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民间故事:大将军收服狼王,麾下多了一支狼兵,狼王被册封为总兵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很久以前,北方闹起了叛乱,声势浩大。大将军郭期仲奉命征调十路总兵,围剿叛兵。他带着麾下将士,先行到达前方一个小镇上驻扎,等待各路总兵的到达。

    部署好前方防务后,郭大将军率领十几名亲兵,到附近的高山上,勘探地形。忽然,前方传来吆喝声,似乎有人打斗。郭期仲拍马冲了过去。

    只见前面的草地上,十几个猎人正在刺杀一头高大的野狼。野狼长得小牛犊子一般大小,被一张网罩住,左冲右突。几个猎人拉住网,另一些猎人挺着猎叉往野狼的身上刺杀,旁边躺着几名受伤的猎人。

    纵使野狼浑身都是伤口,血迹模糊,却依然奋力向前,冲着猎人们撕咬,猎人们根本拉扯不住,不时有人受伤。

    郭期仲见状,摘下弓箭,连射三箭,钉在野狼的前、左、右三方,箭支缠着网线,牢牢地钉在地上,只剩下箭尾露出地面。野狼被困在狭小的网内,使劲地拉扯网线,却拉扯不动,只得不住地嚎叫。

    几个猎人挺着猎叉上前,想结果了野狼的性命,被郭期仲制止,询问起捕杀野狼的经过。一位年长的猎人走上前行礼,讲了起来。

    猎人们经过踩点,端掉了狼窝,狼窝里有很多幼崽,为了让狼群带着幼崽安全转移,狼王独自迎战众多猎人,咬伤了好几人。猎人们见无法战胜狼王,只得撒网将它罩住,举起猎叉猛刺。可是,狼王太勇猛,一张网根本限制不了它,又被它咬伤了几人。如果不是大将军及时赶到,三箭定乾坤,还不知继续咬伤多少人!

    听完猎人的讲述,郭期仲心中突然对狼王增添了几分敬意。他也是一个爱护部下的人,自然对有着责任感的狼王产生了好感。他对猎人们讲,这匹狼王他要了,让猎人们到军营里领取治疗费用。

    亲兵们用牛筋绳,将狼王捆绑起来,吊在马背上,带回了军营。郭期仲传令军医来给狼王治伤,狼王不领情,趁着军医松懈,咬伤了军医的腿。军医气得要杀了狼王,被郭期仲制止,笑着说:“我就是喜欢这种倨傲不逊的性格,你要好好为它疗伤。”

    在军医的精心治疗下,大半个月后,狼王的伤口都结上了疤,身体也恢复了元气。

    这一天,郭期仲让亲兵们把狼王拖到校场上,打开木笼,自己则披挂上阵,挺着木棍,木棍的两头包裹着棉布,迎着狼王冲了过去。

    狼王冲出木笼,扑向郭期仲,一人一狼展开了决斗。郭期仲久经沙场,狼王又哪是他的对手?屡屡被他追打得狼狈不堪。

    两个时辰后,狼王终于屈服,跪在郭期仲的马前,围观的亲兵们掌声雷动。这说明狼王被郭期仲收服了,这正是他要的结果。

    过了两天,郭期仲骑着马,狼王跟在后面。一直上到高山的顶端,郭期仲对狼王说:“你是山林的王者,回到你的王国去吧。”狼王似乎能听懂话语,小跑起来,向密林里冲去。到了密林边沿,它站住,回头冲郭期仲嚎叫了一声,算是道别。

    又过了大半个月,各路总兵带着人马到齐了,郭期仲指挥人马,兵分五路,同时向叛军的老巢进攻。郭期仲率领中军人马,迎头痛击叛军,向前推进了五十多里,安营扎寨。

    到了晚上,叛军突然偷袭营寨,郭期仲早有准备,在营寨外埋伏了两路人马,三路夹击之下,叛军一路溃败。

    郭期仲率兵追击,却形成了孤军深入的局面,被叛军的接应部队包围。此时,月光惨淡,官军不熟悉地形,为避免遭到埋伏,退守在附近的山上。

    叛军拼死攻击山头,突破层层防线,已经逼到了郭期仲的面前。尽管亲兵们拼死保护,却挡不住叛军人多势众,眼看就要不敌了。

    这时,叛军阵脚大乱,冲来一群野狼,在夜幕的掩护下,神出鬼没,撕咬得叛军尖声喊叫,丢盔弃甲。郭期仲趁机率军从山上冲杀下来,杀出一条生路。

    天亮后,后续部队接应上来,郭期仲安营扎寨,清点人数。狼王带着狼群蹲在营外,郭期仲让军士拿出肉食款待它们。郭期仲这才发现,有三四匹头狼,围着狼王转,原来狼王领导着三四个狼群。

    郭期仲称呼狼王为狼总兵,将狼群编入战斗序列,常常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打乱叛军的阵脚。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消灭叛军。此时,狼群减员将近四分之一。

    后来,皇帝听说了狼群的英勇事迹,下诏分封狼王为总兵,将那座高山改名叫狼王山,并且下令,附近的猎人不许猎杀野狼,违令者发配充军。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推荐评论,每天都有更新,明天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民 间 故 事 大 将 军 收 服 狼 王 麾 下 多 了 一 支 狼 兵 狼 王 被 册 封 为 总 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