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赵云咋就一夜白了头?从皇帝到名臣清代最多“赵云粉”可惜都把赵云长相弄错了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乾隆最大的错事之一,就是让“倡优大学士”纪晓岚编了那本鸟《四库全书》,把传统文化典籍毁掉了一多半,以至于我们至今连关羽、赵云的年龄都闹不清楚。

    但就像今天查违禁品的人最多接触违禁品一样,乾隆和他的大臣们(包括他前辈的大臣)们接触的史书典籍一定要比我们多得多,所以他们的一些历史观点,可能要比我们更靠谱。

    可是您可能不知道,康熙当年册封圣人的时候,文圣人毫无争议那是孔老夫子,但是说起武圣人,那是有争论的,很多人更倾向于岳飞。最后还是康熙最后拍板:岳飞抗金,我们大清最初也叫金(后金那是后世史家叫的),不行,还是关羽吧!据说乾隆皇帝还专门跟岳飞的后人、“三朝武臣巨擘”岳钟琪解释过这件事。

    在清朝,最受欢迎的人物,是在君臣眼中都没有污点的赵云——关羽骄傲、张飞暴躁,只有赵云威猛严重而又顾大局识大体。

    清代君臣对赵云的评价有多高?

    于李光地同时代的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魏裔介也说过:倘用顺平(赵云谥顺平侯)之言,舍孙权而取关中,秦陇响应,汉室可兴矣。

    乾隆皇帝的观点跟魏裔介的观点差不多: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要是蜀汉听赵云的话,稳稳地占据黄河和渭河上游,以此为出发点打曹操,一统三国也是可能的。

    最后乾隆组织编写的那个《四库全书》中有个《史传三编》,直接把赵云的空城计救黄忠吓跑曹兵被刘备赞为“子龙一身是胆”,跟孙膑的减灶计战败庞涓并列当做战例典范。

    关于赵云的武功、战功和人品,大家已经讨论很多了,再写就要被喷了,所以咱们接下来就聊聊赵云的相貌是咋变的。

    赵云怎么一夜之间白了头

    比如赵云一出场的时候大战文丑救了公孙瓒,袁绍灭公孙瓒是公元195年(汉献帝兴平二年),但是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演义中说是建兴五年春(227年),月有人说是建兴六年(228年)春,反正是刚过了三十二三年,赵云就从一个英俊少年(不到二十才叫少年)就变成了一个七十岁的老将,被偷走了十七八年光阴。

    刘备比赵云小三四岁,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刘备过江娶孙权的妹妹为什么带赵云了:哥哥跟着去迎亲那是符合礼法的,要不然老头子刘备带着英俊小伙子赵云去迎娶漂亮小姑娘孙小妹,那就是刘备脑袋进水了。

    京剧脸谱化把赵云弄成了小白脸

    当年不流行画像,也没有手机可以自拍再来个美颜功能,所以每个人心目中英雄的长相,据全凭猜测了。即使是“阔面重颐”也未必靠得住,因为那是明清以前的美男子标准。所谓“阔面重颐”,就是“国字脸”,那是选拔官员时候面试的第一等相貌(身言书判,体魄强健相貌端正排在第一位,而相貌中要以国字脸为第一),在明代以前还要有一把好胡子,比如张居正就是因为有一把好胡子而受到了万历皇帝老妈的青睐。

    到了清朝,人们在剃头的时候顺便把胡子也刮了,这才把满朝大臣都变成了下巴光溜溜的太监。

    因为京剧的第一拥趸是以慈禧为代表的的达官显宦家的太太小姐,他们喜欢的当然是白面小生,要是真把赵云画成一个比刘备还老的方正严肃中年,估计大家连三国戏(尤其是“长坂坡”“甘露寺”)也不愿意看了。

    小说始作俑,京剧脸谱化,威武刚正的赵云就变成了奶油小生,不知道赵云自己知道了,是不是也会哭笑不得……

    单字解释: 赵 云 咋 就 一 夜 白 了 头 ? 从 皇 帝 到 名 臣 清 代 最 多 赵 云 粉 可 惜 都 把 赵 云 长 相 弄 错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