的说法都是“都”,即大的聚落。北京的“京”字,最开始代表的也不是“首都”的意思,而是表示“高大的建筑”。“成”字有可能是古代“蜀”的另外一个表达方式,合起来,即表示“蜀人的大聚落”。袁先生指出,战国后期蜀地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原有的古蜀时期表达“蜀人的大聚落”的词,便演变成了“成都”这个地名了。

    由此可见,成都的“都”,其来源和“都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成都又的确做过多个地方政权的都城。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成都市民的口中,经常出现“皇城”一词。“皇城”所指的位置正是如今最繁华的天府广场一带。三国时期,刘备在成都兴建的皇宫,至今仍然没有发现遗址。那么,这个“皇城”是哪个时期的建筑呢?它指的正是明代的蜀王府。

    鸟瞰天府广场杨征摄

    如果打开成都市的地图,不难发现这里的街道大多是斜的,这在当地还流传着一则神话。传说,秦国统一巴蜀地区后,地方官开始修筑城墙,不想却是屡筑屡毁,最主要的原因这一带地势低洼,城墙地基不稳。后来在一个巫师的指导下,工匠们按照一只神龟爬行的路线修筑城墙,终于筑好了城池,因此成都也被称为“龟城”。

    有趣的是,这些街道到了如今天府广场一带,又成了正南正北。这便是明代蜀王府留下的踪迹。

    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下令在成都为蜀王朱椿修建府邸,历时八年建成,是为蜀王府。当年的蜀王府共分为内外两重城垣,整体呈“回”字形布局。其中内城为宫城,有四座城门,布局参考了南京故宫的规制(北京故宫亦参考南京故宫和凤阳故宫修建而成),其中南门为端礼门,北门为广智门(民间俗称后宰门),东西两侧分别为体仁门和遵义门,这两个门民间又俗称东华门和西华门。如今,成都也留下了“东华门街”和“西华门街”的地名,相信看到这两个地名,北京人一定不会陌生。

    蜀王府复原模型图杨征摄

    当年蜀王府的宫城之内,主体建筑为前朝后寝的布局,皇城南门端礼门内为承运门,两侧为东角门和西角门,承运门内则为前三殿,即承运殿、圆殿和存心殿。三殿之后便是蜀王一家的生活区,同北京故宫一样,三殿之后,在中路建有寝殿,寝殿两侧建有附属宫院。

    宫城之外,还有一道“萧墙”,这道墙的功能类似北京的皇城城墙。按照成都博物馆内展示的蜀王府复原模型来看,萧墙之内最为重要的建筑有三座:蜀王的宗庙、社稷坛以及山川坛。其中,蜀王府前按照“左祖右社”的格局,分布着蜀王的宗庙和社稷坛,这和北京故宫前面为皇家的太庙和社稷坛是同样的布局;蜀王府的社稷坛和太庙中间夹着一条御道,直通萧墙最南侧的棂星门,棂星门南侧为“三桥”,其功能类似北京天安门前面的金水桥。在蜀王府社稷坛以西,则是山川坛。

    蜀王府旧址出土的文物

    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因此,老百姓一直将其称之为“皇城”。

    明末清初,整个成都城几乎都毁于战火,蜀王府也不例外。清代没有重建蜀王府,而是在其遗址上兴建了科举考试的场所——贡院。于是蜀王府南门端礼门也就成为了贡院的正门,并在南侧兴建了一座石牌楼,上书“为国求贤”四个大字。

    同时,在端礼门后的承运门旧址上兴建了明远楼。明代蜀王府承运殿旧址前的广场两侧,则是低矮的考棚,承运殿旧址上则兴建了致公堂。从现存的一些老照片中依稀能看出致公堂下的台基有两层,而这正是明代王府正殿——承运殿的标准配置。

    清末,科举制度废除后,贡院旧址短暂做过四川省军政府和都督府办公地。后来,这里的教育功能得以延续,先后有四川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等于此办学。1931年则于此处成立了国立四川大学。在后来的变迁中,贡院的建筑几乎无存。如今,这里坐落着四川省科技馆,科技馆大楼的前面,就是当年蜀王府端礼门的所在地。

    前蜀皇帝陵寝窥见唐代风情

    成都地铁五号线中的一站名为“抚琴”,其名称源于附近的一条抚琴路。而抚琴路的来源,是因为此处原有一处不算大的土台,早年间人们相传此处是马相如">司马相如抚琴的场所,他曾在琴台上为卓文君演奏《凤求凰》。这段绝美的爱情故事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浪漫的色彩。

    1941年,成都的百姓为了躲避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在土台周边挖掘防空洞,不成想竟然挖出了一座古墓,至此关于琴台的传说真相大白:原来人们错把五代十国前蜀时期的皇帝王建的永陵,当成了马相如">司马相如的抚琴台,这也成为当地一个美好的误会。

    王建的一生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乡在河南许州舞阳(今属漯河市),年轻时,王建是个无赖之徒,后一度入狱。从狱中逃脱后,他隐匿于武当山,遇到一位隐士,隐士为王建观相后惊奇地说:“子骨法甚贵,盍从军自求豹变?”意思是您的面相非常金贵,为什么不去参军以图未来有更大的发展呢?王建听从了这位隐士的话,参加了忠武军,不久黄巢起义爆发,王建因作战英勇,并且护驾有功,被唐僖宗看重。王建一度担任宫廷禁卫军的将领。后来在唐末的军阀混战中,他逐步占据四川大部分地区,称霸一方。907年唐朝被朱温所灭,王建便于成都称帝,这就是五代时期的前蜀政权。918年,王建病逝,安葬于永陵。永陵的原有建筑包括墓冢、享殿以及陵庙等,但随着岁月的变迁,地面上只留下了被后人误会成琴台的坟冢。

    永陵于1942年至1943年进行系统发掘,虽然该墓在历史上已经被盗掘,但仍然出土了一批相当可观的珍贵文物。在这里能看到其他帝王陵所不具备的几个“奇观”:第一,永陵的“地宫”实际上并不在地下,而是与地表持平,等于是“平地起陵”,这在历代帝王陵墓中可谓绝无仅有(北京昌平区明神宗的定陵,其地宫在地表以下27米处)。究其原因还是与成都湿度极大的气候有关,当地流传着“挖地三尺要见水”的说法,如果地宫挖掘过深,则面临着渗水的可能,因此建于地表,上面覆盖封土,有利于减轻地宫内的湿度。

    永陵博物馆杨征摄

    第二,王建的石棺床周边有二十四乐伎和十二抬棺力士的石雕,二十四乐伎中,有两位为舞伎,她们穿着华丽的服饰,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其余二十二位则手持各种乐器,如羯鼓、螺贝、笙、吹叶、箜篌、琵琶等,由于前蜀政权处处标榜自己承袭了正统的唐王朝,这些雕刻中的乐器,还有乐伎的服饰,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唐朝宫廷的风格。因此,永陵乐伎石雕对于后人了解唐代宫廷制度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永陵乐伎石雕杨征摄

    如今,在永陵坟冢旁不远的位置,建有一座专门讲述永陵故事的展览馆,里面用现代科技还原了二十四乐伎的演奏场景,乐伎们所持的乐器,也都能够通过多媒体互动的方式,发出相应的声音。

    刘备诸葛亮同祀一庙

    来成都的游客,大多数会到位于成都城西南侧的武侯祠逛一逛,一是诸葛亮的名气非常大,再者最近几年在武侯祠旁边新建的锦里商业区,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

    虽说是祭祀诸葛亮所在,但走到武侯祠大门口,看到的牌匾却是“汉昭烈庙”。“昭烈”是刘备的谥号,也就是说这座庙宇主祀的应该是蜀国的开国君王刘备,而诸葛亮则只是处于“从祀”的地位。为何会形成君臣同祀一庙的格局呢?这要从一千多年前的历史说起。

    武侯祠平面图杨征摄

    追溯历史的话,此处最早是为刘备建造的陵寝——惠陵,由于223年刘备死于白帝城,且是在讨伐吴国期间去世,因此刘备的陵寝修筑得相对比较仓促,地面建筑具体有哪些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不管如何,诸葛亮的祠堂在当时是不可能出现在惠陵旁边的。

    有史料依据的第一座纪念诸葛亮的祠堂,是景耀六年(263)由刘禅下令修建的,不过,它位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的武侯墓前。而成都境内的武侯祠,最早应是兴建于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当时也叫孔明庙,其位置在成都的“少城”内,并不是如今的西南侧。至于成都西南侧这座武侯祠建于何时,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从杜甫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所描述的场景来看,唐代中期,武侯祠已在此地矗立了相当长一段岁月。

    在明代之前,武侯祠里应该也是诸葛亮和刘备分祀的状态。有说法指出,明代初年,蜀王朱椿见武侯祠香火繁盛,而附近的昭烈庙则很少有人问津,便下令废除诸葛亮的祠祀,并将牌位移至昭烈庙内,作为刘备的陪祀供后人纪念。明末,昭烈庙毁于战火。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最终确定如今的格局:前殿祭祀刘备,后殿祭祀诸葛亮。而且后殿的水平面比前殿略低,即从昭烈庙正殿走到后面的武侯祠大殿需要下几步台阶,以体现君臣之间的地位区分。

    昭烈庙正殿内奉祀着刘备、关羽、张飞以及刘备之孙刘谌。后主刘禅因为是亡国之君,在殿内没有他的位置。刘谌因为曾劝谏刘禅不要投降,遭到拒绝后愤而自杀殉国,受到后人的尊重,被奉于殿内祭祀。正殿两侧是文臣廊和武将廊,里面祭祀的都是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

    后殿就是诸葛亮殿,内供奉诸葛亮塑像,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再现了他作为一代名相的风度。诸葛亮殿后是三义庙,它是1997年从成都市内的提督街迁建而来。这里也是武侯祠景区的最后一进,再向北便是锦里古街的范围了。

    诸葛亮塑像杨征摄

    昭烈庙西侧即为惠陵坟冢所在地,周边红墙翠竹,也不失为一处清幽的秘境。

    单字解释: 成 都 曾 有 一 座 皇 城 还 留 有 东 华 门 和 西 华 门 的 地 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