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贾探春的苦楚,赵姨娘为什么体察不到?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探春有自己的无奈,庶出对于她来说是一辈子的烙印,就连她的同胞兄弟贾环都有深深的自卑,探春在对赵姨娘说“我的舅舅刚升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来一个舅舅”,她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也很心痛的,并不是真的冷血。她后来不是又说“如果我是一名男的早就出去了,到时自有我一番道理”,说明她对自己的出身有着深深的自卑,当然探春也有缺点,但是对于她不能认自己的母亲,我是很同情的。我初读红楼的时候,也觉得探春在这方面很不近人情,但是你细读读,就会发现,其实探春在说那番话的时候,心也是在痛的,一方面她刚刚接手荣国府,相信有许多人在背后看她的笑话,偏偏这时候赵姨娘又跑过来大闹,另一方面庶出的阴影一直压在她心里,赵姨娘这么一闹,才逼的探春说了这样一些话,相信曹雪芹在写这段的时候,心中也是对探春抱有同情,而不是指责她的不孝。

    探春排斥的不是他母亲,而是庶出的阴影。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不是赵姨娘自己不检点,探会不对她好吗?你看赵姨娘把环哥教成什么样子了。再说探春的舅舅还不也是环哥下下面的奴才,难道他们把他当舅舅看待了,况探春哉。

    排开这些看看另一面的探春,你就会觉得她性灵敏锐,作事敏捷,心地敏慧,我觉得探春其实是表面上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态度,在她的骨子里还是“不嫌母丑”的。她说如果她是个男人会出去干番事业,那时回来“自有番道理”,言外之意,如果她真有能力她会保护母亲,可惜在这个封建的贾府中,她是多么微不足道,最多只能够勉强保护自己,看探春,首先看到她的不幸,其次看到她的才能,最后才能看到她的性格缺陷。探春总起来说是个明白人,她因为独特的地位和境遇,培养出了一个独特的性格,这种性格,只能说是“适者生存”,不能埋怨探春,毕竟,探春的本真和所有女儿没有任何差别。

    单字解释: 贾 探 春 的 苦 楚 赵 姨 娘 为 什 么 体 察 不 到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